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林姜回荣国府,马车后还跟着一个坐小轿的明正宫太监,捧着崭新的官服和官印,一路给她送了回来。
很快,齐阳长公主府与绍王府这两门消息灵通之地,就各自派了长史官来道贺。
林姜很早就发现了住在荣国府,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凡有宫里的太监或是各王府的长史官来到,都有荣国府的爷们代为打点。不然宝石是个姑娘家不说,身份也不够,还真不好去应酬长史官。
荣国府的公子哥儿就很派上了用场。
比如现在,琏二爷本在家闲着睡午觉,就被凤姐儿‘请’了出去应酬宫里太监和两府的长史官了。
贾琏虽然读书不怎么样,但论起人情往来和世俗经济,那真是顶的上一百个贾宝玉,连忙换了衣裳就出去了。不过时,就妥妥帖帖把人都送走了回来见凤姐儿。
一见面就摇头感叹道:“真是了不得,瞧瞧这阵仗,可见是宫里的红人。”
凤姐儿就对他道:“所以我跟二爷说呢,等今年林姑父上京,二爷可得去拜会拜会,也找些正经营生做。”
贾琏笑嘻嘻:“你说了许多次了,我都记着了。”
不多时,整个荣国府就传开了林姜荣升为太医院院正的消息。
原本林姜的官职是从五品,跟贾政同阶,现在再升半级,倒是比贾政还高了些。
荣国府内主子们都贺喜过后,下人们又纷纷来兰芝院门前磕头道喜。
雪雁看外头乌泱泱的人,蹦出了大实话:“除了那些不差钱的管家媳妇们是奔着露脸来的,其余的,还不都盯着大姑娘的钱,都趁着这好事来要赏的。”
林姜也只是飒然一笑:“今儿高兴,多扔些钱就当听个响声也无妨!”然后推了推雪雁:“去吧,跟着你宝石姐姐散银子去,散一回你就知道做散财童子有多高兴了。”
自打范小青上京来,不但替她们打听着京中的事儿,把林家老宅管的井井有条,还很周到的替两位姑娘准备各种节礼赏银。
单用红线穿着的一吊一吊的银钱,他就送进来两大箱子,还有剪成不同大小的散碎银子,银花生之类的,可以满足姑娘们赏赐各等下人。
可见他在江南得林如海重用是有缘故的,是个格外细心周到的人。
雪雁出去跟着宝石分了一回银钱,回来果然笑得不住:“她们说好话的声音比银子掉地上还响呢——就是叫串钱磨得手疼。”
黛玉见林姜今日高兴殊异,不由道:“姐姐这样高兴,不只是升了官的缘故吧。”
林姜先卖个关子:“且等等探春她们都到了,我再说。”
果然不多时,三春姊妹就结伴到了。方才在荣庆堂,她们跟着贾母王夫人等长辈集体贺过一回林姜,那是礼数,这回她们再亲自走来一趟,才见真情实意。
林姜就把皇上准许了她开立书局,刊印医书之事与姐妹们分享了。
一听圣上恩准不说,甚至还亲自入股(为了皇上的颜面,林姜也没有透露堂堂天子入股堪堪五百两的事实),黛玉与三春都十分欢喜。
不过林姜也很领皇上的情,多少银子无所谓,只要皇上肯出就好,哪怕他就拿出一两银子来呢,也是天子金字招牌!
有了他作保,就是一座金山也不换。
任谁拦着她,阻碍她抑或指责她女子出书,或是太医院正开书局医馆有违法理,都要先顾忌她的生意,是皇上也加盟投资了的。
这五百两就如同定海神针。
三春也是在医书上帮过忙出力下过功夫的,今闻听此书能面世,还是光明正大经过天子准许的面世,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似乎自己也跟着这书自由地走出去了一般。
林姜就对三春道:“你们好歹想个别号来,到时候书上好印。”又对黛玉笑道:“我问了妹妹几次,你也只说没想好,且不急。如今可要急了。”
她这话叫一向最机敏的探春都愣住了,只问着:“怎么,我们的名儿难道还能出现在书上?”
林姜更奇:“我跟林妹妹算是主编,你们怎么也算个责任编撰了,既出了力,怎么能不留名呢?只是你们跟我不同,不准备露面走行医这条路,当然不能用真实闺名记在书上,只好用别号了。”
三春俱是十分惊喜,都顾不上回去,当场就讨论起自己的别号来,只是热热闹闹说了半日,总拿不定主意。
还是黛玉道:“咱们把素日喜欢的词牌名都写了,各自拈一个,就以此做别号如何?”
探春立刻响应:“果然是林姐姐,想的主意就是清雅又有趣。”
然后立刻去案前提笔写了些熟悉的词牌名出来,黛玉又在旁边帮她补充了不少。
共写的几十个词牌名后,探春就停笔,让雪雁和宝石一起,帮她把这些洒金纸裁减开来,叠成一朵朵简单的小花,然后让着黛玉先抽。
黛玉还想请迎春这位年纪最大二姐姐的先来。
谁知迎春这回难得主意很定,腼腆却坚决地笑道:“这本书,是林院正摘录,妹妹整理的,我们不过帮着校对标注了一二,自然该林妹妹先抽别号。”
探春惜春都跟着点头:“林姐姐快别谦让了,你不拈我们如何拈呢?”
黛玉这才伸手,从几十朵小花中拈了一枚,打开一看,是‘临江仙’之词牌。
林姜在旁边看着:“这别号好。”
三春也觉得有趣,分别上前拈了一个,只见探春得了‘南柯子’,迎春则是‘西江月’,唯有惜春不喜欢自己抽到的‘蝶恋花’,就非要扔了另外抽了一张,乃‘虚花悟’。
惜春就高兴了:“我就喜欢这个悟字。”
至此,各人选定别号才告辞而去。
而兰芝院内,黛玉却对林姜说:“我知道姜姐姐的意思,觉得我辛苦,想把我的别号跟你的写在一处。只是世家官宦里知道咱们姐妹同住的人极多,若是把我的别号写在你旁边,这别号起了也都白起了,谁不知道是我呢。”
黛玉指着三春拈出来的词牌名:“就把我跟二姐姐三妹妹她们都写在编纂处就够了。”
林姜很是不愿意:黛玉对这本书的贡献,其实不比她小多少。
她忙的目不暇接恨不得三头六臂的那段时间,这本书,几乎都是黛玉一点点对着医书整理出来的——那时候黛玉很体谅她,有问题都不去寻她,先是自己辛苦翻书,没法子了才会去找林姜。
但黛玉这话倒是提醒了林姜:这世上自己不干实事,但专长了一条舌头到处说人是非的人可不少。
要是只有黛玉等几个姑娘家的别号孤零零写在书上,只怕不妥——京中都知道林姜住在荣国府,到时候对着几个别号数目去扒拉后头藏着的姑娘,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想到,黛玉三春这些辛苦帮她整理医书的女孩子,将来可能要被人议论,说长道短,林姜就坚决拒绝。
很快,她就想到了解决的法子。
只有几个闺阁姑娘是不行的,她准备寻几位大佬一起背书。
-
且说林姜既然荣升了太医院正,又得了齐阳长公主府与绍王府的贺礼,少不得要亲自去上门还礼拜见。
林姜不是空着手去的,她带了这本《千金闺阁录》的初稿。
齐阳长公主正在太后宫中陪伴安慰母后,正巧也知道皇上的恩典,见了林姜都不等她先开口,齐阳长公主就先问起来:“听说你自己编了本千金方的医书,还要开书局刊印,连皇兄都入了一股?这样的事儿怎么不寻我来?”
林姜心道:长公主,您那皇兄有没有告诉您他堂堂天子,入股了多少钱?
皇上显然没说,因为长公主随口就是:“我不比皇兄是富甲天下的。但多了没有,一万八千的银子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林姜:皇上,您看看作为兄妹俩,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腹诽了一下皇上后,林姜取出自己的书稿:“臣当真有事要求长公主,只是不是银子的事儿,长公主若是肯应允,一万两金子也不换。”
她也不弯弯绕,直接就将想要长公主名望撑腰之事明说了:“臣是才上任的院正,又是皇上破格提用的,素无资历威望,家中姊妹又俱是闺阁姑娘,只怕这书将来被有心人诋毁,倒是心血全费,更牵连姊妹名声。”
长公主没有敷衍,也没有为了给林姜送人情,就一口答应。
她先是接过林姜递上来的初稿,认真翻了一遍,不由意外道:“这书倒是浅显,叫人一看就明白。”她还以为林姜会写些玄奥医道学问呢。
很快长公主就明白了林姜的心思,叹道:“难为你了,正如那御厨做菜一般,越是看着简单的菜,要做的精到才越花心思。想来你将繁复医理化成如今这样通俗易懂的话,也是花了好一番心思的吧。”
林姜见齐阳长公主是真心的夸赞,又把黛玉以及三春姐妹怎么帮她说了出来。
齐阳长公主听说她们用的都是词牌名,也觉得新奇有趣。
于是招手对身后女官道:“你去屋中拿一本词来给我。我也给自己选个别号。”
长公主拿来随手一翻,却正是一首‘高阳台’,她不免一笑:“倒是巧了,可见天意如此。”
她这随手翻出来的别号,竟然跟她的封号还重叠一字,可见有缘。
齐阳长公主把书一抛豪爽道:“既如此,这就是我的别号了。只一件事你得应了——我素来是占先惯了的人,林院正既找了我,可就得把我放在别号的头一个。”
林姜心中感喟:这不只是长公主从不屈居人下的骄傲,更是一种难得的呵护。
头一个别号,自然是会被外头议论更多的那个。她这般强硬要打头阵,就是护着其余的姑娘们之意了。
林姜认真行官礼道谢:“臣多谢长公主。”
齐阳长公主扶着她的手,定定看了她半晌,然后叹道:“我贵为大周嫡出公主,自幼得父皇母后疼爱庇护,数十年来顺心随意毫无屈从,自问已是女子难得快活自在的一世了,却不想,你走的路还截然不同。”
她目光中含着难以道明的情绪,对林姜点头:“既如此,就走下去。我也想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
与齐阳长公主一样,绍王妃也不是寻常女子,听闻此事一口应下愿意做名誉编纂。
她都不必翻书,自己就起了别号‘水调歌’。还对林姜提建议道:“既然都是别号,就设几个虚的词牌名混在里头,数目一多,那想编排闲话的人,自己就糊涂起来,就连累不着那些小姑娘们。”
自此,除了林姜名姓录于主编之处,其下编纂便皆是别号,更以长公主和绍王妃的‘高阳台’和‘水调歌’为头两名。
书籍初稿诸事已定,书局更是运行的极顺畅。
范小青在姑苏能帮林如海把巡盐御史府上下都料理明白,何况盘一家小小的书局。
唯一有点麻烦的却是选极可靠的伙计。
好在林姜第一回出书,又是第一版,要求的量很少,只先要二百本,准备在京城勋贵世家中搞一下预售和饥饿营销。
说起各类现代营销手段来,林姜真是颇为想念系统爸爸,那才是专业大佬。
而此书一印,就可知林姜的的未雨绸缪没做错。
果然京中世家里就冒出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尤其以去岁在关于她的吵架中落了下风的‘京派夫人’们为首,传出些‘牝鸡司晨’‘女子不安于室’‘有违女德女范’的闲话歪话来。
这还是有皇上金字招牌摆在那里,朝上暂且没有弹劾她的官员,也没有敢明目张胆为难她及书局的势力。
但这些贵妇人们背后的言语八卦,确实连皇上也管不着的。
而很快,这些背后议论的闲话也传到齐阳长公主处了,别的不说,她的妯娌之一,明阳伯府的四太太就是传播难听话的始作俑者之一。
齐阳长公主当时就把这位妯娌‘请’了长公主府来,和颜悦色问她对这本医书有什么意见。
那四太太不明所以,还想拉着长公主一并谴责一二,于是只道:“这样抛头露面写书的事儿,岂不成了个男人?女人家还是要贞静为主,否则便是乱了规矩。长公主且看,她们只用些别号,正是自己也知道羞愧,不敢以真名字示人呢。”
长公主拿过书,翻开第二页,指着写在编纂第一名的‘高阳台’:“这个别号看到了吗?”
四太太懵懵点头。
长公主森然一笑:“这是我。”
四太太唇齿发抖:告辞!
类似的情况在绍王府也发生过一回后,京派夫人们再次迅速败落。她们也不敢去八卦那剩下的七八个别号,分别是哪家的姑娘小姐了:这钓鱼先就钓出两只大鲸鱼来,谁受得了!
至此,京中再没人对这本颇为奇异的女子出的医书说三道四。
更有之前与林姜约定过的姑娘们,都从她这得了一本,再有吴夫人等本就护卫她,着意为她开路说好话,一时京中倒是很有些洛阳纸贵的意思。
朝上那些顶冠束带的男人们,固然也觉得此事不合规矩,但想着是陛下许可的,又只是本女子医书,只在闺阁间传一传倒也罢了,他们是大男人不好说话的,也就都沉默下来。
林姜要的就是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效果:这回千金方的医书你们都没说话反对,那就是默认了。既然默认了这回,下次再想反对,可就是出尔反尔没道理了。
朝上官员们只是没反对,太医院上下却是旗帜鲜明支持态度:这可是我们新上司的新书啊!我们表现得时候到啦!冲啊!
况且这书出版前,太医院专看千金科的几位太医那里,林姜都送了样书过去,请他们帮着指点有无错处。
太医们:太好了,找到一条跟上司套近乎的路线。
马院副这等活泛人已经开始机灵地预约下一本了:“我非千金科出身,这回帮不上忙,要是院正大人再刊印旁的医书,只管吩咐我!”
林姜含笑:“以后定然要请马院副帮忙的。”
最让林姜高兴的奖励,还是在《千金闺阁录》再版,刊印超过一千本的时候,系统忽然蹦出来的消息。
恭喜宿主解锁隐藏成就:作为第一主编出版畅销医书
这次不只是惊喜,而是林姜特意奔着解锁这个隐藏成就去的——在真心实意的锦旗成就后,林姜就在猜测,其余的隐藏成就是什么?有什么是现代医生经常做,而古代医生很难做到,足以达成隐藏成就的。
这出版医书和发表论文就在她的锁定范围内。
起初《千金闺阁录》刚出版的时候,系统毫无反应,林姜还有些失望。没想到原来是数量不够,需要一定数目才能达成。
林姜摩拳擦掌准备进系统领奖励,通过转盘抽新buff了。
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项隐藏成就的buff是固定的。而且极为特殊,不再是加持在医具上或是药物而,反而是直接加持在她本人身上。
正面增益·知识的星火
“执笔者如星辰,于暗夜闪耀,为师者如火苗,于冬夜温暖。”
“该正面增益为光环类,凡立志走上医道之人,会将你视作启明星。只要你不倒下,只要你永远站在前方,他们就有星火的力量。鼓舞他们吧,星火终可燎原。”
林姜错愕:这项buff是不是给的有点沉重和宏大。
俱系统解释,这其实是极为罕见的隐形双重buff。
林姜不止是作为主编出版了一本医书,还是作为太医院院正,这个朝代里‘官方大夫’中的身份职位最高者太医院首出版了医学刊物。
系统将官职的隐形影响力加了进去,才给出了光环类buff。
只有站的够高,发出的声音才有更多人能听见,愿意听见。强大很多时候就是最好的注脚,此乃自古通礼。
自太上皇驾崩后,世事变更甚多,林姜都不免与黛玉感慨:谁能想到咱们入京才一年多,就沧海桑田了呢。
说起沧海桑田,觉得世事变幻太快的不光他们,还有大皇子。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江南耀武扬威,结交臣子,备受奉承,几乎就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连父皇交代的差事都差点忘了,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威风八面中,真是乐不思蜀。
谁知忽然京中来了急报,说是皇祖父没了,大皇子立刻从美梦中惊醒。
只得连忙星夜赶路,用了几日就狂奔回京,特意做出胡子拉碴的憔悴去父皇跟前表白自己的孝心去了。
一路上,大皇子都在埋怨自己皇祖父死的不是时候。
而他这样日夜兼程回京,却没得到皇上一句夸赞和笑脸。皇上只是冷声质问他,这下江南几月,可有查清金陵府尹宋舟侵吞土地一案?怎么一直不见折子回禀?还没查清,那你是去干什么的?!
被父皇三连问暴击的大皇子:……他光忙着去结交官员拉帮结派了。
且说犯了罪的金陵府尹宋舟是地头蛇四大家族捧起来的人,当地官员有碍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威望来求情的,也有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自己而求情保宋舟的。
故而为此案求见大皇子的官员可不少。
大皇子怎么会愿意得罪了人去?他还真想着卖面子放宋舟一马。
要不是同去的刑部侍郎,咬死了不肯,认认真真调查此案,大皇子早就上折子跟父皇替宋舟开脱了。
原本他想着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刑部侍郎再较真死板,还真敢跟他这个皇长子对着干?到头来总要由他上折子的。到时候一放宋舟,这江南不知有多少官员要承自己这份大人情!
大皇子计划的很完美,可谁知太上皇忽然就死了,大皇子毫无准备就被皇上问到了脸上,噎的没有话说。
大夏天的,他跪在明正宫冷汗蹭蹭冒,只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回话。
太上皇殡天,皇上已然腾出手来要管儿子了,也懒得再看大皇子装模作样。要不是孝期内不好出什么处置皇子的新闻,他真想直接圈了大皇子拉倒。
便是不能圈,皇上也懒得理他,直接骂他是个废物,叫他先滚去守孝,出了丧期再好好修理他。
吓得大皇子失魂落魄,一下子从被人捧成‘准太子’的美梦中惊醒了,战战兢兢跟兄弟们一起去跪灵。
而听说这位大哥无功而返还被父皇痛骂后,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纷纷上前‘表示深情关切’。那笑里藏刀的,险些给大皇子捅的吐血。
只是大皇子拎不清皇上的心思,仍旧自为是长子,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他自然为首。
而且丧仪上也有大臣举哀,他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拉拢大臣,同时在父皇面前表现自己孝顺能担事的好机会。
无奈让大皇子分外焦躁的是,自打回京以来,父皇对他就很冷淡,再不复之前大皇子妃刚去时候的关心慰问不说,甚至还有冰冻三尺之感。
而京中官员也正因帝权更迭忙的团团转,谁有空去理会大皇子。
皇室宗亲里头,老一辈的亲王没必要站队,跟皇上同辈的亲王,自身都难保,被皇上拍了个七荤八素,正在勉强从坑里爬起来,根本无暇顾及旁的。
至于当着宗人令,大权在握的绍王,见了大皇子则是当空气不理不睬。
让大皇子想凑上去套近乎都张不开嘴。
大皇子不由就怀念起江南时的威风八面来,深觉沧海桑田,这世界变得也太快了。
这日他又被绍王无视后,就忍不住发怒。
因不敢在兄弟们面前露出行迹来,就借着往刘嫔处请安的功夫,在亲娘处很是发了顿邪火。
刘嫔有什么法子呢?她固然有几分心机也够心狠,但说到底也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宫女出身。
母家也半点帮不上忙,于是只好劝儿子道:“你是长子,太上皇的丧事都是你领头。你的前程在后头,何苦跟绍王这种老亲王置气。”
又安慰儿子:“母妃听说,你往江南去,倒是结交了不少愿意帮衬你的大臣。”
说起这事,大皇子得意之余,不免跟刘嫔抱怨林如海不识抬举,从不跟旁人一样奉承他不说,反而处处帮着刑部侍郎,与他做对。
大皇子还赌气道:“这样的人,也能做我岳父?倒不如换一家。”
大皇子走了一趟自为开了眼界:比林如海识趣的官员多了。远了不说,王子腾就不错嘛。
自己在金陵卖了四大家族的面子(虽说还没卖好就被迫回京了),但彼此意思都到了。这回回京,王子腾对大皇子可是气许多。
大皇子不知道王子腾是因为自己地位的变动,变得小心了起来,对每位皇子都很和气,只以为王子腾是独独对他气。
倒是刘嫔想了想,还是劝儿子:“你自己是一年丧妻的守礼,现在太上皇还没了,你是太上皇长孙,只怕要守足二十七个月不能议亲。那林姑娘正好年纪小呢,可以等个两三年,王家姑娘可不行。”
“何况,你不是不知道,她那堂妹如今可是做了太医院院正,很是得你父皇的看重——京中世家闺秀是多,但那些人家儿子也多未必看重女儿,你上哪儿再去找林家这样只有女儿的人家去?”
大皇子听母亲说的,也觉有道理。
旁的不说,他去江南这一趟,可是听闻林家的家产颇丰——林如海一点也没掩饰林家在江南的祖产以及名声的丰厚,就明白给大皇子看。
大皇子很是垂涎,觉得林家是有一桩好处:反正只有一个女儿,这偌大的家产以后就可以进他的腰包。
同时又想,若是得父皇赐婚,娶了林氏女,能逼林如海前倨后恭也很是解气。
所以勉强还是决定,留下林氏女作为他正妻的排行榜第一位候选人。
他们母子关起门来,算盘打得震天响,恨不得天下人都被他们算计完了,却不知皇上看他这个儿子,已经当成报废品来看了。
大皇子一路南下之事,皇上尽有所知——不光林如海一个厌烦大皇子,还有不少直性子的文臣武将烦他烦的要死。
其中便以苏州总兵脾气最暴躁,因大皇子临走前还阴阳怪气给了他些脸色瞧,于是这位总兵算着日子就开始找幕僚写参奏折子,争取京城太上皇的灵柩一出宫,丧事一完,他这一本弹章就递到皇上案头。
同在江南为官,那总兵脾气虽暴,但也不是纯莽夫,还来问过林如海的意思。
也是因文臣武将不是一脉,这位三品总兵虽然愤怒上头,但想想到底参的是一位皇子,还是皇上第一位派出巡视办差的皇子,有些没底——他来寻林如海也是想探探,在一些文臣眼里,这位大皇子风评如何。
怎么说呢,大皇子的风评,甭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在正常官员眼里,就觉得他不行。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拉帮结派,可以谋图太子之位,但,但你不能蠢啊。
你手下啥也没有,就在江南大肆公开拉人,是当你京城的皇帝爹是个摆设啊。
简而言之,君主的个人素质是很重要的,英明神武如唐太宗,直接提剑杀到玄武门也多的是人愿意拥护跟随,但蹦蹦跳跳宛如疯兔的大皇子,心里有成算目光深远的官员都恨不得远离他:唉,到时候皇上收拾他可别溅到我身上血。
因苏州总兵与林如海私交不错,人品也过硬,曾经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事从权宜,直接出兵帮林如海镇压过一场因走私贩卖私盐而起得□□。
对这种实在人,林如海也不藏着掖着。
林如海表示你只管参,我这边参奏大皇子的草稿都写好了,还在润色阶段。
那总兵废话不多说,拱拱手就回去向京城发快递了。
就算没有林如海、苏州总兵陆续上的折子,大皇子一路南下的随从里,也就有皇上派的人。
于是大皇子还在京里扮演孝子贤孙为太上皇崩逝伤痛的时候,皇上这边已经把他南下诸事掌握了个明明白白。
皇上不免对着绍王抱怨:“王叔你说说,朕是怎么生下来这样毫无心肝又蠢笨的畜生呢?”
这话问的刁钻,以至于绍王也没法回答。
他倒是有答案不好直说:在绍王看来,自家王府也是有两个庶子的,不过都是当年王妃有了嫡长子后,庶子才出生,嫡子是长子,这就避免了绝大部分麻烦。
且绍王只把庶子让王妃管教,生母也都未封侧妃,仍旧是普通侍妾。
而从小教育庶子们,也是忠厚老实为上,只要你别歪了心思,以绍王府的地位,将来就跑不了你一个官,一份富足的家业。但要是想同室操戈,争什么世子,那就是自找没趣且自找苦吃。
绍王的态度摆在这里,绍王府内从妾室到庶子,也就都物理层面上的老实安分,从来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单挑一下王妃和世子。
可皇上不然,他素来管生不管养,放着儿子们自己找生路去。皇上总觉得,自己当年能够从生母卑微的阴影里,一路杀出重围,学的文治武功精通,最后登基为帝,儿子们就算不比自己强,也不能差太多。
谁还是生来就顺顺当当,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不成?
连太上皇这个当年名正言顺的嫡长子,都是很经过一番血斗,才坐稳了皇储之位的。
现实摆在这里,绍王也不好说皇上的错:毕竟绍王府只是个王位,他爱重王妃喜欢嫡子,就能拍板让周黎蘅继位。
可这国家不同,皇上不可能因为偏宠哪个皇子,就定下来让他继位,打压其余儿子,皇上这番放养,也是要看看哪个儿子能出色争出来的意思。
也正因如此,皇子们才心思浮动,都对大位有了觊觎之心。
那走歪了路入了歧途的,估计也不只大皇子一个人。只是大皇子蠢而毒的格外有特色而已。
皇上恨的也是这一点:你但凡是个枭雄人物呢,朕也不会这么生气。
结果长子只是个掰棒子,还掰一个扔一个的笨狗熊,而掰的那一个也掰不明白,可给皇上气坏了。
朕可以生枭雄,但朕真的不想生狗熊儿子啊!
皇上恼了一会儿,看着绍王忽然想起一事:“林如海既不曾跟这畜生搅在一起胡闹,可见还是个明白人。王叔还想着与他家结亲不曾?”
绍王赶紧点头:这可是正事。
皇上端着茶想了一回:“算起来林如海今年也该入京面圣了。只是他一离了江南,朕一时也难找新的巡盐御史顶上。”
事关盐政,绍王也不便多说,只道:“巡盐御史位置要紧,一般做个七八年也就到头了。”
要是让一官员长久在同一个高位上,难免各处关卡都打通,只手遮天起来。
故而本朝做官的规矩,文臣武将虽不跨行,但文臣班子里头,却是各部来回调换官员,跨度极大。
比如做了两年户部侍郎,一转头调去礼部做尚书,又或者刚从工部管完治水的官员,转眼又去了大理寺审案子都是寻常事。
这也是帝王御人之术,从太、祖爷起就传下来的制衡道理。
林如海能在盐政上做上几年,已经是比较长久特殊的个例了,就在他做巡盐御史的年份里,户部尚书都换过仨了。
皇上听了绍王这话,心里也就暂有了主意:确实该先把林如海调回京城来,叫个与他素无瓜葛的官员去接任,查一查历年盐政的账目再说。
很快,齐阳长公主府与绍王府这两门消息灵通之地,就各自派了长史官来道贺。
林姜很早就发现了住在荣国府,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凡有宫里的太监或是各王府的长史官来到,都有荣国府的爷们代为打点。不然宝石是个姑娘家不说,身份也不够,还真不好去应酬长史官。
荣国府的公子哥儿就很派上了用场。
比如现在,琏二爷本在家闲着睡午觉,就被凤姐儿‘请’了出去应酬宫里太监和两府的长史官了。
贾琏虽然读书不怎么样,但论起人情往来和世俗经济,那真是顶的上一百个贾宝玉,连忙换了衣裳就出去了。不过时,就妥妥帖帖把人都送走了回来见凤姐儿。
一见面就摇头感叹道:“真是了不得,瞧瞧这阵仗,可见是宫里的红人。”
凤姐儿就对他道:“所以我跟二爷说呢,等今年林姑父上京,二爷可得去拜会拜会,也找些正经营生做。”
贾琏笑嘻嘻:“你说了许多次了,我都记着了。”
不多时,整个荣国府就传开了林姜荣升为太医院院正的消息。
原本林姜的官职是从五品,跟贾政同阶,现在再升半级,倒是比贾政还高了些。
荣国府内主子们都贺喜过后,下人们又纷纷来兰芝院门前磕头道喜。
雪雁看外头乌泱泱的人,蹦出了大实话:“除了那些不差钱的管家媳妇们是奔着露脸来的,其余的,还不都盯着大姑娘的钱,都趁着这好事来要赏的。”
林姜也只是飒然一笑:“今儿高兴,多扔些钱就当听个响声也无妨!”然后推了推雪雁:“去吧,跟着你宝石姐姐散银子去,散一回你就知道做散财童子有多高兴了。”
自打范小青上京来,不但替她们打听着京中的事儿,把林家老宅管的井井有条,还很周到的替两位姑娘准备各种节礼赏银。
单用红线穿着的一吊一吊的银钱,他就送进来两大箱子,还有剪成不同大小的散碎银子,银花生之类的,可以满足姑娘们赏赐各等下人。
可见他在江南得林如海重用是有缘故的,是个格外细心周到的人。
雪雁出去跟着宝石分了一回银钱,回来果然笑得不住:“她们说好话的声音比银子掉地上还响呢——就是叫串钱磨得手疼。”
黛玉见林姜今日高兴殊异,不由道:“姐姐这样高兴,不只是升了官的缘故吧。”
林姜先卖个关子:“且等等探春她们都到了,我再说。”
果然不多时,三春姊妹就结伴到了。方才在荣庆堂,她们跟着贾母王夫人等长辈集体贺过一回林姜,那是礼数,这回她们再亲自走来一趟,才见真情实意。
林姜就把皇上准许了她开立书局,刊印医书之事与姐妹们分享了。
一听圣上恩准不说,甚至还亲自入股(为了皇上的颜面,林姜也没有透露堂堂天子入股堪堪五百两的事实),黛玉与三春都十分欢喜。
不过林姜也很领皇上的情,多少银子无所谓,只要皇上肯出就好,哪怕他就拿出一两银子来呢,也是天子金字招牌!
有了他作保,就是一座金山也不换。
任谁拦着她,阻碍她抑或指责她女子出书,或是太医院正开书局医馆有违法理,都要先顾忌她的生意,是皇上也加盟投资了的。
这五百两就如同定海神针。
三春也是在医书上帮过忙出力下过功夫的,今闻听此书能面世,还是光明正大经过天子准许的面世,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似乎自己也跟着这书自由地走出去了一般。
林姜就对三春道:“你们好歹想个别号来,到时候书上好印。”又对黛玉笑道:“我问了妹妹几次,你也只说没想好,且不急。如今可要急了。”
她这话叫一向最机敏的探春都愣住了,只问着:“怎么,我们的名儿难道还能出现在书上?”
林姜更奇:“我跟林妹妹算是主编,你们怎么也算个责任编撰了,既出了力,怎么能不留名呢?只是你们跟我不同,不准备露面走行医这条路,当然不能用真实闺名记在书上,只好用别号了。”
三春俱是十分惊喜,都顾不上回去,当场就讨论起自己的别号来,只是热热闹闹说了半日,总拿不定主意。
还是黛玉道:“咱们把素日喜欢的词牌名都写了,各自拈一个,就以此做别号如何?”
探春立刻响应:“果然是林姐姐,想的主意就是清雅又有趣。”
然后立刻去案前提笔写了些熟悉的词牌名出来,黛玉又在旁边帮她补充了不少。
共写的几十个词牌名后,探春就停笔,让雪雁和宝石一起,帮她把这些洒金纸裁减开来,叠成一朵朵简单的小花,然后让着黛玉先抽。
黛玉还想请迎春这位年纪最大二姐姐的先来。
谁知迎春这回难得主意很定,腼腆却坚决地笑道:“这本书,是林院正摘录,妹妹整理的,我们不过帮着校对标注了一二,自然该林妹妹先抽别号。”
探春惜春都跟着点头:“林姐姐快别谦让了,你不拈我们如何拈呢?”
黛玉这才伸手,从几十朵小花中拈了一枚,打开一看,是‘临江仙’之词牌。
林姜在旁边看着:“这别号好。”
三春也觉得有趣,分别上前拈了一个,只见探春得了‘南柯子’,迎春则是‘西江月’,唯有惜春不喜欢自己抽到的‘蝶恋花’,就非要扔了另外抽了一张,乃‘虚花悟’。
惜春就高兴了:“我就喜欢这个悟字。”
至此,各人选定别号才告辞而去。
而兰芝院内,黛玉却对林姜说:“我知道姜姐姐的意思,觉得我辛苦,想把我的别号跟你的写在一处。只是世家官宦里知道咱们姐妹同住的人极多,若是把我的别号写在你旁边,这别号起了也都白起了,谁不知道是我呢。”
黛玉指着三春拈出来的词牌名:“就把我跟二姐姐三妹妹她们都写在编纂处就够了。”
林姜很是不愿意:黛玉对这本书的贡献,其实不比她小多少。
她忙的目不暇接恨不得三头六臂的那段时间,这本书,几乎都是黛玉一点点对着医书整理出来的——那时候黛玉很体谅她,有问题都不去寻她,先是自己辛苦翻书,没法子了才会去找林姜。
但黛玉这话倒是提醒了林姜:这世上自己不干实事,但专长了一条舌头到处说人是非的人可不少。
要是只有黛玉等几个姑娘家的别号孤零零写在书上,只怕不妥——京中都知道林姜住在荣国府,到时候对着几个别号数目去扒拉后头藏着的姑娘,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想到,黛玉三春这些辛苦帮她整理医书的女孩子,将来可能要被人议论,说长道短,林姜就坚决拒绝。
很快,她就想到了解决的法子。
只有几个闺阁姑娘是不行的,她准备寻几位大佬一起背书。
-
且说林姜既然荣升了太医院正,又得了齐阳长公主府与绍王府的贺礼,少不得要亲自去上门还礼拜见。
林姜不是空着手去的,她带了这本《千金闺阁录》的初稿。
齐阳长公主正在太后宫中陪伴安慰母后,正巧也知道皇上的恩典,见了林姜都不等她先开口,齐阳长公主就先问起来:“听说你自己编了本千金方的医书,还要开书局刊印,连皇兄都入了一股?这样的事儿怎么不寻我来?”
林姜心道:长公主,您那皇兄有没有告诉您他堂堂天子,入股了多少钱?
皇上显然没说,因为长公主随口就是:“我不比皇兄是富甲天下的。但多了没有,一万八千的银子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林姜:皇上,您看看作为兄妹俩,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腹诽了一下皇上后,林姜取出自己的书稿:“臣当真有事要求长公主,只是不是银子的事儿,长公主若是肯应允,一万两金子也不换。”
她也不弯弯绕,直接就将想要长公主名望撑腰之事明说了:“臣是才上任的院正,又是皇上破格提用的,素无资历威望,家中姊妹又俱是闺阁姑娘,只怕这书将来被有心人诋毁,倒是心血全费,更牵连姊妹名声。”
长公主没有敷衍,也没有为了给林姜送人情,就一口答应。
她先是接过林姜递上来的初稿,认真翻了一遍,不由意外道:“这书倒是浅显,叫人一看就明白。”她还以为林姜会写些玄奥医道学问呢。
很快长公主就明白了林姜的心思,叹道:“难为你了,正如那御厨做菜一般,越是看着简单的菜,要做的精到才越花心思。想来你将繁复医理化成如今这样通俗易懂的话,也是花了好一番心思的吧。”
林姜见齐阳长公主是真心的夸赞,又把黛玉以及三春姐妹怎么帮她说了出来。
齐阳长公主听说她们用的都是词牌名,也觉得新奇有趣。
于是招手对身后女官道:“你去屋中拿一本词来给我。我也给自己选个别号。”
长公主拿来随手一翻,却正是一首‘高阳台’,她不免一笑:“倒是巧了,可见天意如此。”
她这随手翻出来的别号,竟然跟她的封号还重叠一字,可见有缘。
齐阳长公主把书一抛豪爽道:“既如此,这就是我的别号了。只一件事你得应了——我素来是占先惯了的人,林院正既找了我,可就得把我放在别号的头一个。”
林姜心中感喟:这不只是长公主从不屈居人下的骄傲,更是一种难得的呵护。
头一个别号,自然是会被外头议论更多的那个。她这般强硬要打头阵,就是护着其余的姑娘们之意了。
林姜认真行官礼道谢:“臣多谢长公主。”
齐阳长公主扶着她的手,定定看了她半晌,然后叹道:“我贵为大周嫡出公主,自幼得父皇母后疼爱庇护,数十年来顺心随意毫无屈从,自问已是女子难得快活自在的一世了,却不想,你走的路还截然不同。”
她目光中含着难以道明的情绪,对林姜点头:“既如此,就走下去。我也想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
与齐阳长公主一样,绍王妃也不是寻常女子,听闻此事一口应下愿意做名誉编纂。
她都不必翻书,自己就起了别号‘水调歌’。还对林姜提建议道:“既然都是别号,就设几个虚的词牌名混在里头,数目一多,那想编排闲话的人,自己就糊涂起来,就连累不着那些小姑娘们。”
自此,除了林姜名姓录于主编之处,其下编纂便皆是别号,更以长公主和绍王妃的‘高阳台’和‘水调歌’为头两名。
书籍初稿诸事已定,书局更是运行的极顺畅。
范小青在姑苏能帮林如海把巡盐御史府上下都料理明白,何况盘一家小小的书局。
唯一有点麻烦的却是选极可靠的伙计。
好在林姜第一回出书,又是第一版,要求的量很少,只先要二百本,准备在京城勋贵世家中搞一下预售和饥饿营销。
说起各类现代营销手段来,林姜真是颇为想念系统爸爸,那才是专业大佬。
而此书一印,就可知林姜的的未雨绸缪没做错。
果然京中世家里就冒出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尤其以去岁在关于她的吵架中落了下风的‘京派夫人’们为首,传出些‘牝鸡司晨’‘女子不安于室’‘有违女德女范’的闲话歪话来。
这还是有皇上金字招牌摆在那里,朝上暂且没有弹劾她的官员,也没有敢明目张胆为难她及书局的势力。
但这些贵妇人们背后的言语八卦,确实连皇上也管不着的。
而很快,这些背后议论的闲话也传到齐阳长公主处了,别的不说,她的妯娌之一,明阳伯府的四太太就是传播难听话的始作俑者之一。
齐阳长公主当时就把这位妯娌‘请’了长公主府来,和颜悦色问她对这本医书有什么意见。
那四太太不明所以,还想拉着长公主一并谴责一二,于是只道:“这样抛头露面写书的事儿,岂不成了个男人?女人家还是要贞静为主,否则便是乱了规矩。长公主且看,她们只用些别号,正是自己也知道羞愧,不敢以真名字示人呢。”
长公主拿过书,翻开第二页,指着写在编纂第一名的‘高阳台’:“这个别号看到了吗?”
四太太懵懵点头。
长公主森然一笑:“这是我。”
四太太唇齿发抖:告辞!
类似的情况在绍王府也发生过一回后,京派夫人们再次迅速败落。她们也不敢去八卦那剩下的七八个别号,分别是哪家的姑娘小姐了:这钓鱼先就钓出两只大鲸鱼来,谁受得了!
至此,京中再没人对这本颇为奇异的女子出的医书说三道四。
更有之前与林姜约定过的姑娘们,都从她这得了一本,再有吴夫人等本就护卫她,着意为她开路说好话,一时京中倒是很有些洛阳纸贵的意思。
朝上那些顶冠束带的男人们,固然也觉得此事不合规矩,但想着是陛下许可的,又只是本女子医书,只在闺阁间传一传倒也罢了,他们是大男人不好说话的,也就都沉默下来。
林姜要的就是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效果:这回千金方的医书你们都没说话反对,那就是默认了。既然默认了这回,下次再想反对,可就是出尔反尔没道理了。
朝上官员们只是没反对,太医院上下却是旗帜鲜明支持态度:这可是我们新上司的新书啊!我们表现得时候到啦!冲啊!
况且这书出版前,太医院专看千金科的几位太医那里,林姜都送了样书过去,请他们帮着指点有无错处。
太医们:太好了,找到一条跟上司套近乎的路线。
马院副这等活泛人已经开始机灵地预约下一本了:“我非千金科出身,这回帮不上忙,要是院正大人再刊印旁的医书,只管吩咐我!”
林姜含笑:“以后定然要请马院副帮忙的。”
最让林姜高兴的奖励,还是在《千金闺阁录》再版,刊印超过一千本的时候,系统忽然蹦出来的消息。
恭喜宿主解锁隐藏成就:作为第一主编出版畅销医书
这次不只是惊喜,而是林姜特意奔着解锁这个隐藏成就去的——在真心实意的锦旗成就后,林姜就在猜测,其余的隐藏成就是什么?有什么是现代医生经常做,而古代医生很难做到,足以达成隐藏成就的。
这出版医书和发表论文就在她的锁定范围内。
起初《千金闺阁录》刚出版的时候,系统毫无反应,林姜还有些失望。没想到原来是数量不够,需要一定数目才能达成。
林姜摩拳擦掌准备进系统领奖励,通过转盘抽新buff了。
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项隐藏成就的buff是固定的。而且极为特殊,不再是加持在医具上或是药物而,反而是直接加持在她本人身上。
正面增益·知识的星火
“执笔者如星辰,于暗夜闪耀,为师者如火苗,于冬夜温暖。”
“该正面增益为光环类,凡立志走上医道之人,会将你视作启明星。只要你不倒下,只要你永远站在前方,他们就有星火的力量。鼓舞他们吧,星火终可燎原。”
林姜错愕:这项buff是不是给的有点沉重和宏大。
俱系统解释,这其实是极为罕见的隐形双重buff。
林姜不止是作为主编出版了一本医书,还是作为太医院院正,这个朝代里‘官方大夫’中的身份职位最高者太医院首出版了医学刊物。
系统将官职的隐形影响力加了进去,才给出了光环类buff。
只有站的够高,发出的声音才有更多人能听见,愿意听见。强大很多时候就是最好的注脚,此乃自古通礼。
自太上皇驾崩后,世事变更甚多,林姜都不免与黛玉感慨:谁能想到咱们入京才一年多,就沧海桑田了呢。
说起沧海桑田,觉得世事变幻太快的不光他们,还有大皇子。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江南耀武扬威,结交臣子,备受奉承,几乎就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连父皇交代的差事都差点忘了,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威风八面中,真是乐不思蜀。
谁知忽然京中来了急报,说是皇祖父没了,大皇子立刻从美梦中惊醒。
只得连忙星夜赶路,用了几日就狂奔回京,特意做出胡子拉碴的憔悴去父皇跟前表白自己的孝心去了。
一路上,大皇子都在埋怨自己皇祖父死的不是时候。
而他这样日夜兼程回京,却没得到皇上一句夸赞和笑脸。皇上只是冷声质问他,这下江南几月,可有查清金陵府尹宋舟侵吞土地一案?怎么一直不见折子回禀?还没查清,那你是去干什么的?!
被父皇三连问暴击的大皇子:……他光忙着去结交官员拉帮结派了。
且说犯了罪的金陵府尹宋舟是地头蛇四大家族捧起来的人,当地官员有碍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威望来求情的,也有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自己而求情保宋舟的。
故而为此案求见大皇子的官员可不少。
大皇子怎么会愿意得罪了人去?他还真想着卖面子放宋舟一马。
要不是同去的刑部侍郎,咬死了不肯,认认真真调查此案,大皇子早就上折子跟父皇替宋舟开脱了。
原本他想着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刑部侍郎再较真死板,还真敢跟他这个皇长子对着干?到头来总要由他上折子的。到时候一放宋舟,这江南不知有多少官员要承自己这份大人情!
大皇子计划的很完美,可谁知太上皇忽然就死了,大皇子毫无准备就被皇上问到了脸上,噎的没有话说。
大夏天的,他跪在明正宫冷汗蹭蹭冒,只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回话。
太上皇殡天,皇上已然腾出手来要管儿子了,也懒得再看大皇子装模作样。要不是孝期内不好出什么处置皇子的新闻,他真想直接圈了大皇子拉倒。
便是不能圈,皇上也懒得理他,直接骂他是个废物,叫他先滚去守孝,出了丧期再好好修理他。
吓得大皇子失魂落魄,一下子从被人捧成‘准太子’的美梦中惊醒了,战战兢兢跟兄弟们一起去跪灵。
而听说这位大哥无功而返还被父皇痛骂后,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纷纷上前‘表示深情关切’。那笑里藏刀的,险些给大皇子捅的吐血。
只是大皇子拎不清皇上的心思,仍旧自为是长子,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他自然为首。
而且丧仪上也有大臣举哀,他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拉拢大臣,同时在父皇面前表现自己孝顺能担事的好机会。
无奈让大皇子分外焦躁的是,自打回京以来,父皇对他就很冷淡,再不复之前大皇子妃刚去时候的关心慰问不说,甚至还有冰冻三尺之感。
而京中官员也正因帝权更迭忙的团团转,谁有空去理会大皇子。
皇室宗亲里头,老一辈的亲王没必要站队,跟皇上同辈的亲王,自身都难保,被皇上拍了个七荤八素,正在勉强从坑里爬起来,根本无暇顾及旁的。
至于当着宗人令,大权在握的绍王,见了大皇子则是当空气不理不睬。
让大皇子想凑上去套近乎都张不开嘴。
大皇子不由就怀念起江南时的威风八面来,深觉沧海桑田,这世界变得也太快了。
这日他又被绍王无视后,就忍不住发怒。
因不敢在兄弟们面前露出行迹来,就借着往刘嫔处请安的功夫,在亲娘处很是发了顿邪火。
刘嫔有什么法子呢?她固然有几分心机也够心狠,但说到底也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宫女出身。
母家也半点帮不上忙,于是只好劝儿子道:“你是长子,太上皇的丧事都是你领头。你的前程在后头,何苦跟绍王这种老亲王置气。”
又安慰儿子:“母妃听说,你往江南去,倒是结交了不少愿意帮衬你的大臣。”
说起这事,大皇子得意之余,不免跟刘嫔抱怨林如海不识抬举,从不跟旁人一样奉承他不说,反而处处帮着刑部侍郎,与他做对。
大皇子还赌气道:“这样的人,也能做我岳父?倒不如换一家。”
大皇子走了一趟自为开了眼界:比林如海识趣的官员多了。远了不说,王子腾就不错嘛。
自己在金陵卖了四大家族的面子(虽说还没卖好就被迫回京了),但彼此意思都到了。这回回京,王子腾对大皇子可是气许多。
大皇子不知道王子腾是因为自己地位的变动,变得小心了起来,对每位皇子都很和气,只以为王子腾是独独对他气。
倒是刘嫔想了想,还是劝儿子:“你自己是一年丧妻的守礼,现在太上皇还没了,你是太上皇长孙,只怕要守足二十七个月不能议亲。那林姑娘正好年纪小呢,可以等个两三年,王家姑娘可不行。”
“何况,你不是不知道,她那堂妹如今可是做了太医院院正,很是得你父皇的看重——京中世家闺秀是多,但那些人家儿子也多未必看重女儿,你上哪儿再去找林家这样只有女儿的人家去?”
大皇子听母亲说的,也觉有道理。
旁的不说,他去江南这一趟,可是听闻林家的家产颇丰——林如海一点也没掩饰林家在江南的祖产以及名声的丰厚,就明白给大皇子看。
大皇子很是垂涎,觉得林家是有一桩好处:反正只有一个女儿,这偌大的家产以后就可以进他的腰包。
同时又想,若是得父皇赐婚,娶了林氏女,能逼林如海前倨后恭也很是解气。
所以勉强还是决定,留下林氏女作为他正妻的排行榜第一位候选人。
他们母子关起门来,算盘打得震天响,恨不得天下人都被他们算计完了,却不知皇上看他这个儿子,已经当成报废品来看了。
大皇子一路南下之事,皇上尽有所知——不光林如海一个厌烦大皇子,还有不少直性子的文臣武将烦他烦的要死。
其中便以苏州总兵脾气最暴躁,因大皇子临走前还阴阳怪气给了他些脸色瞧,于是这位总兵算着日子就开始找幕僚写参奏折子,争取京城太上皇的灵柩一出宫,丧事一完,他这一本弹章就递到皇上案头。
同在江南为官,那总兵脾气虽暴,但也不是纯莽夫,还来问过林如海的意思。
也是因文臣武将不是一脉,这位三品总兵虽然愤怒上头,但想想到底参的是一位皇子,还是皇上第一位派出巡视办差的皇子,有些没底——他来寻林如海也是想探探,在一些文臣眼里,这位大皇子风评如何。
怎么说呢,大皇子的风评,甭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在正常官员眼里,就觉得他不行。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拉帮结派,可以谋图太子之位,但,但你不能蠢啊。
你手下啥也没有,就在江南大肆公开拉人,是当你京城的皇帝爹是个摆设啊。
简而言之,君主的个人素质是很重要的,英明神武如唐太宗,直接提剑杀到玄武门也多的是人愿意拥护跟随,但蹦蹦跳跳宛如疯兔的大皇子,心里有成算目光深远的官员都恨不得远离他:唉,到时候皇上收拾他可别溅到我身上血。
因苏州总兵与林如海私交不错,人品也过硬,曾经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事从权宜,直接出兵帮林如海镇压过一场因走私贩卖私盐而起得□□。
对这种实在人,林如海也不藏着掖着。
林如海表示你只管参,我这边参奏大皇子的草稿都写好了,还在润色阶段。
那总兵废话不多说,拱拱手就回去向京城发快递了。
就算没有林如海、苏州总兵陆续上的折子,大皇子一路南下的随从里,也就有皇上派的人。
于是大皇子还在京里扮演孝子贤孙为太上皇崩逝伤痛的时候,皇上这边已经把他南下诸事掌握了个明明白白。
皇上不免对着绍王抱怨:“王叔你说说,朕是怎么生下来这样毫无心肝又蠢笨的畜生呢?”
这话问的刁钻,以至于绍王也没法回答。
他倒是有答案不好直说:在绍王看来,自家王府也是有两个庶子的,不过都是当年王妃有了嫡长子后,庶子才出生,嫡子是长子,这就避免了绝大部分麻烦。
且绍王只把庶子让王妃管教,生母也都未封侧妃,仍旧是普通侍妾。
而从小教育庶子们,也是忠厚老实为上,只要你别歪了心思,以绍王府的地位,将来就跑不了你一个官,一份富足的家业。但要是想同室操戈,争什么世子,那就是自找没趣且自找苦吃。
绍王的态度摆在这里,绍王府内从妾室到庶子,也就都物理层面上的老实安分,从来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单挑一下王妃和世子。
可皇上不然,他素来管生不管养,放着儿子们自己找生路去。皇上总觉得,自己当年能够从生母卑微的阴影里,一路杀出重围,学的文治武功精通,最后登基为帝,儿子们就算不比自己强,也不能差太多。
谁还是生来就顺顺当当,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不成?
连太上皇这个当年名正言顺的嫡长子,都是很经过一番血斗,才坐稳了皇储之位的。
现实摆在这里,绍王也不好说皇上的错:毕竟绍王府只是个王位,他爱重王妃喜欢嫡子,就能拍板让周黎蘅继位。
可这国家不同,皇上不可能因为偏宠哪个皇子,就定下来让他继位,打压其余儿子,皇上这番放养,也是要看看哪个儿子能出色争出来的意思。
也正因如此,皇子们才心思浮动,都对大位有了觊觎之心。
那走歪了路入了歧途的,估计也不只大皇子一个人。只是大皇子蠢而毒的格外有特色而已。
皇上恨的也是这一点:你但凡是个枭雄人物呢,朕也不会这么生气。
结果长子只是个掰棒子,还掰一个扔一个的笨狗熊,而掰的那一个也掰不明白,可给皇上气坏了。
朕可以生枭雄,但朕真的不想生狗熊儿子啊!
皇上恼了一会儿,看着绍王忽然想起一事:“林如海既不曾跟这畜生搅在一起胡闹,可见还是个明白人。王叔还想着与他家结亲不曾?”
绍王赶紧点头:这可是正事。
皇上端着茶想了一回:“算起来林如海今年也该入京面圣了。只是他一离了江南,朕一时也难找新的巡盐御史顶上。”
事关盐政,绍王也不便多说,只道:“巡盐御史位置要紧,一般做个七八年也就到头了。”
要是让一官员长久在同一个高位上,难免各处关卡都打通,只手遮天起来。
故而本朝做官的规矩,文臣武将虽不跨行,但文臣班子里头,却是各部来回调换官员,跨度极大。
比如做了两年户部侍郎,一转头调去礼部做尚书,又或者刚从工部管完治水的官员,转眼又去了大理寺审案子都是寻常事。
这也是帝王御人之术,从太、祖爷起就传下来的制衡道理。
林如海能在盐政上做上几年,已经是比较长久特殊的个例了,就在他做巡盐御史的年份里,户部尚书都换过仨了。
皇上听了绍王这话,心里也就暂有了主意:确实该先把林如海调回京城来,叫个与他素无瓜葛的官员去接任,查一查历年盐政的账目再说。