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水很少关心朝堂上面的事情,因为这些年,他纵然隐居,也依然置身于江湖。
在这个时代,江湖中人很少会有人理会朝堂上的事情。
确切点说,江湖中人根本无力干涉朝堂上的事情。
如果是战乱年代,那江湖的确能够影响到朝堂,甚至可能影响到皇位的更迭。
譬如说宋朝的太祖赵匡胤,靠着一条枪棒行走天下,乃是当年的天下第一高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元末的时期的武林第一大派,明教的第三十六任教主。
不过一旦等到天下再次归于太平,江湖势力就会受到朝堂上的打压。
哪怕朱元璋是明教的教主,可是等他真正当上皇帝之后,就将屠刀挥到了明教上面,将明教弟子要么收编成为士卒,要么直接绞杀干净,只一小一部分弟子残喘,不得不改名换姓,形成了一个新的江湖门派,也就是现在的“日月神教”。
不过这种打压只持续到了百余年前,因为等到朱元璋的后裔坐稳了皇帝之后,这种打压渐渐地结束了,因为当天下天平之后,这种打压就已经毫无必要了。
对于一个坐稳皇位的皇帝来说,江湖教派根本算不上什么敌人,甚至都无妨让其有丝毫正式,只能算是较大一点的蝼蚁罢了。
事实上,若非宁王想要叛乱,想要起兵造反,他恐怕也看不上日月神教想让刘若水助他一臂之力。
对于宁王的要求,刘若水自然不会同意,甚至对此嗤之以鼻。
如果宁王朱宸濠是刘邦,项羽一类的人物,刘若水还能赌一把,可实际上,他的造反水平连张角都比不上,只是稍微掀起了一点波澜,就被迅速扑灭了。
面度这样一场必败无疑的叛乱,刘若水实在没有参合的必要。
不过,玉蟾也是他一定要拿到手的。
玉蟾是刘若水修炼“五锻天功”的关键,“五锻天功”又是他武道之路的关键。
因此,他绝不可能放弃。
幸好,他若是想要拿到玉蟾,并不一定需要服从于宁王。
对于一个江湖人来说,想要拿到一件东西拿到手,却有太多的手段了。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这句话,从来不会过时。
正规手段拿不到,他自然要用一点偏门的手段。
刘若水身为明教教主,自然能动用明教的势力为自己铺路。
明教弟子身为江湖第一大派,门下弟子遍布天下,眼线自然也遍布天下,因此刘若水只是一声令下,就帮他搜罗到了宁王府路线图。
不过想要潜入宁王府,那并非异事,宁王朱宸濠好歹是一位王爷,身边的亲兵无数,尤其尤其是最近一年,他府邸的守备变得格外森严,莫说是活人,连苍蝇都难以钻进去。
事实上,为了讨刘若水的欢心,上官云就曾亲自去王府盗窃,只是他还没有闯入到了王府的宝库,就被王府的高手发现,不得不狼狈逃跑。
上官云的武功虽然远不如刘若水,但至少也能和丁勉并驾齐驱。在整个日月神教之中,他的武功也只在刘若水之下。
否则,刘若水也不至于要亲自出马。
刘若水的运气还算,不错,按照分舵哪里传来的消息,三日之后,宁王要召开夜宴,光募八方英才,而以刘若水的身份,自然不难混到一张请帖。
刘若水在门口报上一个“赵岩”的假名,立时有自称是管家高帛的中年男人,亲自为他们引路入府。
通过一条两旁都是园林小筑的石板道,一座巍峨的府第赫然矗立前方。只看这宅第,便知宁王府的阔绰。路旁两边广阔的园林灯火处处,采的是左右对称的格局,使人感到脚下这条长达二十多丈的石板路正是府第的中轴线,而眼前华宅有若在这园林世界的正中处。
园内又有两亭,都架设在长方形的水池上,重檐构顶,上覆红瓦,亭顶处再扣一个造型华丽的宝顶,下面是白石台基,栏杆雕纹精美。先不论奇花异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只是这两座亭,便见造者的品味和匠心。
那座主宅在园林的衬托下,更是气象万千,比之皇宫也不遑多让。乃坐北朝南的格局,面阔九开间,进深四间,呈长方形,上有重檐飞脊,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门。宅前还有小泉横贯东西,上架两座白玉石栏杆的石桥,宏伟壮观得使人难以置信。
不过对于刘若水来说,这些精致在高雅,也不放在他心上,他只关心如何借助这里的地形,偷偷潜入宁王府的宝库。
因此,刘若水直接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落座了。
落座之后,刘若水也没管桌子上面摆放了什么美食,也没管宁王说了些什么,只是一心忆王府的路径,判断自己若是想要逃跑,该从哪一条路逃走。
只是刘若水想来想去,发现自己虽然能够轻松地潜入王府宝库,偷走玉蟾,但却必然会因此惊动王府的侍卫。
也就是说,他想要盗走玉蟾,就必须从宁王府打出去。
想要这里,刘若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正在这时,他听到耳边有人说道,“不知道小友为何事烦恼,不如和老夫谈一谈?”。
刘若水抬头看时,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个朴素的老人。
这朴素老者看起来和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但落到了刘若水的感觉当中,那就是温和,仿佛以他为中心,都在放散出一股暖洋洋的力量,令人如沐春风。
“练神返虚”!
感受到这一股暖洋洋的力量,刘若水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他明白,他之所以感到温暖,是因为这位朴素老人的身上有一种“场”,一种“精神领域”,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因此而散发出一种精神的力量。
这种境界,正是所有的武者梦寐以求的,因为只有达到“练神返虚”的强者,才有可能初步形成这一种“场”。
刘若水当年曾利用禁术,强行踏入过“练神返虚”的境界,因此他隐约能够感知到这个“场”,而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老者身上的“场”太过宏达了,简直就像浩瀚无边的大海一样。
这种境界,恐怕都足以堪比“炼虚合道”了。
刘若水的神态不由得庄重起来,毕恭毕敬的说道,“只是一点小事罢了,根本不值一提,不知夫子有何赐教?”
虽然刘若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庞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但他意外的发现,这位老者虽然练过一点武艺,但却算不得精通,似乎并不是江湖人士。
正相反的是,这位老者身上有一股卷气,显然是一位儒者。
因此,刘若水不敢称其为“前辈”,只能称其为夫子。
(这一章算是补昨天的,后面还有两章。)
在这个时代,江湖中人很少会有人理会朝堂上的事情。
确切点说,江湖中人根本无力干涉朝堂上的事情。
如果是战乱年代,那江湖的确能够影响到朝堂,甚至可能影响到皇位的更迭。
譬如说宋朝的太祖赵匡胤,靠着一条枪棒行走天下,乃是当年的天下第一高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元末的时期的武林第一大派,明教的第三十六任教主。
不过一旦等到天下再次归于太平,江湖势力就会受到朝堂上的打压。
哪怕朱元璋是明教的教主,可是等他真正当上皇帝之后,就将屠刀挥到了明教上面,将明教弟子要么收编成为士卒,要么直接绞杀干净,只一小一部分弟子残喘,不得不改名换姓,形成了一个新的江湖门派,也就是现在的“日月神教”。
不过这种打压只持续到了百余年前,因为等到朱元璋的后裔坐稳了皇帝之后,这种打压渐渐地结束了,因为当天下天平之后,这种打压就已经毫无必要了。
对于一个坐稳皇位的皇帝来说,江湖教派根本算不上什么敌人,甚至都无妨让其有丝毫正式,只能算是较大一点的蝼蚁罢了。
事实上,若非宁王想要叛乱,想要起兵造反,他恐怕也看不上日月神教想让刘若水助他一臂之力。
对于宁王的要求,刘若水自然不会同意,甚至对此嗤之以鼻。
如果宁王朱宸濠是刘邦,项羽一类的人物,刘若水还能赌一把,可实际上,他的造反水平连张角都比不上,只是稍微掀起了一点波澜,就被迅速扑灭了。
面度这样一场必败无疑的叛乱,刘若水实在没有参合的必要。
不过,玉蟾也是他一定要拿到手的。
玉蟾是刘若水修炼“五锻天功”的关键,“五锻天功”又是他武道之路的关键。
因此,他绝不可能放弃。
幸好,他若是想要拿到玉蟾,并不一定需要服从于宁王。
对于一个江湖人来说,想要拿到一件东西拿到手,却有太多的手段了。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这句话,从来不会过时。
正规手段拿不到,他自然要用一点偏门的手段。
刘若水身为明教教主,自然能动用明教的势力为自己铺路。
明教弟子身为江湖第一大派,门下弟子遍布天下,眼线自然也遍布天下,因此刘若水只是一声令下,就帮他搜罗到了宁王府路线图。
不过想要潜入宁王府,那并非异事,宁王朱宸濠好歹是一位王爷,身边的亲兵无数,尤其尤其是最近一年,他府邸的守备变得格外森严,莫说是活人,连苍蝇都难以钻进去。
事实上,为了讨刘若水的欢心,上官云就曾亲自去王府盗窃,只是他还没有闯入到了王府的宝库,就被王府的高手发现,不得不狼狈逃跑。
上官云的武功虽然远不如刘若水,但至少也能和丁勉并驾齐驱。在整个日月神教之中,他的武功也只在刘若水之下。
否则,刘若水也不至于要亲自出马。
刘若水的运气还算,不错,按照分舵哪里传来的消息,三日之后,宁王要召开夜宴,光募八方英才,而以刘若水的身份,自然不难混到一张请帖。
刘若水在门口报上一个“赵岩”的假名,立时有自称是管家高帛的中年男人,亲自为他们引路入府。
通过一条两旁都是园林小筑的石板道,一座巍峨的府第赫然矗立前方。只看这宅第,便知宁王府的阔绰。路旁两边广阔的园林灯火处处,采的是左右对称的格局,使人感到脚下这条长达二十多丈的石板路正是府第的中轴线,而眼前华宅有若在这园林世界的正中处。
园内又有两亭,都架设在长方形的水池上,重檐构顶,上覆红瓦,亭顶处再扣一个造型华丽的宝顶,下面是白石台基,栏杆雕纹精美。先不论奇花异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只是这两座亭,便见造者的品味和匠心。
那座主宅在园林的衬托下,更是气象万千,比之皇宫也不遑多让。乃坐北朝南的格局,面阔九开间,进深四间,呈长方形,上有重檐飞脊,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门。宅前还有小泉横贯东西,上架两座白玉石栏杆的石桥,宏伟壮观得使人难以置信。
不过对于刘若水来说,这些精致在高雅,也不放在他心上,他只关心如何借助这里的地形,偷偷潜入宁王府的宝库。
因此,刘若水直接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落座了。
落座之后,刘若水也没管桌子上面摆放了什么美食,也没管宁王说了些什么,只是一心忆王府的路径,判断自己若是想要逃跑,该从哪一条路逃走。
只是刘若水想来想去,发现自己虽然能够轻松地潜入王府宝库,偷走玉蟾,但却必然会因此惊动王府的侍卫。
也就是说,他想要盗走玉蟾,就必须从宁王府打出去。
想要这里,刘若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正在这时,他听到耳边有人说道,“不知道小友为何事烦恼,不如和老夫谈一谈?”。
刘若水抬头看时,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个朴素的老人。
这朴素老者看起来和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但落到了刘若水的感觉当中,那就是温和,仿佛以他为中心,都在放散出一股暖洋洋的力量,令人如沐春风。
“练神返虚”!
感受到这一股暖洋洋的力量,刘若水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他明白,他之所以感到温暖,是因为这位朴素老人的身上有一种“场”,一种“精神领域”,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因此而散发出一种精神的力量。
这种境界,正是所有的武者梦寐以求的,因为只有达到“练神返虚”的强者,才有可能初步形成这一种“场”。
刘若水当年曾利用禁术,强行踏入过“练神返虚”的境界,因此他隐约能够感知到这个“场”,而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老者身上的“场”太过宏达了,简直就像浩瀚无边的大海一样。
这种境界,恐怕都足以堪比“炼虚合道”了。
刘若水的神态不由得庄重起来,毕恭毕敬的说道,“只是一点小事罢了,根本不值一提,不知夫子有何赐教?”
虽然刘若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庞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但他意外的发现,这位老者虽然练过一点武艺,但却算不得精通,似乎并不是江湖人士。
正相反的是,这位老者身上有一股卷气,显然是一位儒者。
因此,刘若水不敢称其为“前辈”,只能称其为夫子。
(这一章算是补昨天的,后面还有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