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很直接也很巧妙:
“华夏上下五千年国子监不过三居其一;我朝自建立以来未尝有国子监一职。国子监在我朝而言有何作用?不过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已即便赵总统以后设置职务目前来说也不能说明它是官方职务。”
可能是说得有些急了或者火鸡肉粗糙严复噎了一下只好暂停。辜鸿铭何等气度何等自负竟然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严复的下文。顺了气之后严复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反击。
“更何况最近百年以来西方国家展迅“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国家。观清朝之覆灭大帝认为找总统推翻了清王朝这似乎已经成为不移之论。但是清王朝在赵总统革命声中覆灭是一回事赵总统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
赵总统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清朝的程度困居东北三省的兵力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革命中被推翻不仅仅是找总统斗争的结果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汉族官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夺权的结果。
前者虽然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力量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相抗衡它只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促使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族贵族集团分化、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并趁机夺取了政权。”
其实清朝这几十年。可以说并无太多失德之处但是为什么还是闹得天怒人怨。我认为主要是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接受西方文明乃至于江河日下。而赵总统就能顺应世界潮流取而代之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清朝的国子监我是了解地对于西方文明可以说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而我国对西方文明的介绍。大部分来自民间。所以说国子监地设定与民无益不过是禁锢人民思想的衙门而已有不如无。“
严复的一席话可以说牵扯甚大辜鸿铭有些担心。不过看了赵刚的脸色竟然没有一丝不快这才稍微放下心来。听了严复的一番话。赵刚感到自己果然没白费心思尤其是对清朝覆灭的那一段当真是精彩之极。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辛亥革命就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在诸种社会矛盾中。先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地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这是基本的社会矛盾。它造成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虽然当时赵刚的军队有能力打败清朝的军队但是清朝如果上下齐心的话还是能够凭借国力与赵刚做消耗战的这种消耗战是可怕的。而且对清朝是很有利地不过清朝并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战决结果最后惨败反而给了赵刚一次大好的机会。
辜鸿铭见严复说完了也是暗中点头作为张之洞的重要幕僚自然十分清楚清末的那段事情。
“严兄说得不错。清朝末年满族贵族集团与汉族官僚集团地矛盾以及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已经极为尖锐。不过这些却是满清自己酿下的苦果设想如果按照现在的政策国子监作为官方机构甄选人才则不会有清朝之失。
清王朝是满族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地联合政权但满族是统治民族满族贵族集团居要地位汉族官僚集团居次要地位。尽管清朝历代皇帝都标榜所谓“满汉一体”在权力势配上照顾到汉族官僚集团的利益如中央各部长官设置满员与汉员对等但实际上满、汉官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一般说来官阶越高满员的比例就越大历代军机大臣几乎全是满族贵族。这种情况直至清朝后期才有所改变。地方官吏汉员较多但总督几乎全是满员、巡抚则满汉对等。总之满族官吏的比例大大过满族的人口比例而且权力中枢操纵在满族贵族集团手中。在军事上八旗兵一直是清王朝依靠地主要军事力量其待遇、装备远远优于绿营兵。
清朝早、中期汉族官僚集团尚未形成足以与满族贵族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只能依附于满族贵族集团因此两个集团的矛盾尚未尖锐化。至于清末外患内乱不断充分暴露了满族贵族集团的腐朽衰落汉族官僚集团崛起并起而向满族贵族集团争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清朝后期整个统治阶级的腐化日趋严重满族上层统治集团尤甚它的腐化还与整个满族的腐化相联系。满族入关后成为统治民族男子不事生产作为职业军人一生下来便享受俸禄。承平日久游惰成习文武皆废“八旗子弟”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寄生阶层。
一个民族培养不出合格
人才也必然丧失统治能力。在和平时期尚可勉强家有事其**无能便暴露出来这就迫使最高统治者转而仰仗汉族官僚集团以挽救其危机。汉族以其人口和文化素质的优势拥有满族难以相比的人才资源。“
顿了一顿辜鸿铭又喝了一杯酒继续说道:
“所以国子监的设定与其他无关只与制度有关岂不闻江南江北之变与官制何干?”
“因此历史趋势必然是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上升并且最终取代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帝鉴于满族大臣的无能破例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办理禁烟事宜已经初露汉员地位上升的迹象。太平天国割据江南八旗兵不堪一击满员不堪一用清王朝岌岌可危最后靠中兴三杰等建立湘军、淮军地主武装才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事后清廷不得不破例给曾、李封爵。尔后李鸿章跻身军机成为晚清的栋梁之臣。而且淮军也取代八旗、绿营成为清军主力。所谓“同光中兴”实在是凭借汉族官僚集团之力清王朝也因此多喘息了许多年。自此以后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空前上升不断的外患内乱给他们创造了崛起的机会。
统治危机又迫使统治集团进行改良搞洋务、变法维新、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人才而满族贵族官僚却保守~.一步把汉族官僚集团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务派、维新派几乎全是汉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权的支柱——军队最后也掌握在汉族官僚集团手中。
与满族贵族集团没落、汉族官僚集团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这也是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历史经验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允许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也不允许地方官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清末外患内乱造成了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崛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但统领军队而且兼署督抚职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了有独立性的地方势力。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进北京的危急关头正在围困天京的曾国藩竟然以安内重于攘外为由拒不奉诏勤王以后督抚大员取得了节制军队的权力从而造成了地方独立于中央的隐患。
地方势力的崛起还有经济上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地方官僚兴办了一批新式工业以及文教事业如曾、李、左兴办的军事工业张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纺织、煤矿、冶铁等企业。这些官僚企事业加强了地方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
同时民族资本的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其利益以抵制中央政府的压迫(如四川的保路运动)这在南方各省较为明显。这样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性中央的控制削弱甚至出现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辜鸿铭还在滔滔不绝的讲下去赵刚却觉得有些不对本来是接风宴的怎么一转眼功夫就变成了国子监是不是官方机构然后一转眼变成清朝灭亡原因的讨论。看起来马上就要变成对于经济地方性保护与中央政府对抗的话题上了。
看两位大师争论的热烈赵刚悄悄的溜走了这种辩论虽然精彩可是离题万里一个主题没说完又转到了另外一个主题上。赵刚自思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针见血的本事只好回去制定了一个新的辩论制度。
两位国学大师倒是谈得不亦乐乎两人虽然互有所长不过中西学功底都十分深厚。平时只有人来请教仰慕何曾与人有平等的交流这次碰到了马上感觉到对方有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竟然一直聊到第二天中午两人精疲力竭这才休息。
等两人休息完毕再次见面时已经是入夜十分这两人也是奇怪掌灯夜聊聊到高兴处辜鸿铭提议“不如去香帅府上畅谈半月也好解我胸中块垒。”
严复也是妙人竟然把赵刚晾在一旁两人连夜坐了火车一同去京城张之洞府上把那巨额的奖金还有天大的前程统统丢在一旁研究学问去了。
只留下一堆烂摊子给赵刚眼看再有一个月就是辩论开始之际赵刚却没米下锅弄得好多人都准备看热闹。赵刚焦头烂额之际又开动脑筋竟然又响了一个办法出来。
“华夏上下五千年国子监不过三居其一;我朝自建立以来未尝有国子监一职。国子监在我朝而言有何作用?不过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已即便赵总统以后设置职务目前来说也不能说明它是官方职务。”
可能是说得有些急了或者火鸡肉粗糙严复噎了一下只好暂停。辜鸿铭何等气度何等自负竟然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严复的下文。顺了气之后严复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反击。
“更何况最近百年以来西方国家展迅“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国家。观清朝之覆灭大帝认为找总统推翻了清王朝这似乎已经成为不移之论。但是清王朝在赵总统革命声中覆灭是一回事赵总统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
赵总统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清朝的程度困居东北三省的兵力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革命中被推翻不仅仅是找总统斗争的结果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汉族官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夺权的结果。
前者虽然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力量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相抗衡它只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促使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族贵族集团分化、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并趁机夺取了政权。”
其实清朝这几十年。可以说并无太多失德之处但是为什么还是闹得天怒人怨。我认为主要是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接受西方文明乃至于江河日下。而赵总统就能顺应世界潮流取而代之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清朝的国子监我是了解地对于西方文明可以说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而我国对西方文明的介绍。大部分来自民间。所以说国子监地设定与民无益不过是禁锢人民思想的衙门而已有不如无。“
严复的一席话可以说牵扯甚大辜鸿铭有些担心。不过看了赵刚的脸色竟然没有一丝不快这才稍微放下心来。听了严复的一番话。赵刚感到自己果然没白费心思尤其是对清朝覆灭的那一段当真是精彩之极。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辛亥革命就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在诸种社会矛盾中。先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地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这是基本的社会矛盾。它造成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虽然当时赵刚的军队有能力打败清朝的军队但是清朝如果上下齐心的话还是能够凭借国力与赵刚做消耗战的这种消耗战是可怕的。而且对清朝是很有利地不过清朝并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战决结果最后惨败反而给了赵刚一次大好的机会。
辜鸿铭见严复说完了也是暗中点头作为张之洞的重要幕僚自然十分清楚清末的那段事情。
“严兄说得不错。清朝末年满族贵族集团与汉族官僚集团地矛盾以及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已经极为尖锐。不过这些却是满清自己酿下的苦果设想如果按照现在的政策国子监作为官方机构甄选人才则不会有清朝之失。
清王朝是满族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地联合政权但满族是统治民族满族贵族集团居要地位汉族官僚集团居次要地位。尽管清朝历代皇帝都标榜所谓“满汉一体”在权力势配上照顾到汉族官僚集团的利益如中央各部长官设置满员与汉员对等但实际上满、汉官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一般说来官阶越高满员的比例就越大历代军机大臣几乎全是满族贵族。这种情况直至清朝后期才有所改变。地方官吏汉员较多但总督几乎全是满员、巡抚则满汉对等。总之满族官吏的比例大大过满族的人口比例而且权力中枢操纵在满族贵族集团手中。在军事上八旗兵一直是清王朝依靠地主要军事力量其待遇、装备远远优于绿营兵。
清朝早、中期汉族官僚集团尚未形成足以与满族贵族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只能依附于满族贵族集团因此两个集团的矛盾尚未尖锐化。至于清末外患内乱不断充分暴露了满族贵族集团的腐朽衰落汉族官僚集团崛起并起而向满族贵族集团争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清朝后期整个统治阶级的腐化日趋严重满族上层统治集团尤甚它的腐化还与整个满族的腐化相联系。满族入关后成为统治民族男子不事生产作为职业军人一生下来便享受俸禄。承平日久游惰成习文武皆废“八旗子弟”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寄生阶层。
一个民族培养不出合格
人才也必然丧失统治能力。在和平时期尚可勉强家有事其**无能便暴露出来这就迫使最高统治者转而仰仗汉族官僚集团以挽救其危机。汉族以其人口和文化素质的优势拥有满族难以相比的人才资源。“
顿了一顿辜鸿铭又喝了一杯酒继续说道:
“所以国子监的设定与其他无关只与制度有关岂不闻江南江北之变与官制何干?”
“因此历史趋势必然是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上升并且最终取代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帝鉴于满族大臣的无能破例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办理禁烟事宜已经初露汉员地位上升的迹象。太平天国割据江南八旗兵不堪一击满员不堪一用清王朝岌岌可危最后靠中兴三杰等建立湘军、淮军地主武装才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事后清廷不得不破例给曾、李封爵。尔后李鸿章跻身军机成为晚清的栋梁之臣。而且淮军也取代八旗、绿营成为清军主力。所谓“同光中兴”实在是凭借汉族官僚集团之力清王朝也因此多喘息了许多年。自此以后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空前上升不断的外患内乱给他们创造了崛起的机会。
统治危机又迫使统治集团进行改良搞洋务、变法维新、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人才而满族贵族官僚却保守~.一步把汉族官僚集团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务派、维新派几乎全是汉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权的支柱——军队最后也掌握在汉族官僚集团手中。
与满族贵族集团没落、汉族官僚集团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这也是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历史经验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允许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也不允许地方官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清末外患内乱造成了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崛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但统领军队而且兼署督抚职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了有独立性的地方势力。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进北京的危急关头正在围困天京的曾国藩竟然以安内重于攘外为由拒不奉诏勤王以后督抚大员取得了节制军队的权力从而造成了地方独立于中央的隐患。
地方势力的崛起还有经济上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地方官僚兴办了一批新式工业以及文教事业如曾、李、左兴办的军事工业张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纺织、煤矿、冶铁等企业。这些官僚企事业加强了地方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
同时民族资本的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其利益以抵制中央政府的压迫(如四川的保路运动)这在南方各省较为明显。这样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性中央的控制削弱甚至出现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辜鸿铭还在滔滔不绝的讲下去赵刚却觉得有些不对本来是接风宴的怎么一转眼功夫就变成了国子监是不是官方机构然后一转眼变成清朝灭亡原因的讨论。看起来马上就要变成对于经济地方性保护与中央政府对抗的话题上了。
看两位大师争论的热烈赵刚悄悄的溜走了这种辩论虽然精彩可是离题万里一个主题没说完又转到了另外一个主题上。赵刚自思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针见血的本事只好回去制定了一个新的辩论制度。
两位国学大师倒是谈得不亦乐乎两人虽然互有所长不过中西学功底都十分深厚。平时只有人来请教仰慕何曾与人有平等的交流这次碰到了马上感觉到对方有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竟然一直聊到第二天中午两人精疲力竭这才休息。
等两人休息完毕再次见面时已经是入夜十分这两人也是奇怪掌灯夜聊聊到高兴处辜鸿铭提议“不如去香帅府上畅谈半月也好解我胸中块垒。”
严复也是妙人竟然把赵刚晾在一旁两人连夜坐了火车一同去京城张之洞府上把那巨额的奖金还有天大的前程统统丢在一旁研究学问去了。
只留下一堆烂摊子给赵刚眼看再有一个月就是辩论开始之际赵刚却没米下锅弄得好多人都准备看热闹。赵刚焦头烂额之际又开动脑筋竟然又响了一个办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