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算了!不管他们要干什么,咱们时刻做好准备吧!正好等战士们适应适应高反。”宋扬想了一下也没有头绪,便摇摇头说道。
过了几天,吐蕃人仍旧停留在大莫门城和大非川一线,并没有继续入侵大乾的打算。
宋扬这边虽然每日都有消息传来,但对于吐蕃人的动向依旧没有什么头绪。
大莫门城与石堡城之间的山岭上,几个瞭望台的大乾战士发现了对面山头出现了一些吐蕃人。
这做山岭名为赤岭。
因为这里是高原的边缘,所以赤岭的东西两侧自然景观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其西南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草原,而东北则是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自古以来就是前往西藏的咽喉要道,因为它的整体颜色是红色,因此得名“赤岭”。
这里不仅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赤岭是整个青海内外区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因此也被称作是“西海屏风”。
山岭上有几十座瞭望台,一半是吐蕃的,一半是大乾。
天灾以前吐蕃虽然也臣服于大乾,但却是以羁縻州的形式存在。
而且双方也经常会发生一些摩擦,所以这些瞭望台一直就保留了下来。
天灾之后,因为人口减少家园毁灭,山岭上的瞭望台之前基本上全部放弃就是个摆设了。
只因最近吐蕃大军调动频繁,赵养才临时将几个节点瞭望台重新启用。
这天,瞭望台上的战士正在站岗值守,突然看到远方的草原上出现了十几骑快马。
那些骑士以极快的速度往瞭望塔方向靠近。
防守的战士立刻禀报了小队长。
“快!你去准备好烽火!其他人准备战斗!”
战士们把那些骑士当成了吐蕃探马。
瞭望塔小队虽然只有八个人,但依靠瞭望塔的制高点,完全不惧对面的十几个人。
小队长这边刚吩咐完,上头的战士突然慌忙喊道:“队长!不好了!来了好多吐蕃人!”
“有多少?”
“漫山遍野!最少两千!”瞭望台上的战士惊慌的说道。
“什么!快!放烽火!快!”
小队长一边招呼人放烽火狼烟,一边手脚并用爬上瞭望塔。
果然,从瞭望塔顶上能看到对面的小山坡上出现了一大群吐蕃骑兵。
前头还有十几个也是吐蕃人的打扮。
队长慌了,一下来好几千,那还打个屁啊!
“烽火!烽火呢!快烧起来!马匹也给我准备好!火起来就撤!”小队长朝着下面焦急的呼喊。
下面的几个人也是手忙脚乱。
烽火好不容易升了起来,烟尘缓缓的上升,要到一定高度下一个岗哨才能看到。
小队长看着越来越近的吐蕃人,心中越发焦急。
“扇风!使劲扇风!”小队长叫道。
扇了一阵,烽烟总算起来了。
再看对面的吐蕃人,已经快到大乾地界了。
两个山坡之间有一条谷地。
这条谷地就是大乾与吐蕃的分界线。
现在那十几个人已经过了分界线,并且还在毫不减速的往这边来。
而后面的吐蕃大军也马上就过谷地了。
“队长!要不要现在撤退!”战士们有些慌张的问道。
“再等等,从山下上来得一会儿,咱们都有马跑得掉。”
“烽火再大一些,别让他们过来把烟灭了下一站还没看到那就坏了!”
这小队长还是有一定担当的,他们没有马上撤,也是为了让烽火再大一些高一些。
很快吐蕃人就全都过了山谷,他们开始往上来了。
“队长!你看,他们怎么放箭了?”
此时小队长和瞭望台上的战士都已经下来了。
站在山坡就能看到前面的情况。
后面那几千吐蕃人竟然对着前面的十几个人放箭了!
一阵箭雨,立刻就有好几人中箭坠马。
后面的吐蕃人放了一轮箭便开始大嚷大叫。
小队长竖着耳朵听了一阵,他也懂吐蕃语。
虽然离得还远,乱糟糟的也听不太清楚。
但大体明白是让前面那几个还在跑的人马上停下,停下就可以活命之类的话。
不过,那剩下的七八名骑士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依旧马不停蹄的朝这边奔逃,而且还不断的朝小队长他们招手呼喊。
“救救我!大乾上使救救我!”
小队长看到那剩下的骑士中有一人不断冲他招手,同时呼喊救命。
叫他大乾上使,说明他们还是吐蕃人。
小队长眉头紧皱。
这些吐蕃人不是来进攻大乾?
“他们多半是为了那个少年!”战士们也都看明白了。
吐蕃人的箭放的虽然频繁,但瞄准的都是少年身边的人。
他们的马凑的很紧了,后面的匈奴人便也没在开弓。
“队长?咱们咋办?”有战士问道。
小队长看看头顶的浓烟已经非常高了,再看看身后,远方的第二瞭望台也隐隐有烽烟升起。
他们的信号传递到了。
“撤!不管他们到底要干啥,先撤了再说!”小队长当机立断。
就这他们这八个人,救不了少年那五个人,也挡不住他们身后的两三千骑兵,撤了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此时吐蕃人已经到了半山腰了。
小队长也不在耽误,直接带着战士们翻身上马直接往二号哨塔退去。
他们刚退走没多久少年五人也过了瞭望台,紧接着身后的两三千吐蕃骑兵也来了。
这些吐蕃骑兵连烽火都没有去灭,直接追着少年而去。
小队长一路策马,很快就到了第二哨塔。
两只小队汇合之后,互通了消息又往后继续撤。
此时的烽火已经升的老高。
连石堡城里的高台能看到烽烟。
赵养急匆匆的过来禀报,说边关烽烟四起,怕是吐蕃人来了。
宋扬正在研究吐蕃地图,一听吐蕃人来了,顿时来了精神。
“于明!魏南!复兴军立刻出发!走!咱们去会会他们!”
“得令!”
宋扬带领五千复兴军骑兵一路快马加鞭赶往烽烟之地。
临近黄昏抵达了第五烽烟瞭望台。
此时陇右军先锋已经抵达,赵养在赤岭上布置了七道烽烟瞭望台,最后一道瞭望台那里是一个五百人的骑兵先锋营。
刚才骑兵先锋营快速反应,已经在第五烽烟台附近建立了简易的防线。
“王爷!将军!吐蕃人在追击一个少年,马上就到了。”先锋营百户禀报。
听了禀报,宋扬一愣:
“追一个少年?他们大动干戈二十万大军就为了这个少年?”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