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攻坚战
天晴了,野战机场上到处都是在忙碌的地勤人员,清理积水,平整地面,还有准备施工的机器设备也被拉出来检修。[]西伯利亚这个地方的机场一定要修水泥的,这个是整个空军上下的共识,否则一场雨雪下来,得好几天都不能起飞。
地面部队也从各个帐篷里钻了出来,这些天在该死的天气里都要发霉了,工兵忙着休整道路,步兵帮忙擦拭装备,坦克兵忙着检测战车。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场打仗不可避免,目标自然是三十公里之外的新西伯利亚。
崔可夫是最不愿意看见天气好转的人了,但是大自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变化。连续阴雨之后的太阳,照在身上很舒服,但是崔可夫的心里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温暖。中国人就要进攻新西伯利亚了。两个重兵集团形成了钳式,大战不可避免,作为整个西伯利亚的门户要害所在,新西伯利亚绝对不能简单的放弃,必须在这个地方消耗中国人的锐气。为冬天的反攻打下基础。
战争不仅仅是战斗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还是指挥员之间智慧的较量。开战以来,崔可夫感觉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中国人丝毫没有急躁的意思,尽管不断被迟滞,还是一板一眼的往前推。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得到了一些增援的崔可夫。依旧没有在新西伯利亚决战的想法,他的机械化部队继续后退,四十个步兵师坚守新西伯利亚纵深约三十公里的防线。其余部队依次设防,主力则在鄂木斯克等待冬天。崔可夫最希望看见的就是中国军队在占领新西伯利亚之后长驱直入,这样他的节节抵抗战术,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就看中国人上当不上当了。
新西伯利亚有着完备的防御体系,这一点还得感谢当年中国人扶持高尔察克时留下的这些防御工事。崔可夫上任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之后,一再加强了新西伯利亚的防御工作。尽管只留下了步兵。崔可夫还是很有信心坚守一个月以上。
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必须打,否则整个方面军的斗志都将在不断的撤退中被消耗殆尽。不打这一仗。别说莫斯科了,就是方面军内部,他也很难再压服下面的将领。顽强的苏维埃会让中帝国主义领略什么叫铁血!
天晴24小时后,也就是10月28日的清晨。平静的西伯利亚上空响起了密集的轰鸣声。苏军战机第一次出现在新西伯利亚的上空。一百多架伊15、伊16,迎着中国战机的编队勇敢的迎上前来。
中亚战役已经证明了苏军战机的性能严重落后,这导致西伯利亚战区的空军态度很明确,就是奔着轰炸机去。不过苏军的战斗机很快就失望了,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至少在八千米以上的高空之上。差不多在六千米的高度时,苏军的战斗机群就遭到了野马战机的俯冲攻击。因为空军扩编的太快,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都没有太多的驾驶野马战机的经验。在学校了的教练机都是鹰三,所以在实际战斗中的战术都很简单。就一招,俯冲,攻击,拉高,再俯冲,再攻击。
这一招在面对苏军的伊15和伊16的时候很有效,野马战机能轻松咬死苏军战机的尾部,用六挺12、7毫米的机枪子弹将苏军的战机达成一团一团的火球。
整个空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有备而来的苏军战机编队和同样准备充分的中国战机编队的遭遇战中,苏军战机再次遭到了重创,88架飞机给击落,中国方面仅仅有3架野马被击伤,其中2架还坚持飞回了机场,一架在回程时飞机失控,飞行员被迫跳伞。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在地面上观战的两军士兵,都狠狠的过了一把瘾。相比之下,两边的心情大不相同,一边是看的心惊胆战,空战刚结束就往防空洞里躲,一边是看的过瘾,大呼小叫的喝彩此起彼伏。
清扫了苏军战机之后,高空的b17才降低高度,在三千米左右顶着防空火炮开始丢炸弹,野马战机则分出一部分,寻找地面的防空炮轰,俯冲扫射。一批三十架俯冲轰炸机最后登场,精准的将炸弹丢在苏军的防空炮兵阵地上。
整整一天都是空军在表演,新西伯利亚上空的战斗不过是其中一个场景,更多的则是在敌后纵深的战斗。大约五百架野马战斗机和两百架俯冲轰炸机,先后打击苏军纵深三百公里左右的所有被发现军事机场。
一个白天下来,崔可夫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遭到沉重的打击,西伯利亚方面军下属的空军战机一千五百多架,其中战斗机就是一千架,但是一天的空中决战下来,苏军损失战机的数量达到惊人是380架。这还没有包括在地面上被摧毁的轰炸机55架。仅仅一天的时间,空中力量就损失了三分之一,这让崔可夫的心情怎么好的起来。
空军方面的回答很明确,战机性能差距太大。无论是爬升,转弯的灵活度,俯冲速度的承受能力,苏军战机根本就无法与中国新式战机相比。最后归结为一句很残酷的话:我们的飞机就像是靶子!敌人的飞机就像是来打靶的!
因为这句话,崔可夫下令严禁战机升空作战,并且要求各个机场做好隐蔽工作,剩下的战机崔可夫决定用来地面攻击。争夺制空权的希望看来可以死绝了,接下来的战斗会很难,但是崔可夫没有选择,必须在新西伯利亚打上一次像样的防御战,为身后的防线争取时间。
崔可夫把新西伯利亚当做一个堡垒苦心经营,这一点参与进攻的两路大军并没有意识到。主观上方面军高层对于短时间拿下新西伯利亚都很乐观,认为苏军一再后撤的趋势不会改变。10月29日,外围战打响之后,一切都不是想想的那样,空中侦察的大量证据表明,苏军在新西伯利亚驻扎有重兵集团。
这个消息让整个中国远东方面军上下欢欣鼓舞!总算是逮着一票大的!总参要求在11月5日之前拿下新西伯利亚,那是建立在苏军不肯用主力抵抗的前提下,现在突然发现了这个情况,全军上下都兴奋了起来。
首先开打的自然是柳灭越的lm军群,总兵力五十多万,装备一千门100口径以上大炮的lm军群,在战役一开始就以凶猛的炮火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准备。随即投入五个步兵师作为攻击部队,沿着长达十公里的防线上,寻找苏军防线的薄弱点,一旦发现则立刻投入精锐的突击队。这是一场攻坚战,注定是一次伤亡巨大的战斗。
一再退后,憋着一股气的苏军,在外围攻防战就表现出高昂的斗志和寸土不让的坚定精神。两路大军第一天就投入十五万重兵,猛攻苏军的防线。
苏军异常顽强,攻击一方的中国军队也有必死的信念,这场战役一上来就陷入了焦灼。
交战第一日,白天的时间中国军队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战线向前推进了约一点五公里,其中一部甚至突前至两公里处,后受命回撤,整条战线拉平。当日夜晚,苏军发起反击,夜战虽然也是中国军队重视的项目,但还是有十余处小阵地被苏军夺回。总体来看,苏军作为防守一方占了地利,中方有装备优势,尤其是绝对的制空权。这一点在白天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战场上空不断有战机在盘旋着,一旦地面呼叫,随时有飞机俯冲,干掉苏军的火力点。因为失去了制空权,苏军的炮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余地,为了躲避空中的打击,苏军的炮兵不得不短暂的压制之后就转移阵地。尽管如此,交战第一日苏军的炮兵还是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中国方面也有一万多人的伤亡。苏军伤亡在三万左右,不是苏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装备差距造成的这一结果。基础装备还是莫辛纳甘的苏军,在全面装备了半自动步枪的中国士兵面前,火力密度远远不足。
战役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交战双方指挥员的想象。崔可夫没想到的是两军装备差距带来的伤亡数字的差距,中方则没有想到苏军是如此的顽强,尤其是精心准备多达五道的反坦克壕,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外围战打响之后,坦克只能作为步兵的掩护出现,很难再次集中使用坦克突击。
当然,也可以用坦克绕过新西伯利亚,但是这一战术在西伯利亚糟糕的道路环境下,很难得到执行。远在北京的方剑雄,其实也没想到能在新西伯利亚打这么一仗,可以说崔可夫再次出乎了中国方面的预料。不过站在方剑雄的角度看,打这一仗利大于弊。
崔可夫也有无奈的地方,因为新西伯利亚有现成的防御体系基础,不利用一下再往后撤,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战场了。当然苏军也可以撤过鄂毕河,但是参照上一次西伯利亚战役,崔可夫不认为鄂毕河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不如背水一战,拖上一个月,冬天就来了。(未完待续……)
天晴了,野战机场上到处都是在忙碌的地勤人员,清理积水,平整地面,还有准备施工的机器设备也被拉出来检修。[]西伯利亚这个地方的机场一定要修水泥的,这个是整个空军上下的共识,否则一场雨雪下来,得好几天都不能起飞。
地面部队也从各个帐篷里钻了出来,这些天在该死的天气里都要发霉了,工兵忙着休整道路,步兵帮忙擦拭装备,坦克兵忙着检测战车。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场打仗不可避免,目标自然是三十公里之外的新西伯利亚。
崔可夫是最不愿意看见天气好转的人了,但是大自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变化。连续阴雨之后的太阳,照在身上很舒服,但是崔可夫的心里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温暖。中国人就要进攻新西伯利亚了。两个重兵集团形成了钳式,大战不可避免,作为整个西伯利亚的门户要害所在,新西伯利亚绝对不能简单的放弃,必须在这个地方消耗中国人的锐气。为冬天的反攻打下基础。
战争不仅仅是战斗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还是指挥员之间智慧的较量。开战以来,崔可夫感觉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中国人丝毫没有急躁的意思,尽管不断被迟滞,还是一板一眼的往前推。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得到了一些增援的崔可夫。依旧没有在新西伯利亚决战的想法,他的机械化部队继续后退,四十个步兵师坚守新西伯利亚纵深约三十公里的防线。其余部队依次设防,主力则在鄂木斯克等待冬天。崔可夫最希望看见的就是中国军队在占领新西伯利亚之后长驱直入,这样他的节节抵抗战术,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就看中国人上当不上当了。
新西伯利亚有着完备的防御体系,这一点还得感谢当年中国人扶持高尔察克时留下的这些防御工事。崔可夫上任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之后,一再加强了新西伯利亚的防御工作。尽管只留下了步兵。崔可夫还是很有信心坚守一个月以上。
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必须打,否则整个方面军的斗志都将在不断的撤退中被消耗殆尽。不打这一仗。别说莫斯科了,就是方面军内部,他也很难再压服下面的将领。顽强的苏维埃会让中帝国主义领略什么叫铁血!
天晴24小时后,也就是10月28日的清晨。平静的西伯利亚上空响起了密集的轰鸣声。苏军战机第一次出现在新西伯利亚的上空。一百多架伊15、伊16,迎着中国战机的编队勇敢的迎上前来。
中亚战役已经证明了苏军战机的性能严重落后,这导致西伯利亚战区的空军态度很明确,就是奔着轰炸机去。不过苏军的战斗机很快就失望了,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至少在八千米以上的高空之上。差不多在六千米的高度时,苏军的战斗机群就遭到了野马战机的俯冲攻击。因为空军扩编的太快,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都没有太多的驾驶野马战机的经验。在学校了的教练机都是鹰三,所以在实际战斗中的战术都很简单。就一招,俯冲,攻击,拉高,再俯冲,再攻击。
这一招在面对苏军的伊15和伊16的时候很有效,野马战机能轻松咬死苏军战机的尾部,用六挺12、7毫米的机枪子弹将苏军的战机达成一团一团的火球。
整个空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有备而来的苏军战机编队和同样准备充分的中国战机编队的遭遇战中,苏军战机再次遭到了重创,88架飞机给击落,中国方面仅仅有3架野马被击伤,其中2架还坚持飞回了机场,一架在回程时飞机失控,飞行员被迫跳伞。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在地面上观战的两军士兵,都狠狠的过了一把瘾。相比之下,两边的心情大不相同,一边是看的心惊胆战,空战刚结束就往防空洞里躲,一边是看的过瘾,大呼小叫的喝彩此起彼伏。
清扫了苏军战机之后,高空的b17才降低高度,在三千米左右顶着防空火炮开始丢炸弹,野马战机则分出一部分,寻找地面的防空炮轰,俯冲扫射。一批三十架俯冲轰炸机最后登场,精准的将炸弹丢在苏军的防空炮兵阵地上。
整整一天都是空军在表演,新西伯利亚上空的战斗不过是其中一个场景,更多的则是在敌后纵深的战斗。大约五百架野马战斗机和两百架俯冲轰炸机,先后打击苏军纵深三百公里左右的所有被发现军事机场。
一个白天下来,崔可夫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遭到沉重的打击,西伯利亚方面军下属的空军战机一千五百多架,其中战斗机就是一千架,但是一天的空中决战下来,苏军损失战机的数量达到惊人是380架。这还没有包括在地面上被摧毁的轰炸机55架。仅仅一天的时间,空中力量就损失了三分之一,这让崔可夫的心情怎么好的起来。
空军方面的回答很明确,战机性能差距太大。无论是爬升,转弯的灵活度,俯冲速度的承受能力,苏军战机根本就无法与中国新式战机相比。最后归结为一句很残酷的话:我们的飞机就像是靶子!敌人的飞机就像是来打靶的!
因为这句话,崔可夫下令严禁战机升空作战,并且要求各个机场做好隐蔽工作,剩下的战机崔可夫决定用来地面攻击。争夺制空权的希望看来可以死绝了,接下来的战斗会很难,但是崔可夫没有选择,必须在新西伯利亚打上一次像样的防御战,为身后的防线争取时间。
崔可夫把新西伯利亚当做一个堡垒苦心经营,这一点参与进攻的两路大军并没有意识到。主观上方面军高层对于短时间拿下新西伯利亚都很乐观,认为苏军一再后撤的趋势不会改变。10月29日,外围战打响之后,一切都不是想想的那样,空中侦察的大量证据表明,苏军在新西伯利亚驻扎有重兵集团。
这个消息让整个中国远东方面军上下欢欣鼓舞!总算是逮着一票大的!总参要求在11月5日之前拿下新西伯利亚,那是建立在苏军不肯用主力抵抗的前提下,现在突然发现了这个情况,全军上下都兴奋了起来。
首先开打的自然是柳灭越的lm军群,总兵力五十多万,装备一千门100口径以上大炮的lm军群,在战役一开始就以凶猛的炮火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准备。随即投入五个步兵师作为攻击部队,沿着长达十公里的防线上,寻找苏军防线的薄弱点,一旦发现则立刻投入精锐的突击队。这是一场攻坚战,注定是一次伤亡巨大的战斗。
一再退后,憋着一股气的苏军,在外围攻防战就表现出高昂的斗志和寸土不让的坚定精神。两路大军第一天就投入十五万重兵,猛攻苏军的防线。
苏军异常顽强,攻击一方的中国军队也有必死的信念,这场战役一上来就陷入了焦灼。
交战第一日,白天的时间中国军队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战线向前推进了约一点五公里,其中一部甚至突前至两公里处,后受命回撤,整条战线拉平。当日夜晚,苏军发起反击,夜战虽然也是中国军队重视的项目,但还是有十余处小阵地被苏军夺回。总体来看,苏军作为防守一方占了地利,中方有装备优势,尤其是绝对的制空权。这一点在白天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战场上空不断有战机在盘旋着,一旦地面呼叫,随时有飞机俯冲,干掉苏军的火力点。因为失去了制空权,苏军的炮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余地,为了躲避空中的打击,苏军的炮兵不得不短暂的压制之后就转移阵地。尽管如此,交战第一日苏军的炮兵还是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中国方面也有一万多人的伤亡。苏军伤亡在三万左右,不是苏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装备差距造成的这一结果。基础装备还是莫辛纳甘的苏军,在全面装备了半自动步枪的中国士兵面前,火力密度远远不足。
战役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交战双方指挥员的想象。崔可夫没想到的是两军装备差距带来的伤亡数字的差距,中方则没有想到苏军是如此的顽强,尤其是精心准备多达五道的反坦克壕,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外围战打响之后,坦克只能作为步兵的掩护出现,很难再次集中使用坦克突击。
当然,也可以用坦克绕过新西伯利亚,但是这一战术在西伯利亚糟糕的道路环境下,很难得到执行。远在北京的方剑雄,其实也没想到能在新西伯利亚打这么一仗,可以说崔可夫再次出乎了中国方面的预料。不过站在方剑雄的角度看,打这一仗利大于弊。
崔可夫也有无奈的地方,因为新西伯利亚有现成的防御体系基础,不利用一下再往后撤,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战场了。当然苏军也可以撤过鄂毕河,但是参照上一次西伯利亚战役,崔可夫不认为鄂毕河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不如背水一战,拖上一个月,冬天就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