因着儿子是读书人,  夫妻俩对于这方面很是关注,虽不说多明白,大致一些还是知道的。

    二甲末尾的名次,入朝为官,  一般也是外放到地方去,  但这位族人凭借自己的努力留在京城,  虽免不了陈氏一族的帮衬,可自身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

    不仅留在京城当官,还一步步升到四品官,  可见一般。

    “大人精力有限,  这才对府城这边有所疏忽,还望陈老爷谅解,收下这礼。”陈德又劝道。

    既然都这么说了,陈如松也了解了京城族人的难处,  既然对自家是怀着善意的,  他也就不再推脱,  小景两年后又要去京城赶考,  若是两边开始来往,能得到那两位大人的些许指点也是好的。

    陈如松谢过收下那一叠银票,不料陈德又拿出一叠,  “这是二老爷拖小的顺带送来的贺礼,  陈老爷也请收下。”

    “两位大人的礼实在重了些。”看来对自家还是比较重视的,陈如松心里稍微安心,  看来京城这两位族人,  日后一定会帮衬小景的。

    陈德帮自家大人谦虚道:“两边相隔甚远,  大人不好送东西来,  只能送些银两聊表心意,  陈老爷不怪罪就好。”

    陈如松笑着摇摇头,“怎会怪罪,高兴还来不及呢。”

    一番话下来,气氛融洽起来,陈德便接着道:“大人的意思,是知景少爷如今年纪轻轻,已有了举人功名,实不该在老家蹉跎,想邀知景少爷到京城去,大人亲自教导。”

    “这太耽误大人了。”虽知道京城的两位同支族人比自己大上一辈,可都是当官的,他不好唤族叔,也就跟着称呼为大人。

    升官了应当更忙,哪里有闲暇时候来教导儿子,只怕也是跟着京城的族塾上学,一个先生教好些个读书人,偏的也是京城那边的人。

    可岳家却是全心全意教导小景的,多了个大舅子也只是凑数,比在京城要好。

    “京城也有族塾,族塾的先生是大人特地聘请的一位老先生,大人和二老爷只要有空暇时候都会去族塾指导,陈老爷只管放心。”陈德耐心叙说,并没想过对方会不同意。

    陈如松笑道:“多谢大人的好意,只是我儿年底就要成婚,亲家是府城同知大人,他也邀了我儿去他府里,由他教导,我前儿已经答应下来,实在不巧,只怕要辜负大人的心意了。”

    与同知大人结亲了?知景少爷还没成亲,记得已经是二十有一,这个年纪可不小了,陈德很惊讶,也问了出来,“知景少爷还未成亲么?”

    “暂未,当初他一心要考出个功名才成家,我跟他娘拗不过他,只好随了他,幸而去年中举,我们当爹娘的就赶紧给他定了亲事。”

    儿子这个年纪成亲,确实容易令人惊讶,不过书香门第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太早成亲,这个说了大家就明白了。

    陈德也的确露出了明悟的神情,“知景少爷真是年少有为,如今也有人帮衬,大人听了也只会高兴,既然知景少爷这会脱不开身,小的就只好自己回京告知大人,之后大人应当会有书信寄来,陈老爷记得稍加注意,免得错过。”

    大人和二老爷的子嗣,都没有知景少爷这般出色,大人原想着接过去教导一番,几位少爷跟着耳濡目染会有好成效,不成想知景少爷已有好去处了。

    是的,在陈德自己眼里,也觉得在岳家独独教导自己比在陈家轮到最后教导的好,大人和二老爷的子嗣,自然是最先教导的。

    若是知景少爷没有旁人帮衬,全靠自己,自然是去京城的好,不管如何,两位大人总会抽出一些时候教导,可既然有专门教导的,那就没必要去京城跟几位少爷一起抢着自家大人的教导,总是专门教导的是最好的,自家大人想必也是这个想法。

    同知大人,为正五品官员,都是进士出身,自家大人与知景少爷的岳父也没有太大差别,至多,自家大人要比同知大人了解三年一次的考卷的一些情况,毕竟在京城为官,消息要灵通些。

    陈德知道自家大人是有心培养族人的,是以他多嘴说道:“大人在京城,有些方面还是更明白,知景少爷便是有岳家教导,小的也建议知景少爷早些到京城,大人也能抽出空指点一番。”

    这是很中肯的话,陈如松领情,脸色郑重道:“我明白,多谢你了,待小景成亲后,我会与他商议,提早到京城拜访大人。”

    “老爷客气了,小的不过是多一句嘴,您不嫌小的多嘴就好。”提议被认真应下,陈德心里也是高兴的。

    “不知府城的三老爷可有与您联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三老爷阳奉阴违,明明答应大人,会好好照拂族人与旁支,鼓励族人科举,可这些年,一个出息的也没,连一个举人也未出,大人早已察觉,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远在京城。

    “并未,早在陈家村时,两边的联系就渐渐减弱,我到府城这些日子,没有府城族人与我联系,因着不知是何态度,我也未去拜访,两边还算相安无事。”

    陈如松实话实说,当初村长儿子去府城族塾时,两边还是有些联络的,自从村长儿子回了陈家村,两边的联系日渐减少,如今听村长和三位族老说,已经不与其联系,日后有天分的孩子也由族里多加培养,不送到府城。

    但陈如松没再说,京城族人到底是府城的,都是亲兄弟,不管干了什么,肯定向着亲兄弟,反正查是能查到的,多明显的事,就看之后会怎么处理。

    陈德点头,“知景少爷有岳家的指点是最好不过的,府城族塾亦只有秀才公当先生,教不了知景少爷。”

    他只稍稍提醒一下,免得这家被忽悠了,府城这位三老爷对知景少爷定然是没好意的,若是之后来说和,只怕也不是好事,还是好好的让同知大人教导,日后再去京城让大人教导教导,这样就好。

    来陈家之前,陈德已去过陈家村,又在府城嫡支待了一些时日,大致的信息已经查清。

    不过就是三老爷想全力扶持自己的儿子,怕别的族人出息了,抢先得到资源,是以明里暗里打压旁支,陈家村有几位孩童原本还算出息的,被打压下去,结了怨,愈演愈烈,以至于如今两边互相防备。

    可惜,三老爷的儿子至今才将将过了院试,成为秀才公,若想考举人,只怕最少还要个几年,何况三老爷的所作所为,大人很是不喜,本就不是同母兄弟,三老爷还这般,惹恼大人,只怕他儿子不会得到大人的扶持。

    陈如松招待陈德歇了一夜,之后人就回了京城。

    陈德离开后,夫妻俩才好安心谈话,陈如松说道:“京城的两位族人,没有敌意,还是有帮扶旁支的意思的。”

    “是,不说别的,看他们给的银票就知道了,一家给四百两,一家给三百两,两家可就七百两了,快赶上咱们如今的存银了。”四百两应当是那四品官的族人给的,三百两是那二老爷,忘了问是几品官,不过定然比不上他大哥,但能给三百两,也不会太差。

    儿子进京赶考,因为是自家的驴车,又带了些吃食,准备算是充足,又有驿站免费住宿和吃喝,花费只有几十两,也是因着在京城客栈太贵,否则并不花费多少。

    给儿子定亲,各方面花费不少,还买了新宅子,家里的存银不到一千两,如今收到这七百两,家里的存银就到了将近一千五百两了。

    若说京城族人不想帮扶,又何必送这么多银钱给自家,这钱就是扶持小景的。

    “幸好府城这嫡支不都是坏的,小景有李家帮忙,又有京城族人帮忙,一定能考上进士,日后入朝为官的。”陈如松坚信。

    杨稔也同样坚信,儿子靠着自己,都考中了举人,没道理如今有两边相处,还考不上进士,不过还是别在儿子面前表现,免得儿子给自己太大压力。

    “在小景面前,你也别表现得太笃定了,万一儿子也跟着你一样,信心满满,结果落榜,只怕心里承受不住。”杨稔知道,进士难考,并不是有许多人教导就一定能考上,儿子聪慧,她相信儿子能考上,可表现太过并不好。

    许多人从年少考到白发苍苍都未考过进士,可见有多难,儿子要是受爹娘影响,觉得自己一定会过,一次落榜的话,只怕心里会过于难受。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太过的。”陈如松当然也是心疼儿子的,不会表现太过,否则就成了捧杀了。

    只是陈德这一趟,安了夫妻俩的心,之前虽从陈通判那得知日后小景考中进士,陈氏一族都会帮衬,可自家到底薄弱,京城没人,还得四处联络族人,心里是没底的,如今,知道自己这一支的族人,会帮衬小景,也就不用自家日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

    有人带领,总比一个人闯好得多,小景之后的路也能好走一些。

    陈德走后的好一些时日,夫妻俩的心情都处于兴奋中,原先儿子过几个月就要成亲,本就是高兴的事,如今又有个好事,自然心情更是愉悦。

    难怪古人云好事成双,喜事是一个接一个的。

    这个时候,布置婚房还太早,杨稔只是将需要的东西先预订了,等临近昏礼再装扮好,并不算太忙。

    是以二儿子和小女儿的想法杨稔也能注意到,会放在心上惦记,知行想习武,康康想学琴。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古代种田奋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方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11章 晋江文学城发布,古代种田奋斗史,一本书并收藏古代种田奋斗史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