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琳琅已经于一月前生下一子,取名为凌远泽。如今小阿泽已经满月,长得小模样特别像凌远航小的时候,特别招人喜欢。琳琅已经开始重新打理府中之事。亚茹怀孕,专心在家里养胎。
凌远航和凌郡王走后,安王妃突然拜访郡王府,她和琳琅坐着聊了一会后,就对琳琅说:“何姐姐,母亲如今身体不太好,就想让我们姐妹回去多陪陪她。可是你知道,我们安王府一大摊子事情,我实在分不开身。我也知道家妹只是凌将军的一个贵妾,让她回娘家有点强人所难。但是何姐姐和世子妃都是大度之人,所以我今天冒昧在这里提出让家妹回家小住几天的不情之请,还请何姐姐和世子妃看在我的薄面上答应这件事情。”
琳琅和旁边坐着的亚茹对视一眼说:“既然安王妃提出了,那就让许姨娘带着安哥回去住一段时间陪陪许夫人吧。”
安王妃对身边坐着的许姨娘说:“三妹,还不快快谢谢郡王妃和世子妃。”
许三姑娘听话地过来拜谢:“谢谢郡王妃,谢谢姐姐。等家母好一好,我就带着安哥回来。”
琳琅和亚茹都只是对她点点头,却谁也没有说话。
安王妃看着郡王府这两位主母对自家妹妹的态度,心里哧笑,也不知道自家这妹妹是怎么在府里混的,竟然混到了这个地步。人家这婆媳俩表现出的是明显的不在乎,不待见,而且人家还不怕自已这个安王妃知道。
事情办完后,安王妃也不好多呆,因为她和郡王府的这两位主母是真的没有什么话可聊,所以她也就起身告辞带着许姨娘和安哥离去。
离去时,老太太竟然还出了自已的院子,她有点舍不得这个自已天天能看到的小曾孙。
菊香回头看看她越来越小的影子,心里嘲笑不已,这糊涂又拎不清的老太太如果知道了安儿的身世将会如何自处呢?
南方水患,京城的难民开始一天一天地多了赶来,太子病了,皇上也病了,安王满心地以为父皇得让他这个皇长子来监国。可是让他失望的却是皇上仍然自已处理大事。折子每天由大太监李成来回地传送。
在皇上生病的这段时间,皇后一直在皇上的身边照顾,当然那几位有子有女的妃嫔来探望时,有时皇上也能见一见。
当然安王有时也会去探望皇上和太子,可是每次他都见不到自已的那位太子弟弟,也不知道说得病重,到底重到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不过看皇后和太子妃那愁容满面的样子,就知道太子真就是病的不轻了。至于自已的父皇吗,安王觉得父皇的脸色苍白里透着青色,有时一咳嗽起来就是好久。所以这一切都让安王在心里暗喜,他在心里也更有了把握。
官衙已经支起了粥棚供应难民的口粮。
皇上已经御林军来维持京城的秩序,并在京城的一些地方圈定一下,做为难民的临时住所。
宫外的太子府里,人们以为病重得起不来床的太子正神采奕奕地坐在一间屋子里。他的对面坐着崔继和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亚茹曾经见到过的那个和钱江一起在茶楼上听书的冯公子。
冯公子名叫冯桐,是西北边关守将冯将军的侄子,冯家世代为武将,冯公子自然也会功夫。他一直就是太子的人,也一直就奉太子之命在外面探听一些事情,比如现在他就正在给太子汇报外面的情况:“外面已经涌入难民大约有一千人多,目前还在往城里进。现在官府开的几处粥铺供应的粥和馒头还算能供应得上,不过如果难民继续增加的话,可能就供应不上了。不过,从昨天开始平王府就已经开了粥棚来支援官府,听说今天又开了几家。”他看看崔继说:“你们家和郡王府也支起了粥棚。”
崔继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两家支粥棚的事是阿凝和郡王妃商量好的。
太子很高兴,他满面含笑地说:“难民的安置情况,御林军做的怎么样?”
冯桐高兴了:“太子,您的这个主意真好,现在御林军按您说的,家里还有男人的,就把他们这些拖家带口的安置在一处。 没有男人的就把单身的女子和带老人或带孩子的安置在一起,剩下的就是独身的单个的男人了,这样就明显了。那真正来避难的人都面黄肌瘦满面愁容的。还有一些人虽然混在难民里,可是一看他们就是没有挨过饿的。这些人就被特殊‘照顾’了起来。”
“这些人大约有多少人?”崔继问。
“大约有三四百人吧。”冯桐说。
崔继对太子说:“岳父曾经说过。这些人不宜放进来过多,要不从明天开始城门那里把一下关吧。让老弱病残和妇女孩子进来,单身的男子就在城门外安置吧。”
太子赞同地说:“行,就这样办,让京兆尹发个布告贴在城门口,现在天气又不冷。就是下雨了,只要有帐蓬也没事。官府每天到城门口去给他们施两次粥和馒头就行,粥可以稠着点。”
崔继又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现在管城门的应该是那个钱家的庶子钱江吧?这个人冯公子了解吗?”
冯桐说:“我和那个钱江还算是比较熟悉,那个人没有什么心计,就是爱点个小财,人也算够义气。”
崔继又说:“钱江这个人和他大哥的关系怎么样,他到城门口是不是钱林把他弄进去的?”
冯桐想了想说:“说起这个,我还想起来了,说也奇怪,这钱江在御林军里混得不错,现在怎么也是个正四品的将军,可是你说这个钱江守城门已经守了六年了,他也没说给他换个更好点的位置。按理说这事对于钱林来说并不算难呀?”
太子眼睛闪了闪说:“钱江有没有说过他的想法?”
冯桐说:“他平时看到我就爱拉我去喝个小酒,我倒是听他说过,他说他不想天天守城门,可是钱林就是不给他换。”
太子想,这应该说是钱林是真想磨练他的这位庶弟呢,还是他把钱江放在这样一个地方另有打算呢?钱林可是魏家的女婿,安王的亲姨丈。这个人还真不能不防。于是太子说:“钱江是钱林的弟弟,钱林是魏家的女婿。怎么样把钱江这个人从城门口调开呢?”
崔继和冯桐都听明白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崔继说:“现在这个时候不能调开,这会打草惊蛇,现在只能想其它的办法,让钱江上不了岗。”
太子看向冯桐,能在太子身边的人脑袋都不是吃糠的,冯桐多机灵啊,他马上就如醍醐灌顶一样,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好,这事情交给我,我去办。”
太子和崔继看着他都笑了。
第二天,城门口就贴上了告示,单身的十五岁以上的没路引的京城男子都不许进入京城,只允许在城门口安置。
于是很多的男人就被阻在了城门外。当然这些人当中的好些人不甘心,他们也骂过,也闹过,但终究抵不过那伙比他们还要蛮横的御林军。于是只好呆在外面,伺机而动。
朝廷的这一手给魏家和安王来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觉得现在应该是启用钱江这个人的时候了,可是不巧的却是钱江在晚上下值回家时去和朋友喝醉了酒,结果在回去时从马上了下来,把小腿断了。这个消息对于安王他们来说,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安王对淑妃说:“母妃,您说,父皇他们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公告一发,城门口的线就给我断了。是不是我们内部人走露了什么消息?”
淑妃要比儿子冷静,她想了半天才说:“这可能性不大,你想啊,知道我们外边有军队进城的事情只有你的两个舅舅和你的姨丈,他们不可能出卖你,只能说这一切真得就是巧合。”
安王喃喃地说:“难道老天爷认为我不应该去夺这个位置,所以说要用这个方法来阻止我?”
淑妃说:“这也只是个意外,城门口他们进不来,你舅舅家里还有个通到城外的地道。”
安王惊喜:“母妃,真的吗?我从来没有听您和舅舅说过。”
淑妃用手指头点点他的脑门说:“我现在不是告诉你了吗,只不过那个地道有些狭窄,也只能进来一部分人。”
安王说:“反正他们也不是同时进京城,只要在我们起事的那个晚上进来就成了。这个事情解决了。”
淑妃点点头笑了:“那你和你舅舅好好安排一下吧。”
安王又说:“父皇的身体好像好了一些,严嫔准备什么时候行动啊?”
淑妃说:“你父皇那里李成不离左右,皇后也一直在那里,她去求见过两次了,你父皇都没有见她。”
安王说:“您让她带着旺儿去,父皇肯定能见。这个事情可以在旺儿身上下功夫。旺儿现在已经两岁了,能叫父皇。虽然身体弱了一些,但这更能让父皇怜爱。如果不行的话,再想想其它的办法。”
说着他又从身上摸出一个小瓶子说:“我想,她可能对父皇也不忍心,父皇毕竟是他的丈夫。您让她用这个药,这个药只能让父亲身体发软,但是并不能致死,父亲只要写下退位招书,我马上就给父亲服下解药。只要我登上了那个位置,我马上就会给她报仇。”
淑妃接过小瓶子,又晃了晃放到了身上。她看着儿子嘱咐说:“安儿,一定要小心。”
安王点点头,然后告辞离去。
凌远航和凌郡王走后,安王妃突然拜访郡王府,她和琳琅坐着聊了一会后,就对琳琅说:“何姐姐,母亲如今身体不太好,就想让我们姐妹回去多陪陪她。可是你知道,我们安王府一大摊子事情,我实在分不开身。我也知道家妹只是凌将军的一个贵妾,让她回娘家有点强人所难。但是何姐姐和世子妃都是大度之人,所以我今天冒昧在这里提出让家妹回家小住几天的不情之请,还请何姐姐和世子妃看在我的薄面上答应这件事情。”
琳琅和旁边坐着的亚茹对视一眼说:“既然安王妃提出了,那就让许姨娘带着安哥回去住一段时间陪陪许夫人吧。”
安王妃对身边坐着的许姨娘说:“三妹,还不快快谢谢郡王妃和世子妃。”
许三姑娘听话地过来拜谢:“谢谢郡王妃,谢谢姐姐。等家母好一好,我就带着安哥回来。”
琳琅和亚茹都只是对她点点头,却谁也没有说话。
安王妃看着郡王府这两位主母对自家妹妹的态度,心里哧笑,也不知道自家这妹妹是怎么在府里混的,竟然混到了这个地步。人家这婆媳俩表现出的是明显的不在乎,不待见,而且人家还不怕自已这个安王妃知道。
事情办完后,安王妃也不好多呆,因为她和郡王府的这两位主母是真的没有什么话可聊,所以她也就起身告辞带着许姨娘和安哥离去。
离去时,老太太竟然还出了自已的院子,她有点舍不得这个自已天天能看到的小曾孙。
菊香回头看看她越来越小的影子,心里嘲笑不已,这糊涂又拎不清的老太太如果知道了安儿的身世将会如何自处呢?
南方水患,京城的难民开始一天一天地多了赶来,太子病了,皇上也病了,安王满心地以为父皇得让他这个皇长子来监国。可是让他失望的却是皇上仍然自已处理大事。折子每天由大太监李成来回地传送。
在皇上生病的这段时间,皇后一直在皇上的身边照顾,当然那几位有子有女的妃嫔来探望时,有时皇上也能见一见。
当然安王有时也会去探望皇上和太子,可是每次他都见不到自已的那位太子弟弟,也不知道说得病重,到底重到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不过看皇后和太子妃那愁容满面的样子,就知道太子真就是病的不轻了。至于自已的父皇吗,安王觉得父皇的脸色苍白里透着青色,有时一咳嗽起来就是好久。所以这一切都让安王在心里暗喜,他在心里也更有了把握。
官衙已经支起了粥棚供应难民的口粮。
皇上已经御林军来维持京城的秩序,并在京城的一些地方圈定一下,做为难民的临时住所。
宫外的太子府里,人们以为病重得起不来床的太子正神采奕奕地坐在一间屋子里。他的对面坐着崔继和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亚茹曾经见到过的那个和钱江一起在茶楼上听书的冯公子。
冯公子名叫冯桐,是西北边关守将冯将军的侄子,冯家世代为武将,冯公子自然也会功夫。他一直就是太子的人,也一直就奉太子之命在外面探听一些事情,比如现在他就正在给太子汇报外面的情况:“外面已经涌入难民大约有一千人多,目前还在往城里进。现在官府开的几处粥铺供应的粥和馒头还算能供应得上,不过如果难民继续增加的话,可能就供应不上了。不过,从昨天开始平王府就已经开了粥棚来支援官府,听说今天又开了几家。”他看看崔继说:“你们家和郡王府也支起了粥棚。”
崔继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两家支粥棚的事是阿凝和郡王妃商量好的。
太子很高兴,他满面含笑地说:“难民的安置情况,御林军做的怎么样?”
冯桐高兴了:“太子,您的这个主意真好,现在御林军按您说的,家里还有男人的,就把他们这些拖家带口的安置在一处。 没有男人的就把单身的女子和带老人或带孩子的安置在一起,剩下的就是独身的单个的男人了,这样就明显了。那真正来避难的人都面黄肌瘦满面愁容的。还有一些人虽然混在难民里,可是一看他们就是没有挨过饿的。这些人就被特殊‘照顾’了起来。”
“这些人大约有多少人?”崔继问。
“大约有三四百人吧。”冯桐说。
崔继对太子说:“岳父曾经说过。这些人不宜放进来过多,要不从明天开始城门那里把一下关吧。让老弱病残和妇女孩子进来,单身的男子就在城门外安置吧。”
太子赞同地说:“行,就这样办,让京兆尹发个布告贴在城门口,现在天气又不冷。就是下雨了,只要有帐蓬也没事。官府每天到城门口去给他们施两次粥和馒头就行,粥可以稠着点。”
崔继又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现在管城门的应该是那个钱家的庶子钱江吧?这个人冯公子了解吗?”
冯桐说:“我和那个钱江还算是比较熟悉,那个人没有什么心计,就是爱点个小财,人也算够义气。”
崔继又说:“钱江这个人和他大哥的关系怎么样,他到城门口是不是钱林把他弄进去的?”
冯桐想了想说:“说起这个,我还想起来了,说也奇怪,这钱江在御林军里混得不错,现在怎么也是个正四品的将军,可是你说这个钱江守城门已经守了六年了,他也没说给他换个更好点的位置。按理说这事对于钱林来说并不算难呀?”
太子眼睛闪了闪说:“钱江有没有说过他的想法?”
冯桐说:“他平时看到我就爱拉我去喝个小酒,我倒是听他说过,他说他不想天天守城门,可是钱林就是不给他换。”
太子想,这应该说是钱林是真想磨练他的这位庶弟呢,还是他把钱江放在这样一个地方另有打算呢?钱林可是魏家的女婿,安王的亲姨丈。这个人还真不能不防。于是太子说:“钱江是钱林的弟弟,钱林是魏家的女婿。怎么样把钱江这个人从城门口调开呢?”
崔继和冯桐都听明白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崔继说:“现在这个时候不能调开,这会打草惊蛇,现在只能想其它的办法,让钱江上不了岗。”
太子看向冯桐,能在太子身边的人脑袋都不是吃糠的,冯桐多机灵啊,他马上就如醍醐灌顶一样,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好,这事情交给我,我去办。”
太子和崔继看着他都笑了。
第二天,城门口就贴上了告示,单身的十五岁以上的没路引的京城男子都不许进入京城,只允许在城门口安置。
于是很多的男人就被阻在了城门外。当然这些人当中的好些人不甘心,他们也骂过,也闹过,但终究抵不过那伙比他们还要蛮横的御林军。于是只好呆在外面,伺机而动。
朝廷的这一手给魏家和安王来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觉得现在应该是启用钱江这个人的时候了,可是不巧的却是钱江在晚上下值回家时去和朋友喝醉了酒,结果在回去时从马上了下来,把小腿断了。这个消息对于安王他们来说,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安王对淑妃说:“母妃,您说,父皇他们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公告一发,城门口的线就给我断了。是不是我们内部人走露了什么消息?”
淑妃要比儿子冷静,她想了半天才说:“这可能性不大,你想啊,知道我们外边有军队进城的事情只有你的两个舅舅和你的姨丈,他们不可能出卖你,只能说这一切真得就是巧合。”
安王喃喃地说:“难道老天爷认为我不应该去夺这个位置,所以说要用这个方法来阻止我?”
淑妃说:“这也只是个意外,城门口他们进不来,你舅舅家里还有个通到城外的地道。”
安王惊喜:“母妃,真的吗?我从来没有听您和舅舅说过。”
淑妃用手指头点点他的脑门说:“我现在不是告诉你了吗,只不过那个地道有些狭窄,也只能进来一部分人。”
安王说:“反正他们也不是同时进京城,只要在我们起事的那个晚上进来就成了。这个事情解决了。”
淑妃点点头笑了:“那你和你舅舅好好安排一下吧。”
安王又说:“父皇的身体好像好了一些,严嫔准备什么时候行动啊?”
淑妃说:“你父皇那里李成不离左右,皇后也一直在那里,她去求见过两次了,你父皇都没有见她。”
安王说:“您让她带着旺儿去,父皇肯定能见。这个事情可以在旺儿身上下功夫。旺儿现在已经两岁了,能叫父皇。虽然身体弱了一些,但这更能让父皇怜爱。如果不行的话,再想想其它的办法。”
说着他又从身上摸出一个小瓶子说:“我想,她可能对父皇也不忍心,父皇毕竟是他的丈夫。您让她用这个药,这个药只能让父亲身体发软,但是并不能致死,父亲只要写下退位招书,我马上就给父亲服下解药。只要我登上了那个位置,我马上就会给她报仇。”
淑妃接过小瓶子,又晃了晃放到了身上。她看着儿子嘱咐说:“安儿,一定要小心。”
安王点点头,然后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