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

    桑诚从林家出来,  神情还有点恍惚,其中不可思议中夹杂着惊喜,以及一点点忐忑和期待。

    他恍恍惚惚地上了马车,  对于贴身小厮的话,完全没听到耳里。

    “什,  什么?哦,去郡主府,不,  去瑞王的园子。”说完这句,  桑诚就再也不说话了。

    小厮嘀咕,  “少爷这事怎么了,以往多沉稳的人啊!”

    他家少爷从小就稳重懂事,  学问又好,今年不过十五,就已经是举人了,按照林大人的话说,只要再打磨几年,  必定能高中。

    当初中举的时候,  都不见少爷这么高兴,  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了?

    桑诚只是有点受惊,以及惊讶过后带来的巨大惊喜,  暂时需要缓缓而已。

    刚刚在林如海的书房,林大人居然说要把女儿嫁给他,  他如何不惊讶。

    林如海是两年前回京的,回京之前他办好了盐税改革这件大事,可谓是荣耀回归,一回京就成了户部尚书,  也就这两三年光景,他必定成为下一任阁老。

    林如海和林黛玉团聚后,从女儿嘴里知道了这么多年的生活,剧本是郡主府和贾家两边住的,瑞王妃对她差不多当成亲妹妹照顾了。

    林黛玉相当喜欢桑语,依靠桑语,同时对桑诚两兄弟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把桑诚当成知己,两人是求学路上的伙伴,彼此激励彼此竞争。

    而桑谚则是她放在心上的弟弟,林黛玉常常想,如果自己的亲弟弟长大了,也该是这般模样,活泼机灵,乖巧时惹人疼,熊起来也让人哭笑不得。

    林如海是个感恩图报的人,听完之后就萌生了收桑诚和桑谚为徒弟的想法。

    正好那年范先生老家来信,说母亲重病,范先生就向桑语辞行,回家侍奉老母,之后也写过信来,母亲的病已经好了,但范先生不打算再来京城了。

    桑语没有为难,送去了许多好药材,然后着手寻找新老师。

    林如海是探花出身,这些年即便公务繁忙,闲暇时也没放下书本,由他来教导诚哥儿兄弟绰绰有余。

    更何况他还是正二品大员,这个年代师徒如父子,林如海又没有亲子,而且他也没有过继族中子弟的意思,打算等黛玉成婚后,让一个孩子改姓林,算是继承香火。

    所以他的政治资本很可能落到徒弟身上,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机会。

    桑诚兄弟有瑞王这个姐夫在,自然不担心在朝堂上无人,但他毕竟是走文官路线,如果有林如海介绍的人脉,会更加符合他们以后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林如海学问好,能力又出众,不仅能教他怎么考科举,又能教他怎么做官。

    桑语接到林黛玉递过来的消息后,当即带着两人上门,拜了林如海当老师。

    有了林如海的教导,加上以前范先生打下的基础,桑诚不过十五岁,就已经是举人了,而桑谚也考中了秀才。

    两兄弟在京城备受瞩目,属实算得上好姻缘。

    毕竟他们既有能力,又有手握重权的瑞王姐夫,还有二品大员一部尚书的师傅,除了出身低一点,哪哪都不差。

    再来说出身,桑家再不济也是有名的耕读之家,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出了好几个进士及第,眼见着就要崛起了。

    再加上他们是瑞王妃作主过继到自家的,未来也能继承桑家的遗产,谁不知道瑞王妃有钱,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就足以两兄弟过得很好了。

    事实也证明,瑞王妃对他们兄弟是真的好,精心培养,不然他们不会年纪这么小就中举中秀才。

    所以不少人把注意打到桑语这里,想要和桑家定下亲事,不过桑语都拒了,还小呢,着什么急啊!

    而这事她也从来没和桑诚两人说过,只让他们一心考科举,有时间就出去走走,观察民生。

    这几年因为海贸时代的到来,整个大周称得上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变化。

    加上西北大片大片的屯田,以及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大周几乎已经没了饿死的百姓,即便是荒年,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和安排。

    那些实在贫困的,在家乡活不下去的,都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到各个地方,有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州海南,也有海外孤岛。

    但凡你愿意干活,都可以找到一个出路,所以整体上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的。

    在这里剧烈的变化下,你不亲自出去走走看看,是很容易遗漏很多信息的,所以桑诚在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接触各行各业的民生中了。

    他也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娶什么样的妻子,反正不管娶谁,姐姐做主就好。

    然而今天,在林如海解答完他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件事。

    “马上又是选秀年了,玉儿和你同岁,虽然我已经上书让玉儿不必参加,但为了保险,我决定给玉儿订下一门婚事。你是我的弟子,这两年我也了解了你的品行,同时我也知道你和玉儿虽然时时竞争,却也没伤了情分。而且玉儿的性格我了解,是个好强爱诗文的,她的才华世界少有,要是找一个比她差的,婚后相处中难免伤了和气。但你不一样,你们旗鼓相当,从小是比着长大的,我知道你也不介意玉儿的才华出众,甚至在写诗上超过你。所以我想着,还是你们两人合适,从小青梅竹马长子,情分够,互相也了解。”

    林如海看他恍恍惚惚,好似回不过神来,“当然,结亲是结两姓之好,你回去和王妃商量一下,愿意就上门提亲,不愿意也无妨,你依然是我的弟子。”

    桑诚点点头,转身要走,突然觉得不对劲,又转回来,嘴张了合,合了张。

    “你要说什么?”林如海面无表情,高深莫测。

    “师妹,愿意吗?”桑诚觉得,这事还是要林黛玉愿意才好,老师莫要强求于她。

    林如海的脸上这才露出一抹微笑,抚着胡须道,“她没有反对。”

    实际上,林黛玉听后也是这般惊讶,恍恍惚惚吃完饭,恍恍惚惚离开。

    不过之后她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思来,林如海就知道,她心里是愿意的,这才和桑诚提起。

    现在看桑诚这反应,和林黛玉如出一辙,不由失笑。

    这两个孩子交往过密,时常书信往来,虽是借着他和瑞王妃的名义,信里也只交流学问上的事,但外人知道了,肯定以为他们之间情意深厚。

    还没开窍啊!

    桑诚听到林黛玉没反对,心里一喜,嘴角不由裂开,对着林如海行了一个端正的大礼,然后忙不迭出去了。

    他急切地想要回去,告诉姐姐这个消息,然后让姐姐为他求亲去。

    他即使是再不懂,也知道林如海的千金不愁嫁,会选中自己,除了自己是他弟子的缘故,也因为他从小和林黛玉相处,两人有别人没有的情意,林如海是顾虑林黛玉的感受。

    走到院门口,桑诚看到从后院过来的林黛玉,脸上一红,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他结结巴巴的道,“师,师妹,师傅说,说我们……”

    林黛玉脸也一红,羞恼着扯了下手帕,凶巴巴的道,“说什么?莫要胡说,没有什么。”

    桑诚被这么一打岔,也不好意思再说了,深深行了一礼,“师妹以后请多指教!”

    然后他就跑了。

    一点也不庄重,火急火燎地往外跑,就好像后面有洪水猛兽一般。

    林黛玉一呆,然后忍不住一跺脚,“呆子!”

    随即她也不好意思起来,脸上火辣辣的,没有再进去书房,直直回了后院。

    透过窗户,林如海看到这一幕,不由想起了他和贾敏的初见。

    那年定下婚事后,他奉母亲之命去给荣国府送中秋节,当时荣国公贾代善还在,留他在书房说了好一会儿话,等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贾敏,情景就和现在一样。

    只可惜,为了给林家诞下子嗣,贾敏熬坏了身子,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了。

    只希望这两孩子能白头偕老,年少夫妻老来伴!

    马车一路急行,来到瑞王休养的园子,虽然现在瑞王已经痊愈了,但这是一个秘密,谁都不能告诉。

    所以一年有大半年,瑞王都躲在园子里,不去上朝,也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但即便是这样,他在朝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不为过。

    而且即便在园子里,他也没怎么消停过,一直在筹谋着各种大事。

    婚后桑语大部分时间陪他住在这里,偶尔去郡主府小住,年节的时候回瑞王府。

    自从桑诚中举后,他们就在京城置办了桑家府邸,桑诚已经带着弟弟搬出去了,就住在林家不远,方便他们去林府接受林如海的教导。

    但有时间他们也会去园子居住,陪陪姐姐。

    来到园子,他的马车门房都认识,远远见到了,立刻拆了门栏,让马车直接进去。

    进到府里后,桑诚询问管家,“姐姐和姐夫呢?”

    “回诚少爷,王爷上衙门了,王妃也进宫了。”管家恭敬的道。

    桑诚看看天色,这么热的天,姐夫不好好休养,怎么去衙门了?还有,姐夫是属于哪个衙门?

    瑞王因为身体的缘故,基本都没在衙门挂名,他做的事也杂,好似什么都管,又好似什么都没管。

    “是这样,今日理藩院接待了大量使节,都是海外国家来的,王爷知道后,就过去主持大局,免得生乱。”管家道。

    桑诚点点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我先去洗漱,要是姐姐回来了,让人叫我。”

    “是!”管家立刻躬身应道。

    桑语在宫里,正陪着皇后和太子妃说话呢,说的就是那些海外使节,其中有好几位洋女人,听说在她们国家地位很高,是什么女公爵女伯爵之类的。

    其中一位还是她们国家的王储,等到老国王过世了,她就会成为新任女王。

    这种事她们这些年也陆陆续续听说过一些,不算稀罕事,奇怪的是一位王储怎么会千里迢迢来大周,难道不怕海上的风险?

    万一出个什么事,那这个国家岂不是没了继承人?

    像大周讲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上登基到现在也快十年了,这十年皇上压根没离开过皇城。

    以往大皇子还出去跑一跑,可自从被封为太子后,他也是一直待在皇宫里。

    怎么洋人会让他们的王储往外跑?

    那这就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了,比如国家概念,比如文化传承,比如政治形态,思想体系等等等等。

    桑语了解一些,但这群女人坐在这里只是聊八卦,看个稀奇,她没必要长篇大论,就坐在一边笑而不语,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

    整个大殿里坐了不少人,除了皇后太子妃,还有皇子妃和两位公主,以及她们身边的伴读。

    桑语看到了薛宝钗,五年过去,薛宝钗长高了,也变黑了,五官不变,但和以前的秀气白皙不同,现在的她,生机勃勃,爽利干脆,颇有点意气风发之意。

    薛宝钗并没有如她想象中的那样,在公主身边当伴读,然后凭借此跳板,顺利找到一王孙公子,嫁入有权势的人家。或者直接攀上皇室,青云直上。

    她在当了两年伴读之后,敏锐抓住了机会,得到公主的认可,拿着她的私房钱,参与了海贸。

    这种和瑞王那覆盖皇室宗亲勋贵大臣的大型走货不一样,他们是其他无数商人,看到了机会,然后自己弄艘船,跟在船队后面一起走。

    都是大周的子民,船队也不会驱赶他们,愿意跟着就跟着吧,因此这么做的人还不少。

    原本船队只准备了百来艘,可等到出发的时候,已经有三百多艘了,一路浩浩荡荡,通经的任何地方都不敢打主意,即便有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也被他们的大炮打残打毁,毫不留情。

    第一次行船,太子全程跟着,他的作风也异常地强硬,敢来就赶尽杀绝。

    在这之后,大家都知道这大周的船队不好惹,一个个小心翼翼的,做起生意来也得心应手。

    发展到现在,不仅大周的船只喜欢跟着他们,就是各国的船也喜欢跟着他们走一段,比独自出行安全得多,还能更好地做生意。

    基本他们的船队是在固定时间出发,在差不多时间到达各国码头,所以聪明的商人等到那个时候,就会在码头附近搭建起一个临时的集会,几百艘船的货物呢,到哪里都是一个大型的集散场。

    也因此这几乎成为了海上移动的贸易集散地,吸引了各国的商人。

    薛宝钗皇商家出身,自小对经济就很敏锐,以往碍于闺阁女子,不能谈论这些,也不能出门做生意。

    可当她成为公主伴读后,渐渐认清了方向,不想再按照原本的规划,嫁给一个书香门第却保守的官宦人家,那名声于她而言,就不是多重要的东西。

    因此她萌生了自己做生意的念头,正好那时候两位公主还没有出嫁,手里钱财不够,瑞王手上的生意,她们没钱参股,那是动辄就需要几十万两的。

    薛宝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就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出海,帮两位公主赚点胭脂钱。

    薛宝钗的聪慧和谨慎,经过两年的相处,两位公主都是了解的,闻言不由也心动了,打听到还有不少女子当家的商船,就凑钱买了一条海船,货物是从瑞王这边赊欠的,跟着主船队走。

    就这样花了两年时间,薛宝钗彻底摸清了海上的贸易规则,公主们也赚到了足够的钱,他们就开始增加海船,并购买其他货物,和主船队不重叠的货物。

    这样做,可以物以稀为贵,赚能大赚,但要是卖不出去,亏也是大亏。

    索性经过一年的沉浮,薛宝钗已经能做到游刃有余,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女船长女海商了。

    这次她是跟着各国使节一起回来的,皇后听说她的事,知道她给两位公主赚了不少钱,就招来问问话,同时也是想知道一些海外的见闻。

    薛宝钗妙语连珠,面对皇后说话依旧是引经据典,文雅又端庄,但谁都看得出来,她气势已经变了,能力也越发地出众。

    而且她现在不是无根的浮萍,在能凭借自己的本事活得更好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强大自信,让她整个人都闪闪发亮。

    皇后对她挺喜欢的,知道有些人看不惯她一个女子出头,很是说了一些闲话。当着在场众人的面,皇后狠狠夸了薛宝钗一通,说她巾帼不让须眉,赞她做得好。

    等到众人聊完,从皇后宫里出来,薛宝钗叫住了桑语,“王妃。”

    桑语笑着转头,等她一等,两人慢慢往外走,嘴里说着一些闲话。

    “恭喜,你这些年过得不错。”桑语笑着道。

    “还要多谢当年王妃给我机会。”薛宝钗真心实意的道。

    桑语在她的人生路上帮了她两次,而且是最关键的两次。

    一次是进宫采选,桑语帮她得到了名额,让她有机会跟在公主身边,学到更精深的学问,同时认识了两位公主。

    第二次是她选择出海,并自己当船主的时候,当时所有的船主都是男人,船队也不愿意她一个女子跟着,还是桑语发了话,主船队才把她纳入羽翼下。

    “你能抓住机会,才是你的本事,现在大周日新月异,对女子而言,束缚也在逐渐减少,机会总是有的,就看有没有机会了。”桑语道。

    薛宝钗沉默了一会儿,提起了另外的事,“贾家出事时,我没在京城,妈来信说了这件事,之后没多久,探春就来投奔我了,我决定帮她一帮,就像当初您帮我一样。”

    “没关系,贾家的事情已经了了,以后怎么生活,全看他们自己。”桑语笑着安慰道。

    贾家的覆灭有迹可循,元妃省亲后,贾家就犹如烈火烹油,偏偏他们还不懂得节制,整日里沉浸在纸醉金迷当中。

    都不等林如海回京,贾家就出事了,宫里的娘娘没了,贾家被抄家,成年男丁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女眷这边王夫人王熙凤都被行刑,剩下的关了一段时间,就被放出来了。

    贾母作为老封君,没找到什么罪证,皇上开恩,就发还了她的私产。然后是李纨的,她是节妇,也没做什么违法的事,虽然现在早已不流行什么节妇不节妇的,但人家留了体面。

    当时桑语提前知道会出事,打发林黛玉回了姑苏,让她回去陪陪父亲。

    抄家后,林如海派了管家过来,安顿好了贾家,并送上了安家的银子,同时也上书求了情。

    看在这位重臣的面子上,皇上没有迁怒女眷,让他们想干什么干什么。

    贾母出来后撑着身体分了家,每个孙子孙女都得了一份财产,不独有宝玉的。

    之后没了这位老祖宗,贾家就算是散了,宁府的尤氏带着贾蓉后娶的媳妇陈氏,开了一家布坊,专门制作出海的商品布,日子也过得下去。

    刑夫人带着贾琮,迎春惜春,还有巧姐儿在刘姥姥的村子里安了家,置办了百亩良田,平日里贾琮管着这些,惜春就画画卖钱。

    自从海贸打通后,海外的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空前地高涨,一幅山水图能卖出好几百两的高价。

    惜春的那个性子,最好是谁都不要去打扰她,自己清清静静的看书画画就行。

    刑夫人过问了几次她的婚事,见她完全没这个想法,也就不再管了,由着她吧。

    于是惜春就过上了,每月画一副拿出来卖钱,平时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日子,倒也自在。

    迎春嫁出去了,嫁给了村里村长的孙子,算是和地头蛇结亲的意思。

    村长祖辈也都是读书人,他自己是个秀才,儿子差一点,只考上了童生,但这个孙子是出息的,早早考中了秀才。

    村长知道以后孙子要做官的话,就不能娶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女,可他孙儿已经二十了,考了两次还没有中举,再不成亲就晚了。

    正好贾家搬了过来,对于贾迎春他们万分满意,读书识字,大户人家出身,最关键的是,她的性子是极为温顺的,于是就向刑夫人提了亲。

    刑夫人考虑到在这个村里需要有人照拂,刘姥姥虽然不错,但他们也是外来人家,而村长不一样,在村里,他几乎可以一言堂。如果结亲,他们就能在村里安稳住下去了,而不用担心村里人找麻烦。

    迎春本身就是个聪明人,只是性子软而已,她考虑了几天,就答应了下来。

    因为她的大家出身,学问又好,倒是私下里能教导丈夫不少东西,即便平时里不太会做活,也赢得了家里上下一片赞誉。

    巧姐在村里和板儿看对了眼,经过刘姥姥主婚,嫁给了考中秀才的板儿,日子过得也不错。

    二房这边,在贾家被抄之前,他们强行给宝玉和湘云成了亲,被抄之后,贾宝玉浑浑噩噩的,失了魂一般,湘云倒是刚强起来。

    夫妻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宝玉在家里研制胭脂,湘云开了一家铺子,专门卖胭脂水粉,加上她本身不拘小节的性子,倒也渐渐撑起了这个家。

    李纨带着贾兰回了娘家,估计是希望娘家的人能教导贾兰读书,期盼着她能高中。

    最后就剩下贾探春和贾环了,连带一个赵姨娘。

    分家之后,赵姨娘就上蹿下跳闹着要搬出去,几次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搬出去没多久,她几乎想把贾探春嫁给一个富商。

    贾探春不愿意,托了薛姨妈的关系,跑去找薛宝钗了,如今在薛宝钗的船队做管事,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个女船长女海商出现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累了,让大佬来攻略我吧[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萧凌凌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红楼49,累了,让大佬来攻略我吧[快穿],一本书并收藏累了,让大佬来攻略我吧[快穿]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