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略早已起身,闻言后退几步,说道:“且慢!戴在我身上的刑具代表的是国家的法律,享有无上权威,唯有朝廷才有权为我去除,你无权这么做!”小云毫不理会,上前握住刑具上的铁锁,正要用力将它扭断,景略大吼道:“不可!如果你非要代替朝廷行使职权,不但是蔑视国法,有辱朝廷的尊严,并且势必置你我于不义!”
小云眼里涌出泪水,喉头一阵梗阻,缓缓说道:“我知道,你是不想拖累我,担心我私自放了你,难免和朝廷反目,日后将对我和道教不利,所以你宁肯死,也不愿我救你!”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道:“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死了,我岂能独活?不论是谁想要杀你,我必和他拼个鱼死网破!要死,我们一起死!”
饶是景略坚强如铁,见他真情流露,也自肝肠寸断,一时间泪如泉涌,用足尖挑起一根长矛,将矛头对准自己的咽喉,颤声道:“好兄弟,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请你马上离开,否则,我就死在你面前!”语气斩钉截铁,容不得半点商量。四周的百姓和所有士兵见二人情深义重,无不为之泪下。
小云叹息道:“好吧,我答应你不再私自破坏刑具,你也不必自戕,我们再想别的办法,总之,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你去死!”景略沉思一会儿,用足尖踢开长矛,说道:“好,我听你的!”小云心里一宽,转身面向一众士兵,说道:“道门掌教紫微,恭请齐王殿下出来叙话!”所有百姓得知来人竟是一向被视为神仙的道门掌教紫微,无不激动万分,纷纷跪倒,顶礼膜拜,七嘴八舌高喊道:“参见紫微仙长!”小云躬身回礼,费了好大一番唇舌方才使众人重新站起。
先前小云一经现身,柳诚志已知今日之事绝难善了,所以他一直在筹思对策。士兵在小云的威慑之下,抽身后退,并未完成任务,他也未曾理会,直到听见小云指名要和他相见,他才从几万名士兵身后走出,来到木质高台前,躬身施礼,说道:“原来是恩公驾到,诚志相见来迟,望祈恕罪。”他一向骄狂,但小云既是他的恩人,功力之高更是天下无敌,所以他不能不有所收敛,此时不但执礼甚恭,而且也不敢以“齐王”自居。士兵们不知其中缘由,见自家的大帅竟对一个出家人如此恭敬,不免心里诧异。
小云道:“齐王和景略乃是一殿之臣,纵使不能齐心合力,至少也应与人为善才是,但为什么齐王非要将景略置之于死地?”柳诚志神色严肃,说道:“恩公说笑了,诚志绝非卑鄙小人,怎能有此不良之心?独孤将军准备谋反作乱,证据确凿,经圣上亲自核实后,方才定罪问斩。此事绝非他人诬告,独孤将军实乃咎由自取!如果恩公今日非要干涉此事,势必和叛党同罪,所谓‘王法无情’,恩公此前虽有大恩于诚志,届时,我也只能依法行事,如有得罪之处,希望恩公体谅一二!”他自恃有朝廷撑腰,言语硬了起来,已露出威胁之意。
小云一言不发,凝视柳诚志良久,方才缓缓说道:“你智力了得,心机缜密,我自愧不如。但我心里十分清楚,雍王蒙难,魔教和无稽山庄攻打太和山和皇宫,皆是出于你的授意或谋划。我虽没有证据证明你有罪,但如果你今日执意要杀景略,我也只好动用私刑杀了你为民除害,为了景略,纵使和朝廷为敌,我也是在所不惜,你信是不信?”他的语气十分平和,但言中之意就像是钢刀出鞘,已是锋芒尽显。
柳诚志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此人为了独孤景略已不惜和朝廷反目,如此一来,我已失去要挟他的凭仗,以此人的功力,如要杀我,就像捏死一只蚂蚁,可谓毫不费力,他的此番话绝非虚言恐吓。今日不杀独孤景略,日后仍有机会,眼下我已是齐王,千金之体,犯不上和一个江湖草莽拼命!”他很善于见风使舵,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马上改变了态度,哈哈一笑,说道:“恩公何必如此?独孤将军谋反一案,或许真的另有隐情,也未可知!恩公有什么主张,不妨明言!”
如果为了景略一案,致使朝廷和道教反目,华夏不免再度爆发战乱,小云为终结乱世所做的一切努力势必尽化泡影!所以此事如能和平解决,自是最好!小云见柳诚志软了下来,心里为之一宽,微微一笑,说道:“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齐王诚如此言!”沉思一会儿,道:“我有一个提议,眼下暂缓行刑,你我一起前往皇宫,由我向圣上分说此事,如果圣上仍认为景略有罪,届时再处决景略也为时不晚,齐王意下如何?”
柳诚志知道自己的生死此时仍捏在小云手里,于是当机立断,回答道:“好,就这么办!”命令士兵押上景略,他和小云一起前往皇宫。他行事干净利索,毫不犹豫,不愧是一代枭雄。半个时辰后,一行人行至午门,柳诚志向值班侍卫说明情况。一名侍卫转身入内,片刻返回,言道“正统”皇帝在“皇极殿”接见柳诚志和小云,景略乃是戴罪之身,不宜出入禁宫,暂且在午门外待命。
小云腹内冷笑,此前侍卫告知自己“正统”皇帝前往“太庙”,大约申时才能回宫,此时只是正午时分,他怎么又在宫里了?可见他一直未曾离开皇宫,只是不想和自己朝面。柳诚志命令士兵看护景略,之后和小云并肩步入禁宫,前行一会儿,走入“皇极殿”。
殿内除了十几名内监,并无其他官员,“正统”皇帝坐在宝座中央,面色阴沉,显是心情不佳。二人施礼之后,小云道:“陛下,祸乱华夏多年的魔教,已于昨日被我教歼灭,教主帝独天被我亲手击毙,其他的魔教成员也已被赶尽杀绝,魔教就此从华夏除名,此后再也不能为非作歹。历经多年战乱,华夏终归太平。”他绝口不提景略一事,先为自己表功,无非是要让“正统”皇帝领自己的情,以便待会儿在替景略开脱罪责时,可以凭此大功讨价还价。
小云眼里涌出泪水,喉头一阵梗阻,缓缓说道:“我知道,你是不想拖累我,担心我私自放了你,难免和朝廷反目,日后将对我和道教不利,所以你宁肯死,也不愿我救你!”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道:“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死了,我岂能独活?不论是谁想要杀你,我必和他拼个鱼死网破!要死,我们一起死!”
饶是景略坚强如铁,见他真情流露,也自肝肠寸断,一时间泪如泉涌,用足尖挑起一根长矛,将矛头对准自己的咽喉,颤声道:“好兄弟,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请你马上离开,否则,我就死在你面前!”语气斩钉截铁,容不得半点商量。四周的百姓和所有士兵见二人情深义重,无不为之泪下。
小云叹息道:“好吧,我答应你不再私自破坏刑具,你也不必自戕,我们再想别的办法,总之,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你去死!”景略沉思一会儿,用足尖踢开长矛,说道:“好,我听你的!”小云心里一宽,转身面向一众士兵,说道:“道门掌教紫微,恭请齐王殿下出来叙话!”所有百姓得知来人竟是一向被视为神仙的道门掌教紫微,无不激动万分,纷纷跪倒,顶礼膜拜,七嘴八舌高喊道:“参见紫微仙长!”小云躬身回礼,费了好大一番唇舌方才使众人重新站起。
先前小云一经现身,柳诚志已知今日之事绝难善了,所以他一直在筹思对策。士兵在小云的威慑之下,抽身后退,并未完成任务,他也未曾理会,直到听见小云指名要和他相见,他才从几万名士兵身后走出,来到木质高台前,躬身施礼,说道:“原来是恩公驾到,诚志相见来迟,望祈恕罪。”他一向骄狂,但小云既是他的恩人,功力之高更是天下无敌,所以他不能不有所收敛,此时不但执礼甚恭,而且也不敢以“齐王”自居。士兵们不知其中缘由,见自家的大帅竟对一个出家人如此恭敬,不免心里诧异。
小云道:“齐王和景略乃是一殿之臣,纵使不能齐心合力,至少也应与人为善才是,但为什么齐王非要将景略置之于死地?”柳诚志神色严肃,说道:“恩公说笑了,诚志绝非卑鄙小人,怎能有此不良之心?独孤将军准备谋反作乱,证据确凿,经圣上亲自核实后,方才定罪问斩。此事绝非他人诬告,独孤将军实乃咎由自取!如果恩公今日非要干涉此事,势必和叛党同罪,所谓‘王法无情’,恩公此前虽有大恩于诚志,届时,我也只能依法行事,如有得罪之处,希望恩公体谅一二!”他自恃有朝廷撑腰,言语硬了起来,已露出威胁之意。
小云一言不发,凝视柳诚志良久,方才缓缓说道:“你智力了得,心机缜密,我自愧不如。但我心里十分清楚,雍王蒙难,魔教和无稽山庄攻打太和山和皇宫,皆是出于你的授意或谋划。我虽没有证据证明你有罪,但如果你今日执意要杀景略,我也只好动用私刑杀了你为民除害,为了景略,纵使和朝廷为敌,我也是在所不惜,你信是不信?”他的语气十分平和,但言中之意就像是钢刀出鞘,已是锋芒尽显。
柳诚志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此人为了独孤景略已不惜和朝廷反目,如此一来,我已失去要挟他的凭仗,以此人的功力,如要杀我,就像捏死一只蚂蚁,可谓毫不费力,他的此番话绝非虚言恐吓。今日不杀独孤景略,日后仍有机会,眼下我已是齐王,千金之体,犯不上和一个江湖草莽拼命!”他很善于见风使舵,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马上改变了态度,哈哈一笑,说道:“恩公何必如此?独孤将军谋反一案,或许真的另有隐情,也未可知!恩公有什么主张,不妨明言!”
如果为了景略一案,致使朝廷和道教反目,华夏不免再度爆发战乱,小云为终结乱世所做的一切努力势必尽化泡影!所以此事如能和平解决,自是最好!小云见柳诚志软了下来,心里为之一宽,微微一笑,说道:“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齐王诚如此言!”沉思一会儿,道:“我有一个提议,眼下暂缓行刑,你我一起前往皇宫,由我向圣上分说此事,如果圣上仍认为景略有罪,届时再处决景略也为时不晚,齐王意下如何?”
柳诚志知道自己的生死此时仍捏在小云手里,于是当机立断,回答道:“好,就这么办!”命令士兵押上景略,他和小云一起前往皇宫。他行事干净利索,毫不犹豫,不愧是一代枭雄。半个时辰后,一行人行至午门,柳诚志向值班侍卫说明情况。一名侍卫转身入内,片刻返回,言道“正统”皇帝在“皇极殿”接见柳诚志和小云,景略乃是戴罪之身,不宜出入禁宫,暂且在午门外待命。
小云腹内冷笑,此前侍卫告知自己“正统”皇帝前往“太庙”,大约申时才能回宫,此时只是正午时分,他怎么又在宫里了?可见他一直未曾离开皇宫,只是不想和自己朝面。柳诚志命令士兵看护景略,之后和小云并肩步入禁宫,前行一会儿,走入“皇极殿”。
殿内除了十几名内监,并无其他官员,“正统”皇帝坐在宝座中央,面色阴沉,显是心情不佳。二人施礼之后,小云道:“陛下,祸乱华夏多年的魔教,已于昨日被我教歼灭,教主帝独天被我亲手击毙,其他的魔教成员也已被赶尽杀绝,魔教就此从华夏除名,此后再也不能为非作歹。历经多年战乱,华夏终归太平。”他绝口不提景略一事,先为自己表功,无非是要让“正统”皇帝领自己的情,以便待会儿在替景略开脱罪责时,可以凭此大功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