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一殿宗亲,经过长达三个时辰之久的激烈辩论,终于达成共识。决定对此事听之任之,朝廷既不褒奖,也不惩罚阻扰,任凭道教继续推行几项善举。同时下旨劝诫各地郡守、督抚调低租赋,让普通百姓以为道教此举是出自官府授意,以便将声名美誉收归朝廷。此举实为釜底抽薪,亡羊补牢的无奈之策。轩辕翊国权衡再三,迫于面临的严峻形势,虽是点头表示赞同,其实心里并不情愿。他为人偏狭狠毒,是日散朝后,心中对小云已是猜忌极深。
秋收之后,道教宫观基本恢复了往日宁静,唯独“真武观”依旧十分热闹。但此番受累的不再是荣城、荣浩二人,换成了“接引堂”堂主清虚。他每天至少也要接待数十名,怀有不同目的的来访者,自然是分外忙碌。来访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江湖人,一类是商人。
江湖人的来访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背负血海深仇,却又无力洗雪,前来太和山,无非是希望道教能为他们主持公道;有的是一些小门派的掌门人,面临被其他门派吞并的危险,前来“真武观”寻求庇护;另有几十人则是代表部分中等门派,前来道教洽谈结盟事宜。几十个中等门派的掌门人,私下以为道教声威日隆,日后难免称霸江湖。为自身所属门派不致被吞并,也是为了能在未来的江湖格局中分得一杯羹,便纷纷派出代表,准备和道教结成攻守同盟。
相比江湖人,商人们就显得单纯了许多,他们前来太和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作为商人,如想获取更大利益,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超前的感知力,缺一不可。此时道教弟子的总人数,已比数月前翻了两番。商人们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如能把握住,将会获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于是上门推销商品的商人,就似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令清虚应接不暇。他们推销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大至土石砖瓦、木材油漆等建筑材料;(人多了,自然要扩建房舍。)小至衣服被褥等日常用品,甚至连女弟子所用的花粉胭脂等女性用品,竟也一一齐备。另有几个商人,更具远见。察觉道教出产的女工绣品,各类丹药,和刀剑兵刃等物品,极具市场升值潜力,便想取得这些物品的经销代理权。
商人为获取最大利益,往往不择手段,不免罔顾道德。如果道教和商人合作,大违出家人的慈悲为怀和清静无为,难免损及声名。不必经由小云同意,清虚就将商人的请求一一婉言回绝。对于江湖人的请求,他不敢自专,按来访目的不同,将江湖人分成数组。每组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然后提请小云亲自予以接见。
小云的悠闲生活,至此告一段落,每天至少也要抽出二、三个时辰,专门接待来访者。道教不是官府衙门,无权干涉他人私仇。再者,小云一向反对“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及“有仇必报”,认为此举除了会使双方的冤仇越结越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将仇恨延续到了他们所属的门派和弟子后代的头上。
所以对于希望道教为他们报仇的请求,小云全部回绝,但同时提出两条建议,供此类人选择。一是,道教可以派出荣鑫作为中间人,促使双方弥合分歧,化解冤仇;二是,如果他们能够放弃私仇,道教可以予以收容,或提供保护,绝不会让他们死于仇家之手。对于这两条建议,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另有十几人决定放弃仇恨,随即投入了道门。但也有少数几人,仍执意报仇,小云无可奈何,只得任其自便。
对于小门派希望道教提供庇护,和中等门派寻求和道教结为同盟的请求,小云毫不犹豫,一概应允,但也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准备和道教合作的所有门派,必须放弃原先的行事手段,转以道教思想和处世方法,作为日后行事的准则。如果自认为难以做到,一切免谈。经过一番考虑,所有门派同意接受此项先决条件。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和天下第一大教结为盟友,好处多多,行为暂时受点约束,又算得了什么?他们怎能想到,这是小云为了纯朴世风,净化人心,同时也是为了重新规划江湖格局,所采取的潜移默化的非常手段!他们坠入彀中,犹自不觉!
此后数日,小云委派荣城作为道教的全权代表,和一众大小门派缔结盟约,签署藩属庇护协议。待拟定的所有细则都无异议后,三方代表在“无为堂”一楼大厅,歃血为盟,宣告各项条约正式生效。
当时,荣城、荣浩二人,对小云此举颇有微辞。认为几十个门派良莠不齐,不经任何筛选,就和它们成为盟友,不免太过草率。假如它们为非作歹,势必损及道教威名。对于二人的担忧,小云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不置可否,一笑了之!此后数年,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二人的想象,不得不佩服小云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远见卓识。
自缔结盟约,签署藩属协议后,伴随交往日久,相互了解加深,十几个小门派渐渐改变了以往逞强斗狠的行事作风。几年后自愿加入道门,所有成员成为道教的俗家弟子,所属门派也成了“真武观”下辖的十几处分舵。十几个中等门派经过数年的韬光养晦,收敛行为,渐渐体悟了“柔能克刚”的道家至理。行事更趋低调,甘愿听从“真武观”下达的一切指令,实际上已成为道教忠贞不二的护法门派。双方之间的关系,已比盟友更近了一步。小云此举,使道教的势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已经根植于江湖的每一个角落。兵不刃血,霸业已成,手段柔和高妙。
随时间推移,上至朝堂,下至城镇乡村,远至江湖,道教掌教云归鹤的大名,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威名之盛,几可与日月争辉。小云一向反对建功立业,并且鄙视一切虚名浮利,但他在不经意间所成就的辉煌功业,却是道教历代掌教无法相比的。在世俗人心目中,他和道教初祖老子的地位,已经不相上下。正所谓:少年名高冠江湖,身在草莽动天听!
上卷《簪花》至此结束,请继续阅读中卷《纵横》,谢谢!
秋收之后,道教宫观基本恢复了往日宁静,唯独“真武观”依旧十分热闹。但此番受累的不再是荣城、荣浩二人,换成了“接引堂”堂主清虚。他每天至少也要接待数十名,怀有不同目的的来访者,自然是分外忙碌。来访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江湖人,一类是商人。
江湖人的来访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背负血海深仇,却又无力洗雪,前来太和山,无非是希望道教能为他们主持公道;有的是一些小门派的掌门人,面临被其他门派吞并的危险,前来“真武观”寻求庇护;另有几十人则是代表部分中等门派,前来道教洽谈结盟事宜。几十个中等门派的掌门人,私下以为道教声威日隆,日后难免称霸江湖。为自身所属门派不致被吞并,也是为了能在未来的江湖格局中分得一杯羹,便纷纷派出代表,准备和道教结成攻守同盟。
相比江湖人,商人们就显得单纯了许多,他们前来太和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作为商人,如想获取更大利益,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超前的感知力,缺一不可。此时道教弟子的总人数,已比数月前翻了两番。商人们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如能把握住,将会获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于是上门推销商品的商人,就似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令清虚应接不暇。他们推销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大至土石砖瓦、木材油漆等建筑材料;(人多了,自然要扩建房舍。)小至衣服被褥等日常用品,甚至连女弟子所用的花粉胭脂等女性用品,竟也一一齐备。另有几个商人,更具远见。察觉道教出产的女工绣品,各类丹药,和刀剑兵刃等物品,极具市场升值潜力,便想取得这些物品的经销代理权。
商人为获取最大利益,往往不择手段,不免罔顾道德。如果道教和商人合作,大违出家人的慈悲为怀和清静无为,难免损及声名。不必经由小云同意,清虚就将商人的请求一一婉言回绝。对于江湖人的请求,他不敢自专,按来访目的不同,将江湖人分成数组。每组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然后提请小云亲自予以接见。
小云的悠闲生活,至此告一段落,每天至少也要抽出二、三个时辰,专门接待来访者。道教不是官府衙门,无权干涉他人私仇。再者,小云一向反对“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及“有仇必报”,认为此举除了会使双方的冤仇越结越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将仇恨延续到了他们所属的门派和弟子后代的头上。
所以对于希望道教为他们报仇的请求,小云全部回绝,但同时提出两条建议,供此类人选择。一是,道教可以派出荣鑫作为中间人,促使双方弥合分歧,化解冤仇;二是,如果他们能够放弃私仇,道教可以予以收容,或提供保护,绝不会让他们死于仇家之手。对于这两条建议,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另有十几人决定放弃仇恨,随即投入了道门。但也有少数几人,仍执意报仇,小云无可奈何,只得任其自便。
对于小门派希望道教提供庇护,和中等门派寻求和道教结为同盟的请求,小云毫不犹豫,一概应允,但也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准备和道教合作的所有门派,必须放弃原先的行事手段,转以道教思想和处世方法,作为日后行事的准则。如果自认为难以做到,一切免谈。经过一番考虑,所有门派同意接受此项先决条件。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和天下第一大教结为盟友,好处多多,行为暂时受点约束,又算得了什么?他们怎能想到,这是小云为了纯朴世风,净化人心,同时也是为了重新规划江湖格局,所采取的潜移默化的非常手段!他们坠入彀中,犹自不觉!
此后数日,小云委派荣城作为道教的全权代表,和一众大小门派缔结盟约,签署藩属庇护协议。待拟定的所有细则都无异议后,三方代表在“无为堂”一楼大厅,歃血为盟,宣告各项条约正式生效。
当时,荣城、荣浩二人,对小云此举颇有微辞。认为几十个门派良莠不齐,不经任何筛选,就和它们成为盟友,不免太过草率。假如它们为非作歹,势必损及道教威名。对于二人的担忧,小云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不置可否,一笑了之!此后数年,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二人的想象,不得不佩服小云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远见卓识。
自缔结盟约,签署藩属协议后,伴随交往日久,相互了解加深,十几个小门派渐渐改变了以往逞强斗狠的行事作风。几年后自愿加入道门,所有成员成为道教的俗家弟子,所属门派也成了“真武观”下辖的十几处分舵。十几个中等门派经过数年的韬光养晦,收敛行为,渐渐体悟了“柔能克刚”的道家至理。行事更趋低调,甘愿听从“真武观”下达的一切指令,实际上已成为道教忠贞不二的护法门派。双方之间的关系,已比盟友更近了一步。小云此举,使道教的势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已经根植于江湖的每一个角落。兵不刃血,霸业已成,手段柔和高妙。
随时间推移,上至朝堂,下至城镇乡村,远至江湖,道教掌教云归鹤的大名,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威名之盛,几可与日月争辉。小云一向反对建功立业,并且鄙视一切虚名浮利,但他在不经意间所成就的辉煌功业,却是道教历代掌教无法相比的。在世俗人心目中,他和道教初祖老子的地位,已经不相上下。正所谓:少年名高冠江湖,身在草莽动天听!
上卷《簪花》至此结束,请继续阅读中卷《纵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