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空,没有经历过后世满清入关的残酷对待。

    有大华的及时出手,在崇祯当政时候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但在这个时期,受到创伤最大的,无疑就是偏据西南的蜀中了。

    张献忠之流的野心家,在蜀中闹得是民不聊生,死去的人高达数十上百万。

    造成如今的蜀中富庶之地,竟然出现人口不足的情况,倒是古往今来第一遭。

    当然也没有如同清初那会,还需要湖广填四/川,如今蜀中依然有着数百万人口。

    只是相比于之前来说,毕竟是遭受了战争的创伤,一时半刻的确实很难恢复过来。

    蜀中富庶之地、天府之国,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从始至终都是大粮仓的存在。

    这里也是西南发展的重要地区,大华也转移了很多产业进入巴蜀等地。

    巴县,当初是张献忠的地盘,张献忠撤走的时候烧杀抢掠,将这里几乎糟蹋成一块白地。

    好在大华进攻比较快,张献忠带人渡江进入湘西,之后经过连番的围剿,被击杀在大山之中。

    巴县的创伤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恢复的,就算是大华投入了巨量的资金也是一样。

    这时候若是没有外力的介入,以这边的自然条件,百年也不见得能够恢复到鼎盛。

    郑毅这次过来,就是打算用分基地,强行拉动蜀中地区的人口数量。

    然后带动产业和农业的再次发展,同时也为蜀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成都府的情况要很多,巴县这边就是郑毅的目标。

    巴县分基地的设立,将会向周边陆续的补充人力。

    快速的恢复巴县周边的生活生产,加快东川的建设和西川的发展规划。

    整个蜀中承担的是南下中南半岛的中转枢纽,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位置就是成都府和巴州(巴县)。

    利用铁路运输穿过滇黔高原,直下缅北抵达印度洋,这条线路同时也是拉动西南经济的命脉。

    巴州是接通长江沿岸的向东枢纽,成都府是向北通往汉中、陕/西和关外草原的枢纽。

    同时也是联系土蕃高原以及西北地区的枢纽线路,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巴州设立分基地之后,郑毅就参加了沿江铁路的通车仪式。

    这一段是成巴线,接通的就是成都府和巴州。

    至于向东经过三峡直达江陵,与东部沿江铁路连通的路段还在建设之中。

    成巴线的建设速度很快,从规划立项到建成,也仅仅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郑毅到达成都府之后,当初被轰炸过的成都府,如今早已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城市也经过大规模的扩建,人口也逐渐的增加,尤其是和土蕃高原的路线被打通之后,这里多了许多蒙古族和羌人各部过来,在这里做生意,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在这里安家。

    成巴线的开通,也让蜀中再也不是闭塞之地,不出一年就能从这里乘车直达申州城沿海。

    更是北上南下都不会有什么影响,预计三年之后也能够直上吐蕃高原。

    不过这两条线路都不是郑毅太过关心的,他关系的是南下的铁路。

    也就是穿越滇黔和中南半岛直达印度洋的那段铁路。

    干线全长超过三千公里,与中南的铁路网相连接。

    从此之后,西南的商品能够直接到沿海地区。

    比起向东沿着长江到达东海,各有千秋,甚至更胜一筹。

    如今大华的内销确实占有很大比重,但这个内销却不是常规意义的内销。

    大华如今疆域数万里,整个太平洋几乎都被划为了内海,说内销其实跟面向世界没啥区别。

    西南的货物想要尽快送到世界各处,就需要借助海上运输,才能实现便捷的物资流通。

    而如今最大的商品需求区域,就是西部的萨菲、奥斯曼和大华正在开拓的非洲地区。

    向这些地区调运物资,蜀中还是走印度洋的港口更近一些。

    省得从申州港上船,一路颠簸到南洋,然后穿过满剌加海峡在过去。

    所以这条铁路的贯通,对于大华有重要的意义,可谓是一条新的商贸路线开辟。

    之后就算是后草原上的物资,依旧可以通过这条线路调集到印度洋的仰光港上船。

    当然这座铁路的修建也是困难重重,原因就是需要穿越无数的高原山岭。

    尤其是滇黔高原,喀斯特地貌、自然灾害频发,峡谷暗流更是纵横交错。

    若是想要修建一条高质量的铁路过去,那么路线的选择就是最重要的。

    这条线路是朱功亮的亲传弟子冯昭来规划,据说朱功亮那家伙在里面也用了力气。

    最后这条实际规划的铁路,从成都府出发,经过了乐山到乌蒙府,东西两条支线分别到黔地的贵阳府和东川府再到大里城,算是接通了滇西和黔地,之后就是一路南下到滇南行省的治所昆明城。

    从昆明城南下,走最容易走的东南地区,越过横断山进入阿瓦行省,然后穿过山间平原一路到洞乌行省,之后在昂光港转成海路,在运到世界各地去。

    这条路线说起来轻松,其实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其实说白了就是资金和劳动力的问题比较大。

    资金倒好说,这条线路不是朱功亮弄得那条。

    这是大华整体运输规划中很重要的一条线。

    自然是由朝廷来全程支持,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机械设备都是优先考虑。

    但劳动力朝廷就有点麻烦了,他们可没有凭空变出人来的本事。

    大华如今的疆域如此广阔,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走出去看看。

    造成内部的人口就更少了,朝廷对此海也是很难限制的。

    所以才有了这次郑毅不到两年连续来蜀中两次的原因。

    他就是要用分基地,将这里的人口数量整体拉动起来。

    建设这条西南大动脉的同时,也扩充西南地区的人口,带动经济发展。

    他从成都府出发,在合适的地方建立分基地,然后南下滇南和黔地,甚至这次一路走到洞乌行省。

    将整条线路和辐射的区域,建立了十九座分基地,同时也让他再次来到中南这边。

    这一路平原、山地、高原、河谷、雨林各种地形都有。

    各地的风俗文化也各自不同,确实独具风味。

    郑毅出巡到这边,同时也是借此机会放个风。

    他出来也没打算这么快就回去。

    就在这边住上一段时间好了。

    同时也省的被中京那边的事情心烦。

    大华如今的发展极为迅速,整个帝国也逐步完善。

    本来他这个皇帝该轻松了,每当这么想的时候,总有事情让他头疼。

    这次的事情是关于定都的问题,朝廷三大院和诸部共同提出迁都的建议。

    如今中京沈阳还是地处辽东,历朝历代都没听说那个中原汉人王朝定都在辽东的。

    当初建都中京是大势所趋,但如今华夏一统,就不合适在全部放在中京这边了。

    本来郑毅也没在意,谁知道这个建议竟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很大的轰动。

    就连很多老百姓,对于这种说法都是极为的支持。

    好像他若是不迁都到中原就不认他这个皇帝似的。

    当然不认他有些夸张了,当前帝国没人敢这么说。

    但每天都有人上各式各样的谏言,他也是被烦恼的不行。

    在过往的时代,中京确实不太适合作为华夏一族的国都。

    但那不是以前吗?整个中原的面积都是有限的。

    关键是现在不同啊,他们的疆域都覆盖北冰洋了。

    如果按照自然距离来说,中京那跟坐落在中间没什么区别。

    只是这么多人都赞同迁都,他就让大家将心目中最合适的地方提出来。

    谁知这一提立马乱套了,筛选之后给他的备选方案都有上百个。

    国内更是炒作一团,从官员到百姓纷纷都在争论定都何处。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闲与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89章 西南大动脉,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一本书并收藏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