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渭水河畔,风吹起芦苇荡,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是在奏响一曲悠扬的乐曲,一阵风过去,荡起一片涟漪,在这样的景色中,一个身穿白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根金带的少年,正坐在那一条小船上,随着波浪摇晃着。
少年的双手撑住甲板,右脚踩在小舟的船沿上面,左脚踩在甲板上面,一副悠闲自在欣赏风景的模样,他身边放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着几只鱼虾蟹之类的东西。
在舟下的水面,少年手掌微动,鱼群就围绕着他转圈圈。
可欢快的鱼群终究是错付了,白衣金带的少年只是拿芦苇穂逗弄它们玩呢,并不是真的吃的。
“陛下......李傕分兵了。”
匆匆赶到的钟繇,看着正在独自欣赏美景的天子,一时竟没敢开口,过了几息才提醒道。
“嗯。”
刘弋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鱼群身上,似乎水中有什么秘密一般,他还拿着撑船的长木丈量了一下渭水的深度。
......当然摸不到底。
钟繇给陪伴在天子身边的法正打了个眼色,法正倒是猜度出了几分天子的用意,但却不好提醒钟繇。
“元常,河东郡的船只调集过来了吗?”
“已经跟王邑太守说了,应该今天日落前就能调拨过来陛下需要的部分。”
“让他们走洛水,不要走渭水,统一交给中郎将甘宁。”刘弋吩咐道。
刘弋在舟中站起身,看着极远处正在泾桥那边渡河的百姓,犹疑了片刻,最终还是问钟繇。
“李傕分了几路?速度几何?”
见天子的心思终于放在正事上,钟繇松了口气,说道:“应该是南北两路,但兵力不清楚,南路得等段煨将军传信回来。”
“这么说,是从长安分的兵,没走渭桥,南北两路是分开的。”
这是非常合理的推测,钟繇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臣觉得正是这般。”
刘弋微微蹙眉:“飞熊军呢?”
“不知道,李傕的哨骑撒的太足了,暂时还探不到太多动向,就算斥候拼了命去深入,也得一两天才能查清结果。”
法正几乎是下意识地说道:“陛下,李傕此举有诈。”
确实有诈。
刘弋看着渭水的河面,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李傕不是郭汜,他更有脑子,也更善于使用计策。
按理说,就算李傕收拢了一部分郭汜的溃兵,并且这两个月招募了一部分新兵,这时候也不应该分兵的。
李傕的部队怎么都不可能超过两万人,他跟官军的兵力对比当然有优势,但却没大到可以分兵的地步。
强行分兵,只可能招致各个击破。
这个道理刘弋懂、法正懂,难道打老了仗的西凉头号宿将李傕不懂?
所以其中必然有诈,要么是阳谋,比如料定了官军带着百姓不敢回头,便打算南北两路夹攻。亦或者以某一路作为牺牲品故意露出破绽,引诱官军来攻,从而把官军一举歼灭。
而阴谋则更复杂一点,两路都是佯攻,李傕真正的王牌,那支飞熊军藏了起来,等待官军分散兵力的时机。
“陛下,要查明兵力后先聚歼一路吗?李傕既然分兵,那我军在局部战场就一定能形成兵力优势。”法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弋用指甲扣了扣木船上的蓬,摇头道:“不行,耽误不得,一旦去打任意一路,短时间打不下来就有被合围包抄的危险。本来预定计划就是在渭曲做一场光明正大的伏击,没必要被李傕牵着鼻子走。”
是的,光明正大的伏击,这也是阳谋。
就如同刘弋知道李傕的分兵有鬼一样,渭曲这个地形只要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是个适合伏击的地方,李傕同样也知道,但他也一定会追上来。
因为官军过了渭曲,就要从龙门-蒲坂这两个渡口过河了,再不追就晚了。
而李傕分兵迷惑官军的意图也昭然若揭,要么你看着我分兵,渭水南北的路都被断掉,要么你来打我一处,一旦打不下来,就要被我合围。
“那就先让斥候去探一探?或者等段煨将军传信回来,这是最稳妥的。”
刘弋微微颔首,排除法嘛!
如果李傕的主力不在南路,应邀加入了李傕军的段煨,就一定会发现,官军可能查不出来,但段煨一定能查出来的。
而李傕不是傻子,他也必然能猜出来段煨不靠谱,就算不认为段煨投了官军,以李傕谨慎多疑的性格,也不太可能信任段煨。
换言之,李傕的主力不太可能在南路。
而是应该从北路绕了过去,打算在渭水北岸,由西向东在渭曲堵住官军。
“绝不能让李傕占了先手,被他牵着鼻子走。”
刘弋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是李傕追官军,固然官军的位置几乎是暴露的,而李傕的部队分布和兵力配置则隐藏在战争迷雾中,可这也意味着李傕没得选。
任李傕耍什么花招,只要官军不去吃这个带着毒药的诱饵,就依旧可以按原计划在预定地点进行决战。
而在这个预定地点,刘弋为李傕准备的东西可就多了。
就在这时,远处沉重的脚步声传来,连芦苇丛都遮不住胡车儿庞大的身躯。
胡车儿兴奋地提着一个陶罐过来,里面晃晃悠悠地装满了液体。
“陛下,找到了!”
刘弋揭开陶罐的盖子,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这种气味让从未闻过的法正和钟繇几乎要晕过去,就像是发酵的大蒜一样。
“在高奴(后世延安)附近,果然找得到这东西?”
“找得到。”
胡车儿肯定地回答道:“王中郎快马带人跑了一昼夜找到的,还发动了当地的游侠儿,这东西在那边有不少,只是距离有点远,完整地运回来可能要费点事,不过回来就能顺洛水而下了,倒是不怎么花时间。”
“陛下,这是药材吗?”
捂着口鼻的法正好奇问道。
“不是药材。”刘弋盖上了陶罐,神秘一笑,说道:“这是给李傕准备的一份大礼。”
少年的双手撑住甲板,右脚踩在小舟的船沿上面,左脚踩在甲板上面,一副悠闲自在欣赏风景的模样,他身边放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着几只鱼虾蟹之类的东西。
在舟下的水面,少年手掌微动,鱼群就围绕着他转圈圈。
可欢快的鱼群终究是错付了,白衣金带的少年只是拿芦苇穂逗弄它们玩呢,并不是真的吃的。
“陛下......李傕分兵了。”
匆匆赶到的钟繇,看着正在独自欣赏美景的天子,一时竟没敢开口,过了几息才提醒道。
“嗯。”
刘弋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鱼群身上,似乎水中有什么秘密一般,他还拿着撑船的长木丈量了一下渭水的深度。
......当然摸不到底。
钟繇给陪伴在天子身边的法正打了个眼色,法正倒是猜度出了几分天子的用意,但却不好提醒钟繇。
“元常,河东郡的船只调集过来了吗?”
“已经跟王邑太守说了,应该今天日落前就能调拨过来陛下需要的部分。”
“让他们走洛水,不要走渭水,统一交给中郎将甘宁。”刘弋吩咐道。
刘弋在舟中站起身,看着极远处正在泾桥那边渡河的百姓,犹疑了片刻,最终还是问钟繇。
“李傕分了几路?速度几何?”
见天子的心思终于放在正事上,钟繇松了口气,说道:“应该是南北两路,但兵力不清楚,南路得等段煨将军传信回来。”
“这么说,是从长安分的兵,没走渭桥,南北两路是分开的。”
这是非常合理的推测,钟繇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臣觉得正是这般。”
刘弋微微蹙眉:“飞熊军呢?”
“不知道,李傕的哨骑撒的太足了,暂时还探不到太多动向,就算斥候拼了命去深入,也得一两天才能查清结果。”
法正几乎是下意识地说道:“陛下,李傕此举有诈。”
确实有诈。
刘弋看着渭水的河面,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李傕不是郭汜,他更有脑子,也更善于使用计策。
按理说,就算李傕收拢了一部分郭汜的溃兵,并且这两个月招募了一部分新兵,这时候也不应该分兵的。
李傕的部队怎么都不可能超过两万人,他跟官军的兵力对比当然有优势,但却没大到可以分兵的地步。
强行分兵,只可能招致各个击破。
这个道理刘弋懂、法正懂,难道打老了仗的西凉头号宿将李傕不懂?
所以其中必然有诈,要么是阳谋,比如料定了官军带着百姓不敢回头,便打算南北两路夹攻。亦或者以某一路作为牺牲品故意露出破绽,引诱官军来攻,从而把官军一举歼灭。
而阴谋则更复杂一点,两路都是佯攻,李傕真正的王牌,那支飞熊军藏了起来,等待官军分散兵力的时机。
“陛下,要查明兵力后先聚歼一路吗?李傕既然分兵,那我军在局部战场就一定能形成兵力优势。”法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弋用指甲扣了扣木船上的蓬,摇头道:“不行,耽误不得,一旦去打任意一路,短时间打不下来就有被合围包抄的危险。本来预定计划就是在渭曲做一场光明正大的伏击,没必要被李傕牵着鼻子走。”
是的,光明正大的伏击,这也是阳谋。
就如同刘弋知道李傕的分兵有鬼一样,渭曲这个地形只要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是个适合伏击的地方,李傕同样也知道,但他也一定会追上来。
因为官军过了渭曲,就要从龙门-蒲坂这两个渡口过河了,再不追就晚了。
而李傕分兵迷惑官军的意图也昭然若揭,要么你看着我分兵,渭水南北的路都被断掉,要么你来打我一处,一旦打不下来,就要被我合围。
“那就先让斥候去探一探?或者等段煨将军传信回来,这是最稳妥的。”
刘弋微微颔首,排除法嘛!
如果李傕的主力不在南路,应邀加入了李傕军的段煨,就一定会发现,官军可能查不出来,但段煨一定能查出来的。
而李傕不是傻子,他也必然能猜出来段煨不靠谱,就算不认为段煨投了官军,以李傕谨慎多疑的性格,也不太可能信任段煨。
换言之,李傕的主力不太可能在南路。
而是应该从北路绕了过去,打算在渭水北岸,由西向东在渭曲堵住官军。
“绝不能让李傕占了先手,被他牵着鼻子走。”
刘弋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是李傕追官军,固然官军的位置几乎是暴露的,而李傕的部队分布和兵力配置则隐藏在战争迷雾中,可这也意味着李傕没得选。
任李傕耍什么花招,只要官军不去吃这个带着毒药的诱饵,就依旧可以按原计划在预定地点进行决战。
而在这个预定地点,刘弋为李傕准备的东西可就多了。
就在这时,远处沉重的脚步声传来,连芦苇丛都遮不住胡车儿庞大的身躯。
胡车儿兴奋地提着一个陶罐过来,里面晃晃悠悠地装满了液体。
“陛下,找到了!”
刘弋揭开陶罐的盖子,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这种气味让从未闻过的法正和钟繇几乎要晕过去,就像是发酵的大蒜一样。
“在高奴(后世延安)附近,果然找得到这东西?”
“找得到。”
胡车儿肯定地回答道:“王中郎快马带人跑了一昼夜找到的,还发动了当地的游侠儿,这东西在那边有不少,只是距离有点远,完整地运回来可能要费点事,不过回来就能顺洛水而下了,倒是不怎么花时间。”
“陛下,这是药材吗?”
捂着口鼻的法正好奇问道。
“不是药材。”刘弋盖上了陶罐,神秘一笑,说道:“这是给李傕准备的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