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进展顺利。元坤暂时称帝,登基大典等杀了元宸再说。萧慕寒重新做回了北疆大营的统帅,江野将率领十万大军与元坤回京城。
元坤奉召称帝的消息很快传遍各州县府衙,那些老爷们大都不知该听谁的好了,于是思忖来思忖去,多数决定不参合他们兄弟的权力之争,等着看结果!谁赢了听谁的。
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所经州县,没有任何阻拦为难,也无任何迎来送往,都道:皇位的正统至关重要,我等需详细了解清楚谁是正统,再行支持!抱歉,恕在下还不能表态!云云。
梁元宸和太后听到元坤带大军南下的消息,万分焦急,火速招来荀玉商议对策。
“这可怎么好?梁元坤拿着先帝的诏书称了帝,那北疆大营二十万大军都归了他,不少州县都隔岸观火,现如今也只有城中禁军和城外几个大营的十几万军队,还不知这里面有没有梁元坤的人,万一再有投靠了他的,那就更不得用了。”太后说着,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太后莫急,城外的几个大营都在皇上手里握着,不会有大事,只是禁军里出了几个逆贼,不得不防,这危险离皇上太近了。”荀玉一脸担忧道。
“那就把禁军统领先换了吧,可叫谁去好呢?”太后道。
“太后若没什么人去,我荐个人可好?”荀玉道。
“你讲!”太后道。
“巫泽。此人是禁军中的一个校尉,精明可靠,江淑娴就是经他指点才把那把那白茶生的事上报给皇上的。”荀玉道。
“哦?嗯。江淑娴!王丞相家的亲戚!王丞相的那个孙子王玉臣,不是文武双全吗?”太后多了个心眼,并不想用荀玉的人。
“是,王玉臣是很不错!”荀玉附和道。
“那就他吧!为了他祖父,他也会竭尽全力的!”太后稍稍松了口气。
“太后说的是。这样最好不过了。”荀玉嘴里虽赞成,心里却不大高兴。
太后看向坐在一边始终未发一言的梁元宸。道:“皇帝!你觉得如何?”
“太后看着定即可!”梁元宸道。
梁元宸不插嘴,也主要是觉得太后的决定极好。不但那王玉臣是个有些能耐的,而且他祖父和太后似乎有那么一腿,梁元宸早有觉察,虽然很是深恶痛绝,但之外的好处却是不言而喻,要不然即位那会儿王丞相会站出来力挺他们母子吗?所以梁元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自己把所有权利都握紧了的时候,再处置那些个人不迟。
再有就是,太后也是个极有心机的,事事都是为他着想,所以真的是可以放心。梁元宸不喜荀玉这个人,而母后对这个人也是只用他的计谋,尽量不用他推荐的人。这点母子是一致的。
“禀皇上,太后!刘太尉和各位大臣已都在军机处等着皇上了。”一个太监在门外禀告道。
梁元宸告别太后,朝军机处疾步走去。他要同大臣们好好商议击败元坤的对策。
元坤率领的大军是在城郊和城外大营的守军开战的。战事起初比较胶着,守军占着人数和地利的优势,元坤大军猛攻不下。后来养在庄子里的那几千秘密军队突然从守军的后方攻入,一下子打乱了守军的部署,元坤大军趁势一举攻破守军。而守军内部本来就多有心向梁元坤做皇帝的,打这个仗,就心不甘情不愿的,眼看自己方有了败相,就立刻趁势投了降。所以这一仗,看似激烈,最后却没损失多少兵将,算是初战大捷。
接下来,皇城内部乱作一团。只剩下皇城这最后一道城防了。其他各处的驻军此时都找理由不想掺和这两兄弟的争斗,谁赢了,谁坐了天下,他们听谁的就行。所以皇城无援兵。
新的禁军统领王玉臣此时刚回家,见到了他那称病在家的祖父王丞相。
“祖父,我早就说过那三皇子有传位昭书在手,名正言顺,又有北疆大军做后盾,而那杀父弑君的罪名也因传位诏书出现不攻自破,人心所向,我们不能再执迷不悟了呀!”王玉臣道。
“唉~我起先就支持了二皇子登基,已经站在了皇帝一边,现在再做这不义的决定,我成什么人了,不可呀!”王丞相道。
“当时是没有诏书,还有弑君的谣传,才令祖父不得不支持一位皇子继承皇位,也是为大锦安定着想,现如今,真相已出,祖父该站出来清楚地告知众臣:您顺从先帝意旨,即使辞去丞相之职,也要支持三皇子做皇帝!”王玉臣道。
“晚了!”王丞相叹道。
“不晚!还没到最后,祖父!”王玉臣道。
“让我想想!”王丞相道。
外面形势变幻莫测,不容王玉臣在家中多待。
“祖父!我得走了。我这就去开城门,迎新帝进城!”王玉臣含着些许失望道。
当他走到门口时,突然站住,回首又道:“祖父,你好好想想,快点表态,不要再迟疑了!”说罢,大步走出祖父的寝室。
王丞相看向这风华正茂的孙儿,那目光温和而悠远,似已经和他远隔了千里,他欲再仔细地看清玉臣的相貌,但眼前却只看到一片模糊朦胧轮廓,夕阳逆光,他似乎看到了孙儿是那么俊朗明晰,目光决绝。这个模糊的影子随后大步地走出了寝室。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