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易的越来越多,有手艺有技术的人会越来越吃香。”
“而真正的农民,没有手艺加持,他们获得物资的途径就很少。”
“在秋粮收获之前,这种不平均就会慢慢凸显。”
秦明走了,宋扬和方哲讨论起了这件事儿反映出来的现状。
“要不禁制私下里交易?”方哲提议道。
“不行,管不过来。禁制私下交易就要严抓,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宋扬摇摇头,这种事情根本无法完全避免。
“而且现阶段注定物资短缺,即便秋收以后,也只是解决了粮食危机一向,其他物资依旧十分匮乏。”
“诸如布匹、匠作工艺品、工具都是稀缺物,要恢复物资充沛供应,恐怕最少也要三五年以后了。”
宋扬对形势的分析很准确,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现在只是配给发放粮食,想吃肉食又没有捕猎手段的百姓,只能通过粮食去交换肉食。
等到秋收以后粮食虽然解决了,但是蔬菜、禽、蛋、各种工具、木作,一切需要的东西还是要通过粮食去交换。
在各种物资不能充分供给,且土地没有正式分配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农人渐贫工匠愈富的情况。
因为农人手中的资源太单一了,他们只有每天一斤的主粮,顶多自己种点蔬菜。
这种时候引入货币,再有官府倾斜管控,让农民以土地预产出作为抵押,其实也可以让这种事情略微的平衡一些。
但是铜钱铁钱都拿去当材料造工具了,推行金币银币根本不够。
“要不推行粮票制度吧!”
宋扬灵机一动,想到了粮票这种东西。
“粮票?”
方哲一脸懵逼,完全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一种替代金银货币的购物凭证。”
“打个比方,咱们发一斤的粮票,就相当于粮食。百姓们需要粮食的就到官府指定的地方购买,不需要粮食的,可以用粮票和别人换东西。”
“粮票交易,比直接用粮食交易要易于管理。”
“而且咱们可以通过发放粮票的多少,来管控市场上粮食的流通量。”
“除了粮票,还有肉票、布票等等,把各种物资都以票的形势发放。”
宋扬费了半天口舌,和方哲解释明白什么是粮票。
方哲眯着眼睛沉思了半晌,才缓缓点头道:“王爷。下官觉得此事可行。”
“如今咱们江州物资短缺,用这种票的交易形式就可以让暂时不需要物品的百姓持票等待。”
“而且票的发放是咱们官方说的算,对于市场交易的管控也可提升力度。”
跟着宋扬混久了,方哲口中也会出现一些时髦的词汇。
“是这意思。要发型各种票的话,就要将所有物资集中到官方的售卖机构。”
“所以咱们应该开设一家供销社。呃,就是百货、南北货这种,把所有的物资都放到供销社统一售卖。”
“这样也便与物资管理和物资流通。”
宋扬又抛出了供销社这个时代超前的东西。
方哲立刻表示了支持。
其实现在官方也担着供销社的活。
各工坊生产的物资都是由方哲这边统一分配。
也就是说,工坊的所有工时产出都是公有的,只有下工以后工人们自己做的东西才是私有的。
建立一个供销社,将所有公有的东西集中起来售卖,只是将这个工作从官府里单独分立出来。
“王爷。推行票以后,交易如果完全放开,恐怕也会有些麻烦。”方哲想到这个问题。
当物资紧缺时,部分人掌握了优质资源后,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这时候如果不加管控还是容易出现资源倾斜的情况。
宋扬想了想道:“这种事情无法完全避免。”
“这样吧,官方把精力放在大宗商品交易上,不准商人投机倒把。”
“小商小贩之间的买卖,只要价格不超出太多就不必管。”
现在新城的所有产出都是官方管控,宋扬暂时不打算开放私有制经济。
特别是和物资有关的各种交易行。
只要没有大商户哄抬物价,粮票的作用就能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王爷说的在理,下官这几日就准备起来。”
方哲点点头,要推行票证制度,物资、工坊、粮仓等级也要做好协调工作。
“供销社的事情单独列出来,你选个人来管。”宋扬说道。
供销社单列出来,可以奸情一些方哲的负担。
“这事儿让魏南来主抓吧。这小子脑子挺灵活,数算也不错。”方哲建议道。
宋扬一想,立刻点头。
于是第二天一早,宋扬就给魏南安排了新活,筹建供销社,时间两天……
“王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魏南抱拳领命。
宋扬是以军令形式交代魏南的。
“那个……王爷,标下去搞供销社,学堂那里……”
魏南还兼这一个班主任,虽然可也不算多,但一天也能去一节课。
“这你放心,我让宋承旺去管!”宋扬摆摆手道。
于是,灃州王世子、灃州才子、未来大乾才子、学堂小班班主任,又多兼职了一个学堂大班班主任……
“王叔您放心,小侄一定教好这些学生。”
宋承旺一听让他多带一个班,顿时激情满满。
这小子现在的教学热情极其高涨。
每天给学生们备课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宋承旺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的学生都成了才子,自己的大乾第一才子名号流芳百世了,所以他才这么积极。
“嗯!有理想!有目标!加油!”
宋扬拍拍宋承旺肩膀鼓励道。
……
确定了要推行粮票,宋扬立刻让人跟他找字模去。
大乾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江州城原来就有几家搞印刷的书馆。
而且官方也有文书局负责印制公文。
昨天宋扬提起这事儿,方哲就说官方的文书局印刷设备全都烧了。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民间那个几个书馆。
前段时间,书馆不是重点搜寻的目标,所以到现在它们还安静的躺在废墟里。
第二天一早方哲给宋扬安排了一支民壮小队,宋扬亲自带着跑去废墟里翻印刷工具去了。
“而真正的农民,没有手艺加持,他们获得物资的途径就很少。”
“在秋粮收获之前,这种不平均就会慢慢凸显。”
秦明走了,宋扬和方哲讨论起了这件事儿反映出来的现状。
“要不禁制私下里交易?”方哲提议道。
“不行,管不过来。禁制私下交易就要严抓,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宋扬摇摇头,这种事情根本无法完全避免。
“而且现阶段注定物资短缺,即便秋收以后,也只是解决了粮食危机一向,其他物资依旧十分匮乏。”
“诸如布匹、匠作工艺品、工具都是稀缺物,要恢复物资充沛供应,恐怕最少也要三五年以后了。”
宋扬对形势的分析很准确,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现在只是配给发放粮食,想吃肉食又没有捕猎手段的百姓,只能通过粮食去交换肉食。
等到秋收以后粮食虽然解决了,但是蔬菜、禽、蛋、各种工具、木作,一切需要的东西还是要通过粮食去交换。
在各种物资不能充分供给,且土地没有正式分配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农人渐贫工匠愈富的情况。
因为农人手中的资源太单一了,他们只有每天一斤的主粮,顶多自己种点蔬菜。
这种时候引入货币,再有官府倾斜管控,让农民以土地预产出作为抵押,其实也可以让这种事情略微的平衡一些。
但是铜钱铁钱都拿去当材料造工具了,推行金币银币根本不够。
“要不推行粮票制度吧!”
宋扬灵机一动,想到了粮票这种东西。
“粮票?”
方哲一脸懵逼,完全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一种替代金银货币的购物凭证。”
“打个比方,咱们发一斤的粮票,就相当于粮食。百姓们需要粮食的就到官府指定的地方购买,不需要粮食的,可以用粮票和别人换东西。”
“粮票交易,比直接用粮食交易要易于管理。”
“而且咱们可以通过发放粮票的多少,来管控市场上粮食的流通量。”
“除了粮票,还有肉票、布票等等,把各种物资都以票的形势发放。”
宋扬费了半天口舌,和方哲解释明白什么是粮票。
方哲眯着眼睛沉思了半晌,才缓缓点头道:“王爷。下官觉得此事可行。”
“如今咱们江州物资短缺,用这种票的交易形式就可以让暂时不需要物品的百姓持票等待。”
“而且票的发放是咱们官方说的算,对于市场交易的管控也可提升力度。”
跟着宋扬混久了,方哲口中也会出现一些时髦的词汇。
“是这意思。要发型各种票的话,就要将所有物资集中到官方的售卖机构。”
“所以咱们应该开设一家供销社。呃,就是百货、南北货这种,把所有的物资都放到供销社统一售卖。”
“这样也便与物资管理和物资流通。”
宋扬又抛出了供销社这个时代超前的东西。
方哲立刻表示了支持。
其实现在官方也担着供销社的活。
各工坊生产的物资都是由方哲这边统一分配。
也就是说,工坊的所有工时产出都是公有的,只有下工以后工人们自己做的东西才是私有的。
建立一个供销社,将所有公有的东西集中起来售卖,只是将这个工作从官府里单独分立出来。
“王爷。推行票以后,交易如果完全放开,恐怕也会有些麻烦。”方哲想到这个问题。
当物资紧缺时,部分人掌握了优质资源后,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这时候如果不加管控还是容易出现资源倾斜的情况。
宋扬想了想道:“这种事情无法完全避免。”
“这样吧,官方把精力放在大宗商品交易上,不准商人投机倒把。”
“小商小贩之间的买卖,只要价格不超出太多就不必管。”
现在新城的所有产出都是官方管控,宋扬暂时不打算开放私有制经济。
特别是和物资有关的各种交易行。
只要没有大商户哄抬物价,粮票的作用就能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王爷说的在理,下官这几日就准备起来。”
方哲点点头,要推行票证制度,物资、工坊、粮仓等级也要做好协调工作。
“供销社的事情单独列出来,你选个人来管。”宋扬说道。
供销社单列出来,可以奸情一些方哲的负担。
“这事儿让魏南来主抓吧。这小子脑子挺灵活,数算也不错。”方哲建议道。
宋扬一想,立刻点头。
于是第二天一早,宋扬就给魏南安排了新活,筹建供销社,时间两天……
“王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魏南抱拳领命。
宋扬是以军令形式交代魏南的。
“那个……王爷,标下去搞供销社,学堂那里……”
魏南还兼这一个班主任,虽然可也不算多,但一天也能去一节课。
“这你放心,我让宋承旺去管!”宋扬摆摆手道。
于是,灃州王世子、灃州才子、未来大乾才子、学堂小班班主任,又多兼职了一个学堂大班班主任……
“王叔您放心,小侄一定教好这些学生。”
宋承旺一听让他多带一个班,顿时激情满满。
这小子现在的教学热情极其高涨。
每天给学生们备课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宋承旺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的学生都成了才子,自己的大乾第一才子名号流芳百世了,所以他才这么积极。
“嗯!有理想!有目标!加油!”
宋扬拍拍宋承旺肩膀鼓励道。
……
确定了要推行粮票,宋扬立刻让人跟他找字模去。
大乾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江州城原来就有几家搞印刷的书馆。
而且官方也有文书局负责印制公文。
昨天宋扬提起这事儿,方哲就说官方的文书局印刷设备全都烧了。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民间那个几个书馆。
前段时间,书馆不是重点搜寻的目标,所以到现在它们还安静的躺在废墟里。
第二天一早方哲给宋扬安排了一支民壮小队,宋扬亲自带着跑去废墟里翻印刷工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