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华在家排行老二,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弟弟,他临近初中毕业时,父亲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家里失去顶梁柱,对他家来说,似乎塌了半边天。

    “要不要继续读高中?”徐伟华为难起来,他的成绩在学校里是数一数二的,放弃了就从此与学习无缘,继续读下去,家里负担不起呀。

    班主任曾老师得知他家情况后,特地到他家家访,曾老师对李大娘说:“这孩子是读书的料,无论如何支持他读下去,我敢保证他将来一定有出息。”

    听了曾老师的话,李大娘咬着牙说:“儿子,听老师的,读下去,哪怕砸锅卖铁娘都支持你。”

    徐伟华不负众望,果然考上大学,一家人节衣缩食地支撑着他完成学业,毕业后分配到县广电局工作,他没有忘记家里,每月几乎把一半多的工资留给家里,姐姐出嫁后,他便担起了家里的负担,因妹妹、弟弟学习需要钱,他对妹妹弟弟说:“你们放心读书,不用担心钱,哥哥支持你们。”他说到做到,宁肯亏自己也不亏待妹妹弟弟们,这样一来,他每月的工资都花在家里了,他不敢成家立业。

    妹妹还算挣气,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弟弟却不喜欢读书,初中混毕业后就宅在家里,徐伟华给他找了几份工作,他怕吃苦都不愿干。

    徐伟华对李大娘说:“娘,弟弟整天宅在家里,这个样子怎么行呢?你得管管他。”

    李大娘溺爱小儿子,就说:“你别管,你弟弟还小,让他留在娘的身边,我照顾他。”

    徐伟华直到三十岁才结婚,妻子叫张玲玲,在公园管理处工作,她是城里人,独生子女。

    岳父母同意他上门,岳父思想比较开放,当时就与他约法三章,岳父对他说:“我不为难你,你上门也不叫入赘,不过第一个孩子要跟我家姓。”

    张玲玲家条件不错,岳父母是一家集体公司的退休员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家里有一套五层楼的立地房子。追她的人不少,可一听说孩子要姓张,都放弃了。

    徐伟华知道自己一穷二白,没房没积蓄,张玲玲长得虽说不上楚楚动人,至少也在中等以上,她能同意嫁给他,已是高攀了,他哪敢有异议?

    李大娘有异议,她说:“儿子哎,当上门女婿的日子不好过呀,你可要想清楚嘞。”

    “娘,您不必过虑,我们说好不当上门女婿的,只不过第一个孩子姓张而已,姓名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不管孩子姓什么,他都是我的亲生孩子。”

    李大娘明白儿子已经老大不小了,家里又没钱给他买房子,况且又不是当上门女婿,应该知足了,李大娘松口:“哎,你下定决心了,娘也没办法,但媳妇必须要生二胎。”

    经岳父母同意,两家达成口头协议。张玲玲第一胎生的是儿子,这把岳父母喜坏啦,取名为张拱门,意思是为张家光耀门庭,第二胎生的却是女儿,取名徐静静,李大娘不乐意了,说话间难免将心中的怨气流露出来。

    她当着媳妇的面说:“你是徐家的媳妇,却给徐家生了个丫头片子,叫我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我跟你商量一下,你跟你爸妈说说,将孙子改姓徐,孙女改姓张。”

    当初说好的,怎能反悔?张家自然不同意,这闹得两家失了和气,徐伟华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一家六口挤在一起生活顿觉拥挤起来,是应该考虑买房子的时候了。作为一个男人住在岳父的家里,始终感觉寄人篱下,低人一等,他早有心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搬出去住,现在有了借口,徐伟华决定买房子,他对妻子说:“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住在这里拥挤不堪,我考虑买一套房子。”

    “这样住着不好吗?我爸妈可以照看孩子,虽挤点,但大家在一起多开心,何况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房子呀。”张玲玲表示反对。

    这一点,徐伟华早已料到,他接着说:“孩子们长大了要上学,你爸妈这边的学校教育质量不好,我想买东小那边的学区房,将来孩子可以入东小上学。至于钱嘛,我算过了,付首付是足够了的,其余的就按揭吧,大家都是这样买房子的。”

    这个理由让张玲玲无法反对,孩子们的学习是头等大事,马虎不得,她考虑良久说:“好吧,要买就买面积大点的,省得以后换房。”

    于是他们在十五街坊买了一套房子,面积一百四十多平米。张玲玲对徐伟华说:“你的工资用于还房贷,我的工资用于孩子们的开支和日常生活开支。”

    每月的工资刚够还房贷,年终奖、各类补贴可以用于自己的日常开支,包括给老家的补贴,徐伟华同意说:“行。”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小日子虽然清苦些,但毕竟有了自己的房子,当个房奴值了。由于生活有了奔头,徐伟华的心情舒坦多了,工作干得也顺手,单位提拔他当了中层干部,照这个势头下去,上升的空间很大。

    可人算不如天算,岳母突然病倒了,患的是小中风。小企业退休的员工本来退休工资就不多,每月也就一千五百元左右,仅够温饱,岳母生病后,两老的退休金不够医疗费用,需要女儿负担,这样一来,家里的资金就捉襟见肘了,为了应付眼前的局面,徐伟华给老家的钱就少了,李大娘颇有微词,她对徐伟华说:“你夫妻两人发工资,岳父岳母又有退休工资,这么多钱你们用得了?你要知道当初我是怎样培养你的,你可不能忘本啊。”

    “娘,我要还房贷,岳母又生病了,你孙子孙女又要读书,我哪里有钱呀,给您的钱都是我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徐伟华解释道。

    “鬼才相信你,我看你这是有了媳妇忘了娘。”李大娘不听他的解释。

    “娘,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以前给家里的还少吗?”徐伟华生气地说。

    “你没吃过你一粒米。”李大娘大怒地说。

    想到此情景,徐伟华情绪激动,他对金铭说:“世上有这样的娘吗?我一心为了家里,自己成家立业都放弃了,她竟然说我没给她买过一粒米,当时气得后吐了血。”

    金铭一听,惊叫:“啊!”

    “我娘喜欢钱,我每次回家就给钱。为这事我媳妇也骂了我:‘你活该吐血,就你傻,你给她钱别人又看不见,你看大姐小妹们,每次回家都买东西,一袋米值多少钱?一百斤米大不了三百多元钱,够她吃二三个月的,你每次给钱,三百元钱你拿得出手吗?真是的,你娘说你没给她买过一粒米,今后你回家就买东西,不要给钱,五百元钱可以买一车子东西,让外人看了,又客气又体面。于是,我改为买东西,我娘又不高兴了,她说:‘家里不缺东西,你还是给钱吧。’我知道她攒钱想给我弟弟建房子,可我弟弟整天不干活,好吃懒做,我娘这样宠着他其实是在害他,我说:‘娘,弟弟是个大人了,你别宠着他,要让他学会自立。’我娘就不高兴了,她说:‘长兄如父,你帮帮你弟弟也是应该的。’金书记,你说气不气人,你也是城里人,城里除空气不要钱外,那样东西不要钱?我要是有能力,帮助弟弟是应该的,可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徐伟华的说词与李大娘的说法大相径庭,何止差十万八千里?双方各执一词,真的不好判断,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呀。金铭说:“你能不能将你姐姐与妹妹的电话号码给我?”

    徐伟华知道他的用意,金铭对他的说法没能完全相信,想听听姐姐和妹妹的如何说?这完全能理解。

    徐伟华从台历上扯下一张白纸,写上姐姐和妹妹的地址和电话号码,递给金铭说:“这是她们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金铭拿上纸条,说:“告辞,打扰你了。”

    徐伟华送他到单位门口,说:“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应该的。”金铭说。唉!都是贫穷惹出来的矛盾。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并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深秋里的感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真相原来如此,并村,一本书并收藏并村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