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千里之行

    所谓次生林,是原始林地被破坏后,重新形成的森林系统。!假如有足够长的时间,次生林又会重新恢复到原始林地的状态,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但如果外界的干扰始终存在,那么次生林的特征会很明显。

    原始森林系统被破坏可能是自然原因,如说火灾,但更多的是因为人为的采伐。今天他们经过的这一片林地显然和前些天不太一样,并没有多少茂盛的大树,较大的植株稀疏分布,间夹杂着很多灌木和大片的草丛。

    在丁齐说话的时候,众人看见了一个树桩,平整的断口显然不是因为天然原因倒伏,是被人锯断的。这说明此地经常有人活动,来此砍柴伐木或采摘各种山货。

    他们这些天一直沿着那条地表泾流行走,山也有其他的支流不断汇入,但溪流的水势都不算太大,总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趟过去。到了这片山谷,他们身边已经是一条水势不小的河流了,尽管河床开阔,很多地方并不深,但不会游泳的话,已经很难趟过去。

    既然发现了原住民活动的痕迹,丁齐又看了看周围,手指前方道:“我们爬那座山顶试试,或许远处已经能看见村落。”

    在水边吃完了午饭,下午爬了那座山,他们终于看见了人烟痕迹。山脉这边是个缓坡,高大的树木不多,分布着大片的灌木丛和绿毯般的草地,开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

    山坡下是一片平原,平原还分布着一些丘陵,丘陵间显然有一片片人工开垦的田地。那条河流进入平原后如扇面状撒开,又在田地和丘陵间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有些河道和沟渠显然是沿着地势人工开挖的。

    平原的尽头又是连绵的山脉,山势好像并没有这边高,接近山脉的地方有村庄,能看见成片的房屋。这里的村庄共有四个,离远方山脉最近、他们所在位置最远的村庄最大,另外三个村庄呈品字形环绕周围,它们离央村庄的距离都差不多。

    湖泊有绿色的植物以及开放的花朵,远处的看不清,看近处的应该是莲花。有较大的湖泊还停着小船,现在这个时间照说也不太晚,可是能看清的地方,田地却没有人。

    毕学成好地问道:“有田地,有水塘,为什么没有人在干活?”

    丁齐摇头道:“不是没有人,而是你们看不见。你们能看清的地方都是山脚下,这里离村庄还远,离村庄较近的田地里现在还是有人的。别忘了这里的黑夜,村民应该都要在黑夜降临之前赶村子,而现在的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不会还待在远离村庄的地方。”

    叶言行:“师父,我们现在往村庄里赶吗?”

    丁齐摇头道:“不着急,已经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好办。我们先找宿营地,洗个澡换身衣服,先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齐点,明天再去找当地人打听情况。”

    他们在山里差不多走了一个月,还好一直有丁齐手持砍刀于前方带路,而且行走的速度并不快,才没有变成叫花子模样。来之前他们穿的都是高帮山地靴,质量很好很结实的那种,另外还备了一双鞋轻便的休闲鞋。

    路他们也洗过澡、洗过衣服,有孟蕙语这个女生在稍微麻烦一些,但也好办。找到安全合适的地方,三名男士在周围警戒不偷看是了,只是孟蕙语觉得颇有些不好意思。可她也挺爱干净的,还好气候不错,假如是冬天没这个条件了。

    趁着时间还早,几人转身往山下走,先找到合适的宿营地,然后再到溪流边找到合适的洗浴之地。忙完之后天快黑了,赶紧生火做晚饭,带来的最后一盒牛肉罐头终于吃掉了。

    吃饭的时候,孟蕙语问道:“我们已经走了多远的路了?”

    叶言行:“绕来绕去记不清了,但我感觉几百里是有了吧,这辈子从来没走过这么长的路!”

    毕学成:“你才多大呀,还这辈子?”

    叶言行反问道:“你徒步走过这么远的路吗?”

    毕学成摇头道:“当然没有了,感觉,差不多有一千里了吧!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都快赶进京赶考了。”

    丁齐此时闭了眼睛,神情又似在凝望什么,突然开口道:“如果算直线距离,我们其实只走了十几公里,差不多十二公里到十三公里之间吧。”

    毕学成惊呼道:“这么短!怎么可能?”

    孟蕙语小声提醒道:“师父说的是直线距离。”然后又问道,“师父,我们真的走了这么远吗,那么曲线距离又是多少呢?”

    丁齐:“三百多里吧,也是一百六十多公里。我们顺着水流走,在这片山地里来绕了好几个大s形。”

    叶言行:“走了这么多弯路?”

    丁齐:“这是个笨办法,也是个聪明的办法,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这里的地形,也不知道水会流向何处。崇山峻岭很不好走,这可平原走直线慢多了,而且我们还耽误了七、八天,并不是每天都是在赶路。”

    他们在路确实耽误了,因为山下雨,虽然背包里带了雨披,但在雨翻山越岭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说不定脚下一滑会摔伤,甚至跌落深谷,所以白天干脆也待在宿营地练功。

    丁齐觉得很幸运,至少这一路走来谁都没生病或受伤,而且山总能找到合适的宿营地。他们第一天在山丘半坡找到的那种地方,是挑空的山崖下如一间房屋大小半开放的石窟,这片山地里虽不是随处可见,但只要路走得足够远,几乎每天都能发现。

    这一带的山也有很深的山洞以及复杂的孔隙,但丁齐不会找这种地方宿营,有天下午他们倒是进了一个很大的山洞,曲曲折折走到一个很大的洞厅,随即退了出来。那里面的气味很难闻,地粪便成堆,不用抬头看,知道洞壁挂满了那种夜间活动的白翼龙。

    这里的黑夜是如此深沉,想必很多动物也是躲在洞穴,所以宿营地最好还是选择在一眼能看清楚的地方,以避开未知的危险。还好总能找到这样的地方,这不得不说是幸运。

    夜间宿营的时候,丁齐于定坐也曾与这些山岩下的石窟“沟通”。山洞又不会说话,怎么能与人交流呢?这用语言不太好解释,是一种感觉。

    如说册门入微术,想入门要将手的东西看成是活的。而修炼方外秘法,便讲究与天地共情,哪怕不用“心灵感应”这个词,这也是种心理现象。

    当方外秘法修为到达兴神境,这种感觉更是明显。感受天地的意志,首先要感受周围环境的气息,山洞不会说话,但感觉仿佛却能告诉你什么。

    这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丁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很久之前。如果当年真有五万太平军进入了琴高台,那么也会散落在这个方外世界不同的地方,恐怕到处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首要的生存任务是寻找合适的宿营地,并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但天然的宿营地哪有那么好找的,成建制的军民可以快速集结,然后根据地势自己建造一些适合临时宿营的地方,如在山坡的岩层下挖出一个个这样的空间来。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平原或村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村庄啊,山的人也不知平原在何处。

    今天在高坡看见的田地和村庄,应该是那些太平军残部走出崇山峻岭之后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结果。而在他们来之前,平原应该也是原始丛林吧。

    像四不像这种擅于奔跑的大型食草动物,其实平原更适合它们生存,如今却只能在深山里见到,还不是因为适合开垦与居住的平原都让人类给占据了。丁齐坐在石龛与石壁共情,可能是一种感应也可能是一种猜测,他认为山这些宿营地是前人留下的。

    丁齐正在闭目沉思,又听孟蕙语问道:“一百六十公里,师父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丁齐睁开眼睛答了两个字:“心盘。”

    方外秘法以观身境入门,而观身境的修炼首先从“心册”开始,由“心册”到“心界”,其实借鉴的是丁齐所学的心理学技巧以及风门心盘术入手功夫。身心是一个世界,与身处的世界共情,才能去体会与感应另一个世界,然后寄托心神祭炼手之物,以突破入微境。

    景石相当于一把开门的钥匙,能够感应到方外世界之后,在平常时刻保持这种状态,将景石视做那个世界,这是寄托心神祭炼的过程。只要做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变得简单,拿着景石走进去是了。

    修炼到隐峨境,其实是锻炼了清晰的自我意识,同时伴随着那妙不可言的神识出现。景石已不必拿在手,它与身心一体,是属于“我”的一部分。

    进一步修炼到兴神境,是真正的与世界共情了,相当于自我意识的延伸与再发现。方外秘法与世间流传的其他秘术不同,伴随着修炼丁齐能感觉到所谓法力的增长,但它本身并不追求什么神通法力,只为探寻与发现方外未知。

    其实每一层境界的修炼都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如观身境、如入微境,算没有突破下一层境界,也可以继续修炼下去,掌握得越来越纯熟。

    琴高台是如此之广大,丁齐眼下尚无法影响与感受整个世界的意志,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突破兴神境,也不妨碍他继续探索更高的境界。

    那么方外秘法修炼到兴神境之后,下一个境界是什么?丁齐已经给它起了个名字,还是借用江湖八大门的秘术,称之心盘境。他甚至隐约有一种感觉,在琴高台找到出去的门户,恐怕关键在于能否将兴神境修炼圆满,并突破到下一层境界。

    这二十多天的路途,丁齐其实一直在修炼,他在凝炼心盘。虽不知整个琴高台的景象,但只要走过的地方,都会在元神清晰的呈现,像一个正在展开的世界,又像一幅立体的时空图景。

    等到走出崇山峻岭,丁齐才发现他们兜了这么大的圈子。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知道水流会在山拐多少个弯,他们也不能在山野漫无目的地乱闯。找一个方向走直线更是不可能,很多地方根本无法攀援和翻越。

    这些天丁齐的速度一直不快,一方面是因为道路难行,而他还要保护好身后的三名弟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凝炼心盘。正因为元神有这样一个心盘,所以他才知道如今究竟走了多远,如此地形假如按直线距离大致是多少公里。

    方外秘法凝炼心盘的原理并不复杂,而且几名弟子都已修炼过入门功夫,趁此机会丁齐对他们详细讲解了一番,也算让他们对将来的修炼轨迹有个清晰的认识。

    次日天明后,他们收拾好装备背包,尽量打扮得干净整齐些,至少显得不是那么狼狈,而且精力体力都调节到最佳状态。谁也不清楚此地的原住民好不好打交道,保持最佳的状态也能防范意外,总之尽量不要引起误、避免起冲突。

    天亮不久,近处的田地里没有人,但远处的村庄里已升起了炊烟。他们从山坡往下走的时候,已能看见有人从村庄里出来了,虽看不清人形轮廓,但也能看见一个个小点移动着往外走,有不少人是迎着这个方向来的。

    “师父,这里居然有向日葵,是野生的吗?”

    丁齐:“纯野生的可能性不太大,最早应该是有人带进来种的,后来在野外生长了。”

    山坡有向日葵生长,无规律的成片散落分布,像是野生的。向日葵是明代引进国的,成为一种重要油料作物,葵花籽也迅速取代了西瓜子与南瓜子的地位,成为一种最常见的休闲零食,生吃亦可,炒熟了更香。

    如果当年的太平军有人带进了葵花籽,然后在此地播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情况。这里是方外世界,可能最早有向日葵,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在山这么多天都没见过,只在接近人烟的山坡看见了,可见不是此地的原生物种。

    山坡下的平原水系纵横,田地间有明显的道路,他们找了最大的那条路,这条路有很多座小桥,而且基本都是砖桥,以大块的方砖砌成。他们背着包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和一群人在道路迎面相遇。

    丁齐正准备打招呼呢,那帮人也看见他们了,赶紧小跑着冲了过来。这是想干什么?丁齐下意识地握紧了棍子,不料那些人来到身前几米远的地方,一起跪下叩首道:“恭迎几位天兄!得谕之后,我等日夜守候,终于也有天兄降临我们东大营了!”

章节目录

方外:消失的八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徐公子胜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33、千里之行-方外消失的八门主角介绍,方外:消失的八门,一本书并收藏方外:消失的八门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