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王宝玉带着礼品去拜会了曹彰,将來还要一同打仗,有必要先搞好关系,
曹彰跟曹丕、曹植两兄弟不同,三十左右,身材格外魁梧,浓眉大眼,英气逼人,一看就是武将,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着发黄的胡子,二尺多长,
王宝玉进门的时候,曹彰正在院子里耍一柄大刀,只见他掌心虚空,右手腕微微用力转动,刀柄竟然飞速的旋转起來,带动大刀成了雪光一片,曹彰一声低吼,将手中大刀向着棵一人粗的大树掷去,木屑迸出,再一看,树上已有了个碗口大的洞,而钻出的大刀依然保持旋转姿态,落在五米外的地上,可见武力值不低,
唉,看人家曹操的儿子,每一个都了不起,真是个成功的父亲,
好刀法,王宝玉叫了一声好,
曹彰回头见是王宝玉到來,连忙迎过來,随和的笑着拱手道:“久闻宝玉军师大名,幸会了,”
“曹将军英雄盖世,只可惜一直沒机会拜会,”王宝玉也客气道,
“哈哈,愿你我同舟共济,大破蛮夷,”曹彰爽朗的大笑,不见外的揽着王宝玉的肩膀,进屋喝酒去了,
陌生人见面,第一形象很重要,王宝玉喜欢曹彰直率的性格,曹彰为人厚道,也沒有提防王宝玉的心思,两个人直言快语,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酒过三巡,王宝玉道:“子文兄,这次北上就辛苦你了,”
“如此说话就见外了,能够为父分忧,本就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曹彰道,
瞧人家这境界,王宝玉不禁心生敬佩,又问道:“乌桓、鲜卑那边的情况你了解吗,”
“前番曾随父亲攻打过乌桓,其人生猛,但得宝玉军师相助,必能所向披靡,凯歌而归,”曹彰自信的说道,
“曹丞相跟你说过吧,我去了可能就不回來了,”王宝玉道,
“唉,虽令人惋惜,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曹彰表示理解,
随后,王宝玉不见外的问起了蓬莱寻找仙药的事情,曹彰表示非常遗憾,晚去了一步,仙药被人采走了,无功而返,听说十年后,还会有仙药长出,届时再去替父亲寻找补养身子,
孝心可嘉,但天命难违,曹操肯定是活不到那个时候了,王宝玉自然不会说这种废话,别说是曹彰难以接受,连他也不愿意面对这个话題,
曹彰又摊开宽大的手掌让王宝玉帮忙看相,手相上富贵自然不用说,每条线都十分清晰,足见此人心地纯良,是个可交的朋友,但王宝玉也看出了两点,第一,他沒有帝王之相,第二,可能会短寿,
这两点都不能说,王宝玉只说他可能肾功能不好,曹彰表示认同,当年北征乌桓之时,曾经卧雪而眠,就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但仗着身子壮,又不是要死的毛病,所以并未在意,以至于延误了治疗,导致现在夫妻之事也不能尽兴,
王宝玉取出两颗快活丹,就当成见面礼送给了曹彰,曹彰十分高兴,说府上的东西任凭拿取,王宝玉当然什么也沒拿,他根本就不缺,
后來,曹彰体会到快活丹的好处,更是将王宝玉视为兄弟一般,两个人很快就常來常往,打成了一片,
范金强心情敦厚,武艺高强,也跟曹彰的关系相处的不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比试武艺,相互促进,也成为了好友,
曹彰说到底也是曹操的亲儿子,也可能会成为继位的人选,王宝玉是个敏感的人物,他的行为很多时候就是代表曹操的意思,
如今王宝玉跟曹彰交好,范金强等大将也靠拢曹彰,按照以前,曹操最讨厌拉帮结派,但对此却并沒有任何反对的意思,反而还偶尔到曹彰府上溜一圈,一起吃个饭什么的,
众人免不了暗地里议论纷纷,曹操年纪已大,曹彰这两年战功不俗,认为他这是想要让曹彰继位,
曹丕闻听此事,心里十分的不痛快,二弟一介勇夫,哪里比得上自己劳心劳力替父分忧,他不甘落后,暗自找來贾诩商议对策,
贾诩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的心目中,曹彰英勇有余,智谋不足,根本就不是对手,曹丞相何等谨慎之人,恐怕越是对谁近乎,心里反而对他不寄予厚望,
曹丕说自己这个二弟他还算了解,但是架不住那个大忽悠王宝玉啊,此人巧舌如簧,还会妖法,父亲曹操甚至还有认他做义子的心思,要是王宝玉在曹彰那里出些什么主意,那与二弟便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啊,
贾诩好言安慰了曹丕,说王宝玉是丞相的小红人,而你呢却是亲亲的嫡长子,这层血缘关系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所以,还是那个字,忍,千万莫要起刺,一招不慎,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曹丕到底还是咽下了这口气,心中却咬牙发誓,终有一天,他大权在握,一定要让王宝玉死得难看,
春姑娘终于迈着轻盈的步伐來了,王宝玉北上的步伐也越來越近,心中的激动和期盼可想而知,
王宝玉跟张琪英一起住了也有半年多,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异性知己,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张琪英渐渐了解到王宝玉的女人很多,还有几位是名声响亮的奇女子,彻底死了嫁给王宝玉心思,当然,这也是王宝玉喜闻乐见的,他一再表示,等北上过后,就一纸休书,让她再嫁如意郎君,
张琪英不改初衷,还是铁了心要嫁当世大英雄,王宝玉暗自偷乐,最好还是降低点要求,就凭这幅尊容,有点悬,别熬成老姑娘嫁不出去,
曹操收降张鲁、战败孙权,老当益壮,功绩更胜从前,长史董昭再度联合数百位大臣,上表汉献帝刘协,盛赞曹操功德,说位封魏公犹不能彰显圣上之恩宠、曹操之盖世功勋,应该进爵魏王,
汉献帝刘协当然清楚自己的位置,顺水人情立刻下诏封曹操为魏王,曹操却坚决不答应,上书请辞,陈述自己平生最不喜欢有人称王,不能开这个先河,
曹彰跟曹丕、曹植两兄弟不同,三十左右,身材格外魁梧,浓眉大眼,英气逼人,一看就是武将,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着发黄的胡子,二尺多长,
王宝玉进门的时候,曹彰正在院子里耍一柄大刀,只见他掌心虚空,右手腕微微用力转动,刀柄竟然飞速的旋转起來,带动大刀成了雪光一片,曹彰一声低吼,将手中大刀向着棵一人粗的大树掷去,木屑迸出,再一看,树上已有了个碗口大的洞,而钻出的大刀依然保持旋转姿态,落在五米外的地上,可见武力值不低,
唉,看人家曹操的儿子,每一个都了不起,真是个成功的父亲,
好刀法,王宝玉叫了一声好,
曹彰回头见是王宝玉到來,连忙迎过來,随和的笑着拱手道:“久闻宝玉军师大名,幸会了,”
“曹将军英雄盖世,只可惜一直沒机会拜会,”王宝玉也客气道,
“哈哈,愿你我同舟共济,大破蛮夷,”曹彰爽朗的大笑,不见外的揽着王宝玉的肩膀,进屋喝酒去了,
陌生人见面,第一形象很重要,王宝玉喜欢曹彰直率的性格,曹彰为人厚道,也沒有提防王宝玉的心思,两个人直言快语,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酒过三巡,王宝玉道:“子文兄,这次北上就辛苦你了,”
“如此说话就见外了,能够为父分忧,本就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曹彰道,
瞧人家这境界,王宝玉不禁心生敬佩,又问道:“乌桓、鲜卑那边的情况你了解吗,”
“前番曾随父亲攻打过乌桓,其人生猛,但得宝玉军师相助,必能所向披靡,凯歌而归,”曹彰自信的说道,
“曹丞相跟你说过吧,我去了可能就不回來了,”王宝玉道,
“唉,虽令人惋惜,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曹彰表示理解,
随后,王宝玉不见外的问起了蓬莱寻找仙药的事情,曹彰表示非常遗憾,晚去了一步,仙药被人采走了,无功而返,听说十年后,还会有仙药长出,届时再去替父亲寻找补养身子,
孝心可嘉,但天命难违,曹操肯定是活不到那个时候了,王宝玉自然不会说这种废话,别说是曹彰难以接受,连他也不愿意面对这个话題,
曹彰又摊开宽大的手掌让王宝玉帮忙看相,手相上富贵自然不用说,每条线都十分清晰,足见此人心地纯良,是个可交的朋友,但王宝玉也看出了两点,第一,他沒有帝王之相,第二,可能会短寿,
这两点都不能说,王宝玉只说他可能肾功能不好,曹彰表示认同,当年北征乌桓之时,曾经卧雪而眠,就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但仗着身子壮,又不是要死的毛病,所以并未在意,以至于延误了治疗,导致现在夫妻之事也不能尽兴,
王宝玉取出两颗快活丹,就当成见面礼送给了曹彰,曹彰十分高兴,说府上的东西任凭拿取,王宝玉当然什么也沒拿,他根本就不缺,
后來,曹彰体会到快活丹的好处,更是将王宝玉视为兄弟一般,两个人很快就常來常往,打成了一片,
范金强心情敦厚,武艺高强,也跟曹彰的关系相处的不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比试武艺,相互促进,也成为了好友,
曹彰说到底也是曹操的亲儿子,也可能会成为继位的人选,王宝玉是个敏感的人物,他的行为很多时候就是代表曹操的意思,
如今王宝玉跟曹彰交好,范金强等大将也靠拢曹彰,按照以前,曹操最讨厌拉帮结派,但对此却并沒有任何反对的意思,反而还偶尔到曹彰府上溜一圈,一起吃个饭什么的,
众人免不了暗地里议论纷纷,曹操年纪已大,曹彰这两年战功不俗,认为他这是想要让曹彰继位,
曹丕闻听此事,心里十分的不痛快,二弟一介勇夫,哪里比得上自己劳心劳力替父分忧,他不甘落后,暗自找來贾诩商议对策,
贾诩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的心目中,曹彰英勇有余,智谋不足,根本就不是对手,曹丞相何等谨慎之人,恐怕越是对谁近乎,心里反而对他不寄予厚望,
曹丕说自己这个二弟他还算了解,但是架不住那个大忽悠王宝玉啊,此人巧舌如簧,还会妖法,父亲曹操甚至还有认他做义子的心思,要是王宝玉在曹彰那里出些什么主意,那与二弟便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啊,
贾诩好言安慰了曹丕,说王宝玉是丞相的小红人,而你呢却是亲亲的嫡长子,这层血缘关系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所以,还是那个字,忍,千万莫要起刺,一招不慎,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曹丕到底还是咽下了这口气,心中却咬牙发誓,终有一天,他大权在握,一定要让王宝玉死得难看,
春姑娘终于迈着轻盈的步伐來了,王宝玉北上的步伐也越來越近,心中的激动和期盼可想而知,
王宝玉跟张琪英一起住了也有半年多,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异性知己,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张琪英渐渐了解到王宝玉的女人很多,还有几位是名声响亮的奇女子,彻底死了嫁给王宝玉心思,当然,这也是王宝玉喜闻乐见的,他一再表示,等北上过后,就一纸休书,让她再嫁如意郎君,
张琪英不改初衷,还是铁了心要嫁当世大英雄,王宝玉暗自偷乐,最好还是降低点要求,就凭这幅尊容,有点悬,别熬成老姑娘嫁不出去,
曹操收降张鲁、战败孙权,老当益壮,功绩更胜从前,长史董昭再度联合数百位大臣,上表汉献帝刘协,盛赞曹操功德,说位封魏公犹不能彰显圣上之恩宠、曹操之盖世功勋,应该进爵魏王,
汉献帝刘协当然清楚自己的位置,顺水人情立刻下诏封曹操为魏王,曹操却坚决不答应,上书请辞,陈述自己平生最不喜欢有人称王,不能开这个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