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启蒙,十年寒窗苦读。贾瑚的科举之路从县试、府试到乡试都很顺利,直到最后一关会试。名落孙山。
“瑚儿,你不必丧气,你还年轻,沉淀几年,好好把学问学扎实。”贾赦看着贾瑚,嘴上安慰道。“父亲,儿子知道了。”
贾瑚性格温润,颇有外公张尚书的遗风。
“有时间多去找张先生谈谈,先生见识广博,深刻体会民生疾苦。有他的指导,对你的文章有好处。”贾赦拍了拍贾瑚的肩膀。
……
甄好走进来,手上拿了一张宾客名单。“夫君,这是瑚儿大婚,我们宴请宾客的名单。”甄好递过来的名单中,列了一大堆人,
“就这样吧!”贾赦回道,“瑚儿的联姻对象是清贵柳氏,宴席的礼仪什么的也要照顾清贵那边。”贾赦说道。
“好,母亲跟我说贾珠那边,我们瑚儿一成婚,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甄好继续说道。贾珠的妻子还是李纨。
红楼的世界大部分还是按照原有的人物出现。
“准备也是夏氏准备,夫人想帮忙就帮,不想帮就算了。”贾赦露出一个笑容。
儿媳柳氏是户部尚书的嫡孙女,在贾赦与柳大人私下关系更进一步的时候,两家都有了联姻想法。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柳氏大家族出生,知书达理,从小就是按照当家主妇培养的。
小两口婚后经过一些磨合之后,如胶似漆。连贾赦都觉得有些碍眼。
……
“大英使团来访的消息传来。”贾赦激动地不慎将自己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多年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激动。
贾赦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冷静下来,弄清大英使团前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通商,一切都好办了。”
下一次大朝会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招待来访使节。这些全部礼部的主场,贾赦刑部尚书没有权利插手。朝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很仔细。
“大英使团来访,代表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为了彰显大国风范,微臣建议用最高礼仪招待来访使臣。”吏部尚书崔大人说道。
“臣反对,大英地处蛮夷之地,来访的使节怎能用最高礼仪招待?”礼部侍郎窝里起哄,率先反对道。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焦灼起来,两拨人马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
“臣以为,大英此次派遣师团而来,表达了善意。我朝也应以高等的利益来接待他们。”贾赦站出来说道。
“只是此次来访,只是大英大臣,英王和王子都没有前来,所以不需要用最高礼仪。”贾赦的出面给了双方一个台阶。
“那就如贾卿所言!”圣上直接说道。双方没有争吵的余地,朝堂上都安静了。
下朝之后,“贾大人,你对这次大英使团来访非常上心。”柳言跟着贾赦一起出来,边走边说道。
一般而言,贾赦从不参与另外派别的纷争。“柳大人,过几日您就知道了。”贾赦说道。
望着东南方,广州的方向。那里的通商口岸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繁华。
……
“大英使臣大卫拜见皇帝!”大卫下跪,僵硬地按照中国的礼节。
大英使臣想要这样吗?当然不想,可是礼部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果不跪拜皇帝,皇帝是不会见他的。
“免礼!”圣上一说,大卫和一干副史才从地上站起。
大卫,今年三十六岁,从著名的船队船长,此次带队出发,更是为了保障一行人在海上的安全。
那双蓝色的眼睛、高耸的鼻子,在进入京城的时候,就不断引起别人的注意。
按照流程,递上国书。
只见大卫挥了挥手,一箱箱礼物就被搬了上来。钟表、武器等等代表了大英最新的研究成果。
“此名火枪,射程可以达到两百米,威力极大!”大卫深知不能给中国的圣上一丝危险的信号。将整把枪都平放在手心。
站在一边的贾赦也更好的看到了西方的机械水平。
此时的火枪已经有了手枪的雏形,只是要大一些,比例看着有些不太协调。
圣上盯着国书看了很久,上面的内容也很多。
足足有十七页。
大英想与我朝通商的意图写的明明爱白,甚至建议开放的口岸都写了出来。
第一次会面,大卫憋屈的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说太多话。中国的大臣几乎都在反对此次通商事件,很多人还对其露出不懈的表情。
综合实力已经大大增强,逐渐成为海上霸王的大英遭到忽视。大卫心中也是气愤不已。可是他知道中国地产富饶,国力强大。
特别是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在西方畅销,价值千金还一件难求。英国的大臣都已经预见了两国通商后,源源不断地财富。
……
“臣参见圣上!”贾赦在养心殿上行礼,上面坐着的圣上。几年过去,圣上的胡须早已经长出,步入中年,更加的深藏不漏了。
“恩侯,你认为大英使团来我朝之事怎么看?”圣上开门见山。
“大英海上力量在逐渐增强,想要与中国结成通商关系,借机获得大量利润。”贾赦看透了大英的本质。
大英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就不断地积攒财富。现在盯上被马可波罗描绘的神乎其神的遍地黄金的中国也是自然的事情。
“你很希望朕答应他们的国书。”圣上开口。从登基起,在君臣闲聊的时候,贾赦就在有意无意地跟圣上灌输通商的好处。
这一点圣上心知肚明。
贾赦心里一紧,心知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他的身影在夕阳中拉的很长,宛若天神下凡的神明。
“圣上,根据大英使团所说,在西方一个国土面积不足我们两个州府的小国。他们的舰队都有一万五千艘,都是参加战斗,载重超过二十吨的大船。”贾赦首先说道。
“所以一些国家的海上力量在不断的增强,反观我们中国。自从关闭通商口岸后,再没进行过远行。造船技术尘封在库房里。”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