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来,刚刚来到自己新指挥部的索科夫,忽然听到外面的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从声音来判断,来的数量还不少,他起初以为是敌机前来轰炸,但仔细聆听了片刻,发现声音来自自己的后方,德国人的飞机不可能从东面出现,应该是自己人的飞机才对。
他走到窗口,推开窗户朝天空望去。只见数十架运输机,在四个四机编队的歼击机的护航下,朝着华沙的方向飞去。索科夫见状,心里暗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运输机朝着华沙的方向而去呢?
西多林也来到窗边,仰头望着从头顶飞过的运输机群,有些纳闷地问索科夫:“司令员同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运输机呢?”
波涅杰林也走了过来,试探地问道:“难道是元帅同志打算派空降兵部队在华沙城内空降,协助我们在城东的部队夺取华沙城?”
“这种可能不大。”虽然索科夫不清楚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运输机出现,但他的心里很清楚,所谓的在华沙城内空降,不过是波涅杰林的一厢情愿而已。别说只有几十架运输机,就算有几百架,此刻在华沙城内空降,德军的地面防空炮火就能将大多数的伞兵消灭在空中。因此他向两人解释说:“华沙地面的防空火力强大,在这样的城市实施空降,等于是让伞兵部队去送死。”
“那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运输机呢?”波涅杰林不解地问:“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我们与其在这里瞎猜一气,倒不如直接给方面军司令部打电话,没准就只能直接得到我们像样我的答案。”索科夫说完,就叫过了通讯兵主任,让他帮自己接通方面军司令部的电话,自己打算亲自问问罗科索夫斯基或马利宁,这些运输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话很快接通了,听到马利宁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索科夫连忙态度恭谨地说:“您好,方面军参谋长同志,我有件事想向您请教。”
“请说吧,索科夫将军。”
“是这样,不久前,我看到有大量的运输机在歼击机的护航下,朝着华沙的方向飞去。”索科夫试探地问:“不知它们去执行什么任务?”
马利宁本来想让索科夫别多管闲事,但转念一想,每次派往华沙执行空投任务的运输机群,都要从索科夫部队的驻地上空飞过,就没有再隐瞒,而是如实地回答说:“索科夫将军,我们是奉命向华沙城内的起义军,空投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支持他们继续与德国人战斗下去。”
索科夫一愣,随即反问道:“奉命向华沙起义军空投武器弹药和物资?不知是谁下达的这种命令啊?”
马利宁沉默了片刻,然后瓮声瓮气地说:“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
索科夫听后更加疑惑不解,最高统帅部怎么会突然给罗科索夫斯基下达如此情况的命令,让他派飞机给华沙城内的起义军实施空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索科夫再次问道:“方面军参谋长同志,我想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想起为华沙起义军空投武器弹药和物资呢?”
“伦敦的波兰流亡正府亲自给史达林同志去电,请求他向华沙起义军伸出援手,给起义军提供必要的帮助。甚至还有一个代表团,即将在近期前往莫斯科进行访问。”马利宁说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冒险到华沙的上空去空投物资,以挽救城内的起义军。”
索科夫了解了自己想知道的情报后,就结束了和马利宁之间的对话。而一旁急于知道答案的波涅杰林和西多林,则追问道:“司令员同志,从我们防区的上空飞过的运输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面军参谋长说了,”索科夫回答说:“这是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我军出动运输机为华沙城内的起义军空投武器弹药和物资,确保他们能继续与德国人战斗下去。”
听完索科夫的话,西多林有些不服气地说:“伦敦的那帮老爷们,不是说要支持克拉约夫军么?为什么他们不出动空军,给华沙起义军空投物资,而却要我们的人去做这种事呢?据我看来,那些华沙城内的克拉约夫军,就算得到了我们空投的物资,恐怕也不会念我们的好,依旧以为这一切都是伦敦的老爷们帮他们做的。”
索科夫听西多林这么说,心里不禁苦笑连连,暗说英国人不是不想支援华沙,但问题是他们此刻是有心无力。不管是米国还是英国,正忙着开展“花园市场行动”,哪里有兵力和足够数量的飞机,来为华沙起义军空投物资呢。
花园市场行动的战术主旨是借由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部队奇袭,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快速移动的协同作战,夺取荷兰境内主要河川上仍由德军控制的一系列桥梁;而战略目标则是在夺得这些桥梁的控制权后,让盟军得以跨越莱茵河这个德国边境上最后的天然屏障,趁德军尚未站稳之际,在短时间内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命运的天平一开始就倾向了德军。由于情报的失误,蒙哥马利根本不知道,在盟军预定着陆的地区,德军已经部署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和空降第1集团军的部分部队。
尤其糟糕的是,盟军发起空中突击不过两小时后,德军空降第1集团军司令库特·斯图登特大将便从一架打下的滑翔机中取得了一份盟军的作战命令。他立刻携带这份命令到b集团军群总部去见总司令莫德尔,策划德军的反攻。在德军的将领中,斯徒登特比任何人更熟悉荷兰,也了解空降部队的重大缺点—诸如在地面上欠机动以及缺乏重武器。最后,莫德尔选择了安恒作为党卫军装甲部队一部的整训地区,他们极力阻止盟军空降部队和装甲部队的会师。
索科夫是了解这段历史的,他觉得莫德尔远在荷兰,与苏军作战的指挥官里,没有一个能力与莫德尔相匹配的,假如苏军在此刻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参谋长同志,”索科夫望着西多林说道:“我觉得英国人之所以不给华沙城内的起义军空投物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们如今没有那么多可以用来空投的运输机;其次,前段时间他们对华沙城内实施空投时,遭到了德军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损失了一些的飞机,从而使他们觉得应该避免这种无谓的牺牲,便停止对华沙城内起义军的空投。”
西多林听完索科夫讲的话,冷笑着说:“英国人的算盘打得真精,自己对华沙的支持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让我们来代替他们付诸实施。”
“我觉得如果华沙的起义者,如果可以继续和德国人战斗下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波涅杰林忽然插嘴说:“到那个时候,克拉约夫军的人所感激的对象,依旧是伦敦方面,而不是付出巨大牺牲的我们。”
“你说得没错。”索科夫想到后世一片声音谴责苏军,说就在华沙城外,却始终按兵不动,听任实力薄弱的起义军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战斗。这明显是歪曲事实,把伦敦方面的口头支持当成了真事,而对为了华沙解放而付出代价的苏军,却被他们黑得体无完肤:“若是他们能坚持到我军最后占领华沙,他们心中所感激的对象,估计还是那帮远在伦敦的老爷们。”
“司令员同志,我们今天的行动还是以扩大登陆场为主吗?”西多林问道。
“是的,参谋长同志。”索科夫点着头说:“不管接下来的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集团军的任务就是在左岸的登陆场站稳脚跟,并想法将其扩大。等第65和第70集团军合兵一处后,再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
“司令员同志,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能拿下华沙?”西多林有些兴奋地说:“如今我们在华沙附近部署了五六个集团军的部队,以这样的实力,我觉得在九月底十月初,拿下华沙城,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索科夫显然没有西多林这么乐观,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很多事情。比如说华沙城内的起义军,将在10月2号向德军放下武器投降。也不知道自己这只小蝴蝶的出现,会不会让起义军投降的时间延后。
而到了十月中旬,正准备集中力量向华沙发起最后总攻的罗科索夫斯基,却接到了史达林的命令,让他把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职务移交给朱可夫,然后前往第二方面军担任司令员一职。而华沙的解放,要等到45年1月17日。
想到这里,索科夫不禁浑身一震,他清楚地记得,解放华沙的部队是第47和第61集团军,以及波兰第1集团军。而自己所指挥的第48集团军和巴托夫指挥的第65集团军,也莫名其妙地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战斗序列中消失了。
西多林见索科夫忽然发起呆来,连忙用手碰了碰他的手臂,试探地问:“司令员同志,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索科夫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连忙掩饰地说道:“我正好在想一点事情,不知不觉中想入神了。”
“司令员同志,”波涅杰林对索科夫说道:“我觉得参谋长说得很有道理,假如上级真的命令我们大规模援助城内的起义军,那么就代表我军会在近期向华沙发起新一轮的进攻,并争取尽快拿下这座城市。”
“副司令员同志,我不这么认为。”索科夫凭借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对波涅杰林说:“方面军的部队如今分散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重新集结起来,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所以我认为,在三个月内,我军都不会对华沙采取大规模的进攻……”
“啊,三个月内,都不会对华沙城发起进攻?”听索科夫这么说,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西多林,顿时来了精神,他反驳道:“司令员同志,虽说各部队在前期的战斗中,都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如果元帅同志把所有的部队集中起来,我不信对付不了德军的区区几个师。”
“参谋长,话不能这么说。”索科夫继续说道:“德军的部队建制和我军不一样。如今我们一个师的兵力,不过是六千到八千;而德国人呢,普通的步兵师是一万五千人,装甲师是一万八千人。
比如说德军在某个地域有两三个师,总兵力就能达到五万左右。而我军要想击溃甚至消灭这两三个师的德军,就必须出动八个师,才勉强能与对方兵力大致相等。你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了,更加应该明白,八个师之前的协同作战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若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来统一指挥,到最后有可能敌人没有被消灭,我军却损失惨重了。”
“是的是的,司令员同志说得非常有道理。”波涅杰林附和道:“两三个师配合作战,彼此间出现的问题还比较少。但如果联合作战的部队增加到了八个师甚至更多,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统一的指挥,部队肯定会在战场上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而就算有统一的指挥,那些师级指挥员们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一名不是自己上级的指挥员的指挥吗?”
“参谋长同志。”索科夫不想在这些问题上纠缠,便及时地变换话题问西多林:“步兵第3和第109师什么时候能渡过纳雷夫河?”
“部队已经在向纳雷夫的河边集结。”西多林回答说:“最多再过两个小时,他们就能开始渡河。我想问问,他们一完成渡河,就立即投入战斗吗?”
“暂时不用。”索科夫摇着头说:“还是让他们先休息一下,养精蓄锐,等到需要他们的时候,自然会将他们投入战斗的。”
“好的,司令员同志。”西多林记录完索科夫的命令后,对他说道:“我会尽快把你的命令,传达给步兵第3和第109师的师长,让他们按照你的命令去执行。”
“对了,我们如今多架设了三座浮桥。”索科夫问道:“现有的防空力量,能同时保证四座浮桥的安全吗?”
“这个问题不大。”西多林回答说:“我把两个高炮团合理地分配在四座浮桥所在的区域,德军的轰炸机不管从哪个方向来,都够他喝一壶的。”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