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若水的话之后,老者笑了笑,说道,“小子欺我,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就知道你现在有一个解不开的难题。为何不于老夫说一说,让老夫为你参考一番?”
刘若水说道,“夫子,实不相瞒,我想从宁王府的府库之中偷走一只玉蟾,却不知”
说道一半的时候,刘若水不由得骇然,眼睛不由得盯向一旁的窗户,寻找逃脱的路线。
刘若水不是傻子,他自然不会将这个秘密告知一位刚刚见面的老者,只是不知不觉中,他似乎收到了某种“引导”,讲真话吐漏出来。
“哈哈,看小友你的打扮,并不像鸡鸣狗盗之徒,为何要做一个梁上君子啊?”听到刘若水的话之后,老者并没有恼怒,反而笑眯眯的说道。
“没办法,宁王的胃口太大了,除非我帮他起兵造反,否则他不会将玉蟾交给我。”
在这位老者面前,刘若水就像没有丝毫秘密一样,倒豆子一半将自己的话说了出来。
更令刘若水骇然的是,之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并非是因为老者已经出手对付他,而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刘若水产生悄无声息的引导。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若水并没有搞到什么恶意,否则以他的武道修为,就不会如此不堪。
听到宁王造反的消息之后,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宁王已经决议造反了吗?哎,苍生有难了!”
刘若水小心翼翼的说道,“宁王这个人虽然擅长阴谋诡计,但本身并无甚本事,有老先生在,他哪里能掀起什么风浪?”
老者不由得哑然,然后说道,“你倒是能言善道,你可知道老夫是谁?”
刘若水心中一动,连忙说道,“晚辈却是不知,还请夫子赐教。”
老者笑了笑,说道,“老夫王守仁。”
听到这个名字,刘若水不由得愣住了,连忙毕恭毕敬的称呼道,“晚辈刘若水见过阳明先生,”
刘若水自然知道王守仁是哪一位,事实上,凡是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王守仁先生。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伪儒,但不可能否认的是,在儒家的弟子中,也有一些了不起的人物,而阳明先生无疑是最顶端的那一个。
“阳明”乃是对大儒王守仁的“号”“阳明先生”乃是对他的尊称,。
他非但精通学问,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十分罕见的全能大儒,“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十四个字说的就是他,此人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可见其地位之超然。
在后世,王守仁先生又被称之为“阳明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能被冠以为“子”的人。
刘若水也明白过来,王守仁先生之所以有那样恐怖的精神力量,不是他修炼过武道,而是因为他已经把读到了骨子里,他虽然不通武道,但是精神境界却足以和达摩,张三丰齐肩并论。
对于这样的人,刘若水不得不表示恭敬。
看到刘若水诚惶诚恐的样子,王阳明笑道,“若水,不必如此惶恐,我只不过是一个一事无成的糟老头子罢了。”
听到这话,刘若水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说道,“如果王阳明先生这样的人都是一事无成,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几个能人了。”
王阳明微微一愣,然后说道,“小友真是过誉了。”
刘若水并没有辩解,因为此时的阳明先生的确没有做出太大的业绩,也没有彻底提出“心学”体系,若非他能够“未卜先知”,也不可能知道阳明先生是何等伟大的人物。
念及于此,刘若水忽然想到了什么,他的心中骤然出现了一道亮光,整个人不由得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他知道,自己若是能够达成这一个愿望,那区区一只玉蟾也算不得什么了。
玉蟾能让他完善“五锻天功”,继而帮他彻底铺平那一道通往先天境界的大门。
而他若是能够完成自己心中所想,却有可能让他摸到“炼虚合道”的门槛。
只是他心中虽然升起了那样一个念头,但他知道,若是想到达成这个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他是一个江湖人,而阳明先生却是堪比上古贤人的大儒。有句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幸好,现在有了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他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那他也许永远也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刘若水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轻声对阳明先生说道,“阳明先生,宁王谋反在即,不知阳明先生可有谋划?”
阳明先生的脸上的笑容终于彻底淡去了,他用一种略带哀伤的语气说道,“手中无兵,为之奈何。”
听到阳明先生的声音,刘若水心中竟然也有了一丝哀恸,似乎看到一副兵荒马乱,尸横遍野的景象。
事实上,纵然手中无兵,以阳明先生的本事,也能够轻易剿灭宁王的叛军,毕竟双方不是同一个等级的敌人。
只是阳明先生他现在手中无兵,就必须先招募兵马,等到兵强马壮的时候才能动手剿灭宁王。
而宁王若是晚死一天,那天下就会多混乱一天。
阳明先生与其说是在伤心,到不若说是在悲悯。
刘若水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说道,“阳明先生,我手中有兵。”
“兵从何处来?”王阳明的脸色重归平静,认真的问道。
刘若水答道,“我是日月神教的教主。如果阳明先生需要,我麾下的门徒都可以充作士卒,我教中的财产都可以充作军费。”
刘若水又接着说道,“只要先生答应我一件事,收我为徒。”
刘若水顿了一顿,然后说道,“若是先生觉得不合适,先生也无需将我收入门墙,只要让我在先生门下旁听也可。”
刘若水说的无比认真,没有一丝犹豫,也没有意思不舍。
和“道”相比,没有什么财富是刘若水无法舍弃的,也没有什么权利是刘若水无法抛下的。
刘若水说道,“夫子,实不相瞒,我想从宁王府的府库之中偷走一只玉蟾,却不知”
说道一半的时候,刘若水不由得骇然,眼睛不由得盯向一旁的窗户,寻找逃脱的路线。
刘若水不是傻子,他自然不会将这个秘密告知一位刚刚见面的老者,只是不知不觉中,他似乎收到了某种“引导”,讲真话吐漏出来。
“哈哈,看小友你的打扮,并不像鸡鸣狗盗之徒,为何要做一个梁上君子啊?”听到刘若水的话之后,老者并没有恼怒,反而笑眯眯的说道。
“没办法,宁王的胃口太大了,除非我帮他起兵造反,否则他不会将玉蟾交给我。”
在这位老者面前,刘若水就像没有丝毫秘密一样,倒豆子一半将自己的话说了出来。
更令刘若水骇然的是,之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并非是因为老者已经出手对付他,而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刘若水产生悄无声息的引导。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若水并没有搞到什么恶意,否则以他的武道修为,就不会如此不堪。
听到宁王造反的消息之后,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宁王已经决议造反了吗?哎,苍生有难了!”
刘若水小心翼翼的说道,“宁王这个人虽然擅长阴谋诡计,但本身并无甚本事,有老先生在,他哪里能掀起什么风浪?”
老者不由得哑然,然后说道,“你倒是能言善道,你可知道老夫是谁?”
刘若水心中一动,连忙说道,“晚辈却是不知,还请夫子赐教。”
老者笑了笑,说道,“老夫王守仁。”
听到这个名字,刘若水不由得愣住了,连忙毕恭毕敬的称呼道,“晚辈刘若水见过阳明先生,”
刘若水自然知道王守仁是哪一位,事实上,凡是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王守仁先生。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伪儒,但不可能否认的是,在儒家的弟子中,也有一些了不起的人物,而阳明先生无疑是最顶端的那一个。
“阳明”乃是对大儒王守仁的“号”“阳明先生”乃是对他的尊称,。
他非但精通学问,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十分罕见的全能大儒,“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十四个字说的就是他,此人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可见其地位之超然。
在后世,王守仁先生又被称之为“阳明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能被冠以为“子”的人。
刘若水也明白过来,王守仁先生之所以有那样恐怖的精神力量,不是他修炼过武道,而是因为他已经把读到了骨子里,他虽然不通武道,但是精神境界却足以和达摩,张三丰齐肩并论。
对于这样的人,刘若水不得不表示恭敬。
看到刘若水诚惶诚恐的样子,王阳明笑道,“若水,不必如此惶恐,我只不过是一个一事无成的糟老头子罢了。”
听到这话,刘若水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说道,“如果王阳明先生这样的人都是一事无成,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几个能人了。”
王阳明微微一愣,然后说道,“小友真是过誉了。”
刘若水并没有辩解,因为此时的阳明先生的确没有做出太大的业绩,也没有彻底提出“心学”体系,若非他能够“未卜先知”,也不可能知道阳明先生是何等伟大的人物。
念及于此,刘若水忽然想到了什么,他的心中骤然出现了一道亮光,整个人不由得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他知道,自己若是能够达成这一个愿望,那区区一只玉蟾也算不得什么了。
玉蟾能让他完善“五锻天功”,继而帮他彻底铺平那一道通往先天境界的大门。
而他若是能够完成自己心中所想,却有可能让他摸到“炼虚合道”的门槛。
只是他心中虽然升起了那样一个念头,但他知道,若是想到达成这个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他是一个江湖人,而阳明先生却是堪比上古贤人的大儒。有句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幸好,现在有了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他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那他也许永远也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刘若水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轻声对阳明先生说道,“阳明先生,宁王谋反在即,不知阳明先生可有谋划?”
阳明先生的脸上的笑容终于彻底淡去了,他用一种略带哀伤的语气说道,“手中无兵,为之奈何。”
听到阳明先生的声音,刘若水心中竟然也有了一丝哀恸,似乎看到一副兵荒马乱,尸横遍野的景象。
事实上,纵然手中无兵,以阳明先生的本事,也能够轻易剿灭宁王的叛军,毕竟双方不是同一个等级的敌人。
只是阳明先生他现在手中无兵,就必须先招募兵马,等到兵强马壮的时候才能动手剿灭宁王。
而宁王若是晚死一天,那天下就会多混乱一天。
阳明先生与其说是在伤心,到不若说是在悲悯。
刘若水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说道,“阳明先生,我手中有兵。”
“兵从何处来?”王阳明的脸色重归平静,认真的问道。
刘若水答道,“我是日月神教的教主。如果阳明先生需要,我麾下的门徒都可以充作士卒,我教中的财产都可以充作军费。”
刘若水又接着说道,“只要先生答应我一件事,收我为徒。”
刘若水顿了一顿,然后说道,“若是先生觉得不合适,先生也无需将我收入门墙,只要让我在先生门下旁听也可。”
刘若水说的无比认真,没有一丝犹豫,也没有意思不舍。
和“道”相比,没有什么财富是刘若水无法舍弃的,也没有什么权利是刘若水无法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