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到中京的时候,已经是万历四十七年末,也就是西元1620年初。

    他也来到这世界十年,算下来已经算是十年多了,已经将自己规划出来的极大支撑点全都拿了下来。

    粮食基地方面,东北广阔的大平原与李朝、倭国能够组成中央粮食基地;新大陆那边的中央大平原和诸多平原会成为华夏帝国最大的机械化粮食商品基地;南洋诸岛包括东番在内,都是一年两熟或者三熟,更多是承担大华的基础粮食保障地位;西部的西伯利亚平原、可萨海沿海平原和东欧平原等,也会是优质粮生产基地。

    四大粮食基地的建立,就是郑毅心中最强力的保障,他有信息依靠这四大基地养活几十亿人口。

    而且粮食机械化的持续推进,再加上奥州府新粮食基地的建成,不久之后他就可以实现全年不缺新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一样,全面工业化之后,粮食依然是不可替代产品。

    除了粮食基地之外,大华帝国的肉蛋奶、淡水水产、海洋水产等也都是蓬勃发展。

    尤其是内蒙几府的牛羊,还有北海等府的耐寒驯鹿、长毛牛、绵羊等,如今都是为大华疆域内提供优质的肉奶。

    吴州府和咸宁府等地的禽类养殖,以及新大陆的禽类养殖也提供着丰富的肉蛋补充。

    加上各处的水利建设持续有效的推进,就算是小冰河的气候反应再剧烈,郑毅也有信心养活住整个帝国的子民。

    只不过隔着一道长城的大明就不怎么样了,这几年天灾人乎哟不断,让整个大明都动荡起来。

    刚过元日,郑毅就收到大明境内两大商号的消息,两淮地区从去冬以来滴雨未下,今年恐将有大旱灾。

    不久之后,在陕/西的商号同样传来消息,言说自关西到陕北,及至宁/夏、甘陇诸地,恐会发生大旱灾。

    就算江南地区入梅雨之后,也有消息传来,说今年的雨量不足,恐怕粮食出产会受到影响。

    郑毅看到这些消息,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大明王朝的日薄西山之像已经具显。

    若不是有他实在看不过去,帮着朱翊钧不停的赈灾,加上迁移大明境内的流民,农民起义估计早就爆发了。

    此次各地商号的汇报,也足以引起郑毅的重视,提前着手在山/东、两淮、河/南、湖广等地布局,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看到不行就将这些百姓迁移到倭国等地去,也不好看着老百姓饿死不是?

    只是他能做的一样是杯水车薪,就算明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合作伙伴的帮助,大灾一来照样是生灵涂炭。

    老百姓的防御灾难能力最弱,国家若是积极还好,老百姓有口吃的起码不会铤而走险步入绝境。

    但奈何明朝廷压根就不作为,从朱翊钧开始到下面的大小官员,对于赈灾压根就没想过。

    朝廷是因为国库中没钱,朱翊钧的内库在保持奢华的生活之后,也能让耗子哭着跑出来。

    大臣们倒是有钱,毕竟这些高管重臣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数个豪富家族在支撑。

    但期望这些“大明打工人”出钱吗?那岂不是想要公耗子生小老鼠吗?

    不搂钱到自家的,或者说不大肆搂钱到自家的,都能算是一生清廉。

    掏出钱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博个名声自家施点粥就行了。

    还能落个善举的名头,不比真金白银往外撒要好的多?

    至于老朱家的天下,关他们这些人什么事情?

    换个皇帝,照样需要他们这些读书人去做官。

    治理天下没有他们这些人帮助,那不搞笑吗?

    再说了,隔壁的大华多善良啊,不会眼看着老百姓饿死了。

    还能趁着灾害的时候,他们多兼并一些土地,多买一些好看的姑娘当侍婢。

    赈灾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这些所谓的士大夫才不屑于去做。

    所以大明凡是遇到灾害,老百姓除了卖了卖女,最后将自己卖掉之外,根本没别的活路。

    前两年的大灾,郑毅及时出手,救活了数百万的百姓,也将百多万的百姓迁移到海外诸地。

    但那次依然有将近百万人死在大灾之中,郑毅将这种灾害称之为人祸,天灾不可怕,人祸最可恨。

    如今看情况,大明境内一样会发生大灾,熟知大明操行的郑毅,早已不再对他们抱有幻想了。

    提前出手、提前准备,既然你大明要咱帮你做冤大头,那你就别怪咱墙角挖的很。

    等到将你偌大的明王朝挖空,看你还嚣张个屁,朱元璋的子孙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

    登州府,距离华夏帝国南/京城最近的大明州府,几乎就是隔海相望。

    一队铁甲商船,进入提前划定的蓬莱港,这里是租借给大华的港口,运营全权归属于大华负责。

    看到大华的货船到了之后,早已等待许久的百姓,带着自制的装卸工具就涌上来,个个都是高兴地裂开了牙花子。

    自从大华在这里建港之后,他们这些苦哈哈有了活计,每天只是装船卸船,就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

    虽然说这是苦力活,但总比饿死要强吧?

    “老爷,这几船都啥东西啊?看起来吃水蛮深的!”

    几个熟悉了力工,对着船上走下来的货船负责人问道。

    “粮食!都是大米和麦子、玉米,你们要小心卸货才是,别糟践了东西!”

    货船负责人走下船,对着这些力工拱了拱手交待说。

    那些力工一听,马上神色严肃起来,连忙保证绝对不糟践东西。

    如果是别的东西,他们说不定还会偷个懒啥的,但对于粮食却完全不敢。

    都是饿怕了的苦哈哈,曾经经历过大旱、蝗灾,啃过树皮野草,还跟野狗抢过吃的。

    对于粮食,这些人都有发自内心的敬畏,抛洒和糟践粮食,在他们看来那等于是十恶不赦。

    很快,力工们就小心的装卸起了粮食,一道道的传送带,输送着白花花的大米、黄澄澄的小麦和玉米入仓。

    掉下的米粒和麦粒,这些力工也小心的捡起来放进仓库中,有时候一把的粮食,就能救活一家人的命。

    华夏商号在登州的负责人孙浩严亲自检点,等到粮食入仓之后,他也忍不住送了一口气。

    这些仓库的粮食,都是备着大灾用的,自家的皇爷到底是好人,不忍心看有人饿死。

    不过粮食是提前运到了,但对于他来说头疼的事情才不过刚开始。

    看守仓库那是必须的,这么多粮食动心思的不知道有多少。

    孙浩严还没巡视完,就听说登莱几州的商人就来粮仓拜访了。

    若不是济/南府和那圣人家族还没来得及赶来,估计这会儿已经是热闹翻天了。

    对于这些人的来意是什么,孙浩严自然是清楚,无外乎就是看上他们运来这些米粮了。

    衣食住行人之根本,其中食物占首位,事关生存、决定生死,谁都清楚,商人豪族更是明白。

    对于这么多米粮到登州,第一个影响的就是这些大商户和他们背后的家族利益。

    他们是最不愿意见到大量质优价廉米粮流入市场的,这样他们就会损失重大,甚至是对当地失去掌控力。

    所以他们这次来就是要孙浩严给个说法的,若是孙浩严识相合作那还便罢了,若是不给面子,那这些粮食断然不可能有一粒流入市场,这就是山/东诸州府士族的底气。

    “各位今日光临我商号货场,孙某真是蓬荜生辉、三生有幸!各位咱们到里面慢慢说!”

    孙浩严抱着拳,跟这些所谓的各地士族的代表寒暄起来。

    等到坐下之后,登州张家的代表张忠和出口问道,“孙掌柜,你们调集如此的米粮,这是打算做什么呢?”

    其他几家也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孙浩严,希望他能给个明确的答复。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闲与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31章 未雨绸缪,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一本书并收藏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