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自有暗卫在暗处守卫,但宁真逸拿着牡丹花佩,暗卫们根本不会拦着,只是会跟在他后面,确保来人是去大公子院里而已。

    殷华清早就在院中等着了。宁真逸今日吃了这么大的亏,不找过来才是见鬼。再说皇帝总不会无缘无故打压一个没见过面的举子,他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殷华清也要跟宁真逸商议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原本的计划是:宁真逸连中六元,顺利进入翰林院,然后一步一步取得皇帝信任。

    如今宁真逸被皇帝打压,显然皇帝已经开始忌惮他,他不但不能去翰林,反而应该争取外放,跑得越远越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晃,皇帝见他一次、紧张一次,就会成天琢磨着怎么对付他。相反,宁真逸跑得远远的,过上几年,就该被皇帝忘在脑后了。

    山高皇帝远,宁真逸在地方可以做出一番政绩,越是偏远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绩。在朝中有这么多同窗、故旧,还有镇国公府的人脉,宁真逸不会被忘记的。

    等皇帝老了——要不了几年皇帝就可以开始“老”了——没有那么多精力关注朝堂了,到时候再把人调回来,看情况安置。

    宁真逸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主动要求外放什么的,太显眼了,皇帝仍然有可能应激。宁真逸的想法是,想办法让自己“得罪”京中权贵,让那位权贵去活动,把自己弄去边境即可。

    他想去南边沿海地区。

    柳怀州在吴越一带、海宁州的地界从闽北到闽南。宁真逸现在是柳怀州人,祖籍则是海宁州,吏部不可能让宁真逸去这两州。思来想去,只有云贵、两广最合适。宁真逸选择了广州。

    当然,大昭这里,广州不叫广州,叫番禺。

    宁真逸提出了要求,殷华清自然要满足。说到底,宁真逸的六元被皇帝砍头,有一半的原因是镇国公府连累的。镇国公府不出这个力,以后怎么让人卖命?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宁真逸满意地走了。

    回到会馆,宁真逸给自己点上了一炉棂殒香,睡个好觉,明天心情能好一点。有飞白在,他也可以不用那么警惕的,只是他五感敏锐,平日里被迫睡眠浅罢了。

    离京之前,有得是落井下石的人来幸灾乐祸呢,不调整好心态,如何应付那些人啊?

    殷华清动作很快,或者说,镇国公府的人动作很快。两天后,有一高官当街向宁真逸表达了青睐,暗示宁真逸停妻再娶,却被宁真逸直白地拒绝了。

    看着那位高官拂袖离去的样子,围观群众都知道,宁探花要倒霉了。

    果然,又过了两日,宁真逸接到了自己的任命:番禺县令。

    此时的番禺可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广州那样是个大城市。这个时期,南边压根没有开荒出来,少数的汉人居住在为数不多的平原上,人数并不算多的山蛮居住在山上的森林里。

    番禺地处热带,一年四季有三季是夏日,夏天自然是热得要命,但冬天的风也同样惹不起,寒风会透过衣服和血肉扎你的骨头,只能靠多穿几件衣服来抵挡。但是比冬天的寒风更加惹不起的是春夏秋三季的各色虫蚁飞蛾,以及台风。

    没有去过南方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蜚蠊(蟑螂),不但体型能长到比成年男子的拇指还大,甚至还有翅膀,能飞到人脸上去!

    还有飞蛾,大的飞蛾能比人的脸盘子都大!

    更不要说还有什么蛇啦、蝎子啦、蜘蛛啦……

    至于台风,噢,古代没有台风这种称呼,古代叫大风。

    大风一来就是地狱模式,能直接把木头房子摧毁,甚至把人卷到天上去。大风多伴随着暴雨,河岸水位暴涨,倒灌农田、民居,就算没被大风卷走,若居住的地方地势低,也有可能被河水卷走。

    所以平原反而不好住人。住在平原上的汉人——不,这里的汉人不叫汉人,而是叫秦人,大汉朝被秦昭/帝蝴蝶掉了——多半是住在靠近山林的地带,或者干脆就是某个峡谷的出口处,方便大风以及洪涝灾害来临的时候往山上跑。

    根据殷华清给出的消息,番禺县城建在半山腰,整个县城高低落差足有五米。当然,丘林地带的小山包,跟那些名山一比,就是个土坡。

    宁真逸听完,带着王靖在京中“采购”了大量药材,并且成天待在藏书楼等地,作出一副查找资料、为外放做准备的姿态。

    实际上宁真逸早就准备好了药材。宁真逸获得空间灵田的时间足有六年半,除了闹旱灾那一年种了粮食,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小半地方种水果,一大半地方种药材。如今他空间里囤的常见药材,足够他供给一个小县城使用五年,说不定还有剩。

    至于资料……藏书楼里的资料哪里能有殷华清那里的资料详尽?殷华清手中不止有牡丹花集团多年采集的信息,还有跟系统兑换的地理志,详细标明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资源,完全不是大昭的藏书楼里那些语焉不详的记载能比的。

    宁真逸此去番禺,第一任务就是开荒。朝廷的手暂时还没有伸到南边,对位于丘陵地带的这些州府,连缴税都没太大要求。事实上,只要能稳住当地土著不闹事,就算成功。若是哪一年,闽、广、云、贵之地竟然还能交得上税,就可以判定当地的官员极为能干,是可以直接调入中枢、有本事治理好国家的能臣。

    古代山路难行、交通不便,这几个几乎没有开荒的州府,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跟原始森林没多大差别。百姓日子过得苦,自然天天不高兴。如果当地的官员刮地皮的时候再黑心一些,逼得百姓彻底过不下去,三天两头闹事非常正常。

    宁真逸打算到了番禺以后,先推广番薯、玉米、土豆。百姓吃得饱了,就有力气干活,到时把水泥以及各种机械弄出来,再进行开荒就舒服多了。反正要待好多年,他甚至可以把整个番禺县城重建一遍。

    把广州仔细开荒出来,也是个十分适合搞农业的好地,殷华清暂时没把广州拿到手中,宁真逸先去打基本盘,为以后做准备。如果皇帝足够顽强,宁真逸甚至可以多得罪几次权贵,来个升迁——被贬——再升迁——再被贬……把南边殷华清没搞定的地界全拿下呢。

    宁真逸准备得认真,吃瓜群众和一些不怀好意之人反而开始敬佩他。这个天资卓绝、才华横溢、容貌俊美的年轻人,被命(权)运(贵)反复玩弄折磨,却没有意志消沉、自怨自艾,反而打算努力奋斗,想要在逆境中走出一番天地。

    想想看吧,有几个人,在经历了少年丧父丧母,独自支撑家业、被纨绔算计强嫁、因容貌俊美反而丢失了做状元的机会、被权贵打压丢到流放之地,这么多打击之后,还能顽强地为未来谋划,而不是疯掉?

    于是宁真逸在不自觉中,又刷了一波声望。

    甚至连暗中观察他的皇帝都忍不住有些愧疚,怀疑是自己疑神疑鬼,人家小伙子根本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也没有跟镇国公府勾结,毕竟……他的妻子只是镇国公府庶出的女儿啊。

    宁真逸离京那一天,除了同窗、新结识的同年、岳父家的下人以外,还有很多百姓、甚至是曾经挤兑过宁真逸的人,通通到京城南郊的亭子外送行。

    宁真逸还在送行的人群中认出了几个宦官。

    宁真逸和同窗、友人们一一话别,轮到宦官的时候,那个特别眼熟的领头之人,低声跟宁真逸说:“宁探花不要埋怨皇上,实在是你年纪太小了,圣上怕你年轻气盛,所以想让你好好磨练一番。”说完,送上了宫里准备的程仪。

    宁真逸微笑:“请公公转告皇上: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微臣明白的,不敢有怨。”科科,这种场面话,谁信谁傻!能说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这种话,那多半心里还是生了怨,只是嘴上不敢说而已。

    只是这帮人高高在上惯了,到底能不能听出宁真逸这句话里隐含的情绪,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宦官之后,再来说话的就都是陌生人了。自然也有其他人准备了程仪,想要宁真逸收下。可宁真逸又不缺钱,何必收陌生人的东西?通通婉拒了。

    连同窗准备的东西,他都没怎么收呢。

    任命出来的第一时间,宁真逸就往家里去了信。飞白的速度很快,一来一回也就两天的功夫。宁家人知道宁真逸要去番禺赴任,早已开始收拾行李。宁真逸要回乡和家人汇合,再一起去番禺赴任。

    虽然锦丹城到番禺的距离和京城到番禺的距离一样远,但锦丹城去番禺的速度远比京城去番禺的速度快得多。

    锦丹城地处沿海,河流众多。从锦丹城出发,坐船走水路,沿着河流到达海岸边,再顺着海岸线一路南下,只需要花五六天就可到达番禺。

    京城想去番禺,却只能走陆路,沿途还要过江过河,走一段路换一次交通工具,只怕更换交通工具的功夫都要花上十来天,更不要说进入丘陵地带以后,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走完整段路程足足要花上三个月。这还是先后出现两个穿越者皇帝,改进了修路、造车、造船等工艺之后的速度。

    幸好宁真逸并不是直接从京城去番禺。他高中探花郎,也是有资格衣锦还乡,祭祖庆贺一番的。

    显然户部也很清楚这些情况,所以下发调令的时候,给宁真逸的上任时间只有两个月。这是给了宁真逸充分的准备时间,包括了查资料、采购物资等,然后可以回乡祭祖,再顺着海岸线南下。

    京城和锦丹城多是平原,官道又畅通,快马加鞭十几天能到,走慢一些也就二十多天。到达锦丹城后,再坐几天的船,正常行路,不用一个月就到番禺了。

    如果不这么走的话,以京城到番禺之间的路况,宁真逸只有长出翅膀才能按时到任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穿成了乡下小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7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穿成了乡下小子,一本书并收藏我穿成了乡下小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