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战报一封封传过来,崇祯萎靡的躺在椅子上,抬头仰望着房梁,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

    旁边的王承恩,则是尽职尽责的将所有奏疏整理好,一封封的念给他听。

    皇帝只是听而已,从不做任何批示。

    整个平台大殿中静悄悄的,并不是没有人。

    百官无一遗漏全部在下面跪着,可是谁也不敢大声说话。

    “辽东,完了!”

    许久,崇祯说了四个字,而后将头颅轻轻往前一低,看着众人,目光涣散。

    “九边精锐,毁于一旦。”

    说一个字,叹一口气,说到最后,崇祯皇帝几乎没有了任何力气。

    “王承恩,扶朕起来,朕想到外面走走!”

    王承恩将手中的奏疏轻轻的放在桌子上,然后扶起神智混乱的崇祯皇帝,带着他一点点的下了楼梯,又走出大殿的殿门。

    门外阳光明媚,秋风微起,大殿前边两侧树上枯黄的叶子随风簌簌而下。

    “秋天了!”

    崇祯眯着眼,将疲惫的头颅斜斜的靠在旁边一个大红柱子上,红色的柱子好久没有翻修,上面的漆皮一块块的破损,显得斑驳苍老。

    “是的,陛下,秋天了!”王承恩低着头答了一句,看着外面的秋风微凉,示意旁边的宫女。

    宫女拿来一套薄薄的长衫给皇帝披在身上。

    “嗯!”崇祯看着平台下面的秋日阳光照耀下的枯败的花园,微微点了点头,就不再说话,而是一个人永无休止的沉默,沉默的看着那静静的景物,看着外面嬉笑的顽童。

    顽童中有男有女,那都是他的儿女。

    平台是外朝和内宮的分界线,又在高处,抬头一眼看见内宮中的情况并不稀奇。?

    “陛下,太子来了!”

    王承恩对着几乎已经变成了雕塑一样的皇帝。轻声说道。

    “哦!”转过头,看着十二岁大的太子,崇祯脸上少见的露出一丝和蔼的笑容,伸手摸着太子的头。说道:“烺哥儿,朕有大半年没见你了,又长高了啊。”

    朱慈烺拉着崇祯的胳膊,看着父亲苍白的头,说道:“父皇每日为朝堂辛苦。孩儿看了心里难受。”

    “别难受,以后啊,你也是这样!”苦苦一笑,索性让王承恩搬个凳子,然后自己坐上去,叹了一口气又道:“你的祖父、伯父留给朕一个支离破碎的江山,朕本来想着打理好后在传给你,可是,唉。。。。一代不如一代了!”

    “父皇!”朱慈烺还要说什么,崇祯摆了摆手制止他。说道:“别说了,朕这几日被朝廷的事情烦透了,来,陪朕好好说说话,说说今日李博士又给你上了哪些功课?”

    崇祯这边想要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哪里想到刚刚将自己的长子拽到身边,就有一个下人过来奏报。

    “陛下,急报!”

    王承恩接过来呈奏,崇祯皇帝只看了一眼,就突然感觉胸闷气短。一口鲜血吐出,然后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

    王承恩、太子加上群臣一股脑的上去,七手八脚将皇帝抬到偏殿的龙床上,而后。太医急急入内,开始看病。

    皇帝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而是近来事务繁多,本就殚精竭虑,又连续多日未眠,身体虚弱。刚刚看完奏疏后神经又被刺激到,便突然作,昏倒过去。

    听到这个消息后,群臣心中松了一口气,还好皇帝没事,万一要是驾崩了,十二岁的小太子如果继位,这大明帝国可真的要亡国了。

    两个时辰后,已经到了半下午的光景,崇祯皇帝悠悠醒来,睁眼先看见自己的儿子朱慈烺,开口先咳嗦两声,听到太子正在哭泣,拉着他的手说道:“不要哭,父皇好的很呢!”

    “父皇你醒了?”朱慈烺赶紧抹泪。

    “嗯!”崇祯在太监的搀扶下坐起来,眯着眼看了看窗外的强光,挥手指了指,说道:“太子,还有承恩,扶朕出去,朕想要晒晒太阳。”

    出了偏殿,到达正殿以后,看到跪的满地的群臣、嫔妃,不禁有些生气,说道:“跪我作甚,想要朕现在就归天么?”

    气呼呼的拉着太子走出殿外,找个阳光充沛有没有风的地方,将几个肱股之臣喊过去,直言说道:“刚刚朕接到奏疏,洪承畴被俘后,降清,祖大寿也跟着开门献城。”

    “辽东无人矣!”

    “陛下!”内阁辅薛国观跪地,说道:“洪承畴祖大寿之流,有负圣恩,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自取灭亡的一日。然,臣观辽东吴三桂颇有将帅之资,松锦会战后,其余众将领或死或降,独长伯坚守山海关一地,使得皇太极没能入关半步,臣以为吴长伯堪为大用。”

    “陛下!”姜逢元也站出来,说道:“如今辽东溃退,洪承畴投降,无人可以统筹大局,吴三桂于败军之际力挽狂澜,镇守山海关,臣也认为长伯可堪大用。”

    可堪大用什么意思?

    不用说,就是升官呗,比如给吴三桂封个大官,比如辽东巡抚,蓟辽督师神马的,而且,崇祯心里也清楚,辽东的将领唯一一个表现尚可的,也就吴三桂了。

    可是吴三桂却万万不能做这个蓟辽督师。

    为什么?

    因为祖大寿投降了皇太极,成了清朝的功臣,而现在启用吴三桂为蓟辽督师,对于多疑的崇祯皇帝来说,是不可能的。

    因为祖大寿和吴三桂除了战友关系之外,还有一层人尽皆知的亲戚关系。

    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亲的!

    “此事暂缓。。。”崇祯说完,一阵咳嗦。

    内阁辅薛国观突然跪地,说道:“陛下,辽东之事紧急,此事拖延不得。”

    崇祯脸色一阵潮红,再次咳嗦一阵,朝诸臣摆摆手。

    一旁的太子朱慈烺大怒,站出来指着薛国观道:“我父皇有恙在身。何至于苦苦相逼,阁老大人稍待片刻!”

    薛国观不由得对朱慈烺多看了一眼,也不便和这个年纪才十几岁的孩子较真,只说了四个字“兹事体大!”便不再言语。

    崇祯咳嗽完。稍微调整了一下呼吸,说道:“无妨,薛爱卿莫要见怪!”说话间,伸手将太子朱慈烺拉倒自己身后。

    哪知道小太子气嘟嘟的一撇嘴,指着薛国观说道:“儿臣。儿臣要弹劾薛国观!”

    “什么?”崇祯被太子逗乐了,笑了几下,道:“儿臣,你现在还只是儿,不是臣!薛爱卿乃是国之栋梁,替君父分忧理所当然,太子为何要弹劾他?”

    崇祯的心里还以为太子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才对薛国观不满,没想到这货却说出了另外一件事:“要不是这个家伙挑唆君父,我弟弟怎么会夭折!”

    说的正是崇祯问武清侯李国瑞借助的事情。

    崇祯听了以后,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了一下似得。突然又觉得心慌意乱。

    “咳咳!”

    “陛下!”看到皇帝咳嗦,王承恩赶紧过来。

    崇祯摆了摆手,说道:“朕无妨,你先送太子会慈庆宫,还有,诏群臣来偏殿里,议一议蓟辽督师的人选。”

    “是,陛下!”

    王承恩带着太子走后,大殿中战战兢兢的群臣方才出来,依次进入偏殿中。

    皇帝坐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等群臣见礼完毕,道:“诸位爱卿,辽东之地尽失。吴三桂独守孤城山海关,难以支撑持久,朕意其督师蓟辽,诸卿有何议?”

    随着崇祯问话的抛出,下面的群臣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有的说吴三桂合适。有的人反对。

    说他合适的人理由基本上都差不多,无非是力战皇太极有功,独守山海关孤城而已。反对的人理由则是和崇祯皇帝心中所想一样:他是祖大寿的外甥,万一叛变的话,皇太极就可以率军直捣京师了。

    说了半天,谁也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崇祯皇帝不禁有些烦躁,正想把群臣赶出去,突然现偏殿的角落里站着一个眯着眼一言不的瘦弱老者,心中一亮。

    “侯爱卿,为何一言不?”崇祯皇帝的目光,透过众人,落到了老者身上。

    老者姓侯,叫做侯恂,河南商丘人。

    崇祯之所以看到这货的时候眼睛一亮,是因为想到了这货的本事:识人。

    侯恂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太过出众的才华,可是有一样,眼光很准。

    比如他第一次见到圆嘟嘟的时候,圆嘟嘟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然后他推荐袁崇焕去辽东守边疆,后来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圆嘟嘟。

    他第一次看到左良玉的时候,左良玉在他的手底下当兵,额,不,左良玉只是他手底下的一个杂役,负责收拾候大人厨房,然而,候大人提拔左良玉为裨将,后来左良玉南征北战,牛逼哄哄的把张献忠打的生活不能自理。

    这么一个目光独到的人,到现在为止不一言,崇祯觉得有必要问问他的意见。

    侯恂被皇帝大人亲自询问,再也不能装聋作哑,叹了一口气,跪在地上说道:“容臣问一句,陛下是想将建虏阻挡在关外,还是想要收服辽东?”

    崇祯听了,眼睛一亮,道:“怎么讲?”

    侯恂不敢在皇帝大人眼皮子地下卖关子,如实说道:“若是要守住山海关,吴三桂足矣,而且臣认为他不会反。”

    为什么不会反,侯恂说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就尼玛住在京师,他是和老爹亲还是和舅舅亲?

    崇祯不禁哑然失笑,暗道是啊,为什么很多人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

    “那,朕若是想要收复辽东呢?”崇祯又满怀希望的问一句。

    侯恂道:“大明虽大,可是想要收复辽东,恐怕这天底下只有一个人能做到。”

    侯恂说道这里,不再说话,崇祯皇帝沉思三秒钟,轻微颔。

    既然皇帝知道了,就没有必要点名,侯恂长长一揖,道:“陛下也知道老臣,老臣只是就事论事,至于日后会怎么样,臣无法断言。”

    没错,万一到时候又出来一个圆嘟嘟,或者又出现一个不听节制的左良玉,这就不是侯恂能够控制的了。

    appappshuzhanggui.net

章节目录

开个飞机去明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我是钢筋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40章 入选-开个飞机去明朝小说,开个飞机去明朝,一本书并收藏开个飞机去明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